site logo: www.tvsmo.com

北港五湖四海宴 文化傳承與工藝創新的盛會

活動將從9月14日一直到 9月17日,在北港南陽國小活動中心來舉行。(蔡享潤提供)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雲林報導)五湖四海宴,這個來自雲林北港的傳統文化盛宴,不僅是台灣工藝師們的智慧結晶,更承載了蔡享潤等人對傳統工藝與文化傳承的無限熱愛。自2014年以來,這個活動從原本單純的儀式演變為如今展示台灣工藝、弘揚文化的重要平台,成為北港在地工藝家的心血結晶,也成為台灣工藝傳承的重要燈塔。

今年活動將從9月14日一直到 9月17日,在北港南陽國小活動中心來舉行。

「五湖四海宴」這個北港朝天宮的傳統活動,可說是將信仰與地方文化緊密結合的一大盛事。(蔡享潤提供)

文化傳承的初心

「人這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這是蔡享潤的人生信條,也成為他推動五湖四海宴的核心理念。蔡享潤,一位充滿熱忱的文史工作者,總是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努力去完成一件意義非凡的事。這種執著與熱情,使他在文化保存與傳承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五湖四海宴發起人之一蔡享潤。(蔡享潤提供)

「五湖四海宴」的由來與典故

「五湖四海宴」這個北港朝天宮的傳統活動,可說是將信仰與地方文化緊密結合的一大盛事。每年媽祖遶境完畢後,北港的轎班、陣頭和舖戶商號都會舉辦這個特別的「過爐宴」,不僅為媽祖祝壽慶生,還會選出來年負責遶境活動的爐主。

最初的五湖四海宴,其實只是個簡單的宴席,作為過爐儀式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傳統活動逐漸演變成為展示北港在地傳統工藝的盛會。當時,蔡享潤與陳明洲老師、施慶義老師一同發起了這項活動,將它發展成為凝聚北港社群力量的節慶盛典。

五湖四海宴不僅僅是一場過爐宴,更成為了一場傳統工藝的饗宴。(蔡享潤提供)

五湖四海宴的餐桌擺設十分講究,不僅有滿漢全席的精緻葷素菜餚,還有「看桌」、「藝桌」等充滿藝術感的擺設。從「山川五嶽」到「五八仙過海」、「十天干」、「十二地支」及「二十四節氣」,每一張桌子都有其象徵意義,象徵著大家無論來自何處、年齡性別如何,都是同一家人,共同為媽祖慶賀。

欣賞傳統工藝之美。(蔡享潤提供)
傳統雕刻作品。(蔡享潤提供)

在2014年,這個活動有了新的面貌。陳明洲老師提出要擴大舉辦規模的想法,施慶義老師則替這次盛會命名「五湖四海宴」,並召集了當地工藝大師們參與,讓這個傳統活動更具文化藝術的深度和廣度。從那時起,五湖四海宴不僅僅是一場過爐宴,更成為了一場傳統工藝的饗宴,展現了北港的文化底蘊與工藝之美。

活動現場會有志工擔任解說的工作。(蔡享潤提供)

隨著活動的擴展,五湖四海宴逐漸成為北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每年我們都會邀請不同的工藝老師來展出,這也是我們協會與其他展覽最大的不同之處。」蔡享潤說道,「我們的展覽不僅僅有那些年長的人間國寶或傳統工藝保存者,還有不少年輕的工藝人才。」

蔡享潤:「我們的展覽不僅僅有那些年長的人間國寶或傳統工藝保存者,還有不少年輕的工藝人才。」(蔡享潤提供)

創新與傳統的交融

今年的展覽,一大亮點就是李健竹老師的筆芯雕刻作品。「李老師過去曾用0.05毫米自動鉛筆刻出26個字母,還挑戰過金氏世界紀錄!」蔡享潤分享道,「除了這些創新的筆芯雕刻藝術,展覽中還有不少傳統工藝的展品,像是用傳統技法製作的人物雕像等,讓人們在展覽中能夠體驗到創新與傳統的交融。」

筆芯工藝家李健竹的最新作品:「羽球」。(李健竹提供)

然而,舉辦這樣的大型活動並不容易。「我們協會目前掌握全國三、四百位工藝老師的資料,這些都是我們一個個接觸、洽談後才收集到的。」蔡享潤坦言,如何整合這些老師的力量,辦一場成功的展覽,是最大的挑戰。「每次辦這個展覽,對我來說,就像細胞一個個死亡,真的很累,因為這個五湖四海宴可不是隨便能辦起來的!」

五湖四海宴現場,會有工藝家的簡介。(蔡享潤提供)

克服困境 共創盛事

蔡享潤回憶,有一年一家公關公司問他,辦這樣一場活動需要多少錢。他反問對方估價,結果得知,即使在十幾年前,這樣的活動也需要八、九十萬。「但錢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收集老師們的資料、排版、整合,將整個活動完美呈現。」蔡享潤說道,「辦活動最難的不是錢,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調。」

這個活動成為了文化傳承的燈塔,引領著更多人走進台灣工藝的世界。(蔡享潤提供)

蔡享潤深刻體會到,五湖四海宴真正的成功,依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理解。「人如果沒有整合好,沒有溝通好,這活動就算有再多的錢、再多的物資,也無法成功。」他強調,這才是最難,但也最值得挑戰的地方。

三天活動裏,會有許多diy體驗活動,吸引小朋友參加。(蔡享潤提供)

「我們辦活動最大的困難,其實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更多的還是經費的問題。」蔡享潤說道,「五湖四海宴並不是靠政府支持的,而是我們協會自發性地舉辦。最重要的還是要募款,要吸引更多人來贊助、出力,才能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每年我們都會邀請不同的工藝老師來展出,這也是我們協會與其他展覽最大的不同之處。」蔡享潤說道(蔡享潤提供)

隨著時間的流逝,五湖四海宴從最初的一個傳統儀式,發展成為今日的文化大戲,這其中的辛勞與挑戰,只有蔡享潤與志工們最為清楚。然而,正是這樣的堅持與努力,讓這個活動成為了文化傳承的燈塔,引領著更多人走進台灣工藝的世界。對蔡享潤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活動,更是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事。而我們,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堅守與傳承,而得以在這場盛宴中,感受工藝的美好與文化的深遠。

北港的南管社團,在現場分享南管傳統樂器之美。(蔡享潤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