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什麼有人會成為情緒勒索者?他很可能是我們的重要家人、親密伴侶、知心朋友、主管同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了對我們不停索求的情緒勒索者呢?他們的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來看看情緒勒索者的特徵。
只想到自己
「我和我的未婚夫交往了八個月,之前由於他的工作在國外,所以我們聚少離多,原本打算今年他回來台灣工作後,我們要結婚。但等他回台灣,我們見面頻率變高後,我開始覺得不對勁。
他時常有機會跟別的女人單獨相處,不論是去談合約、出差、吃飯、開會……這些女人可能是他的事業夥伴、不能得罪的客戶,或是他的「好朋友」。
有一次,他說他要跟他的「好朋友」吃飯,結果吃到了三更半夜都沒回家。於是我受不了,我跟他說,我沒辦法接受他與許多女人互動甚密的生活。如果我們要結婚,我會希望他能夠有所調整。
沒想到,聽到我這麼說,他居然情緒大爆發!
他說,他原本以為我是個聰明、懂事、獨立,不是那種會亂吃飛醋的幼稚女人,沒想到我跟那些女人沒什麼兩樣,而且還不停地懷疑他,這讓他覺得非常受傷。
「愛情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你對我根本就不信任,還想要干涉我的人身自由。我覺得你好自私,根本只是想要控制我跟占有我,一點都不愛我!」他還說,如果我這個樣子,他覺得結婚的事情應該要暫停,否則結婚之後,他的生活會更不自由,因為,他沒有辦法活在一個「一天到晚被老婆懷疑查勤」的婚姻裡。
聽他這麼說,我覺得好難過,我根本不是這個意思,並沒有真的不信任他,只是他太常與其他女人單獨會面,這點真的會讓我覺得不安……我並沒有想要掌控他的生活,但聽他這麼說,我覺得我好像真的很幼稚、很自私,都沒有好好替他著想……」
有些情緒勒索者,他的「同理心」是低的,的確是「在乎自己的需求」大於他人的需求。對他而言,他可能很少注意到別人的需求是什麼,而時常覺得「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甚至會認為他人的判斷都是錯的,只有自己的判斷是最正確的,即使有時候他們可能會從對方的反應,被提醒:自己忽略了他人的需求。但他們會合理化自己的忽略,並且認為自己的需求與判斷「才是最正確的」。
而當他們被對方提醒:「你只在乎自己的需求,卻忽略我的需求,甚至為了你自己的需求而犧牲我的感受」時,面對因而升起的罪惡感,他們採取的策略不是自問「我是否傷害了別人?」反而,他們常會使用一種方式來面對他們的罪惡感:「推卸責任」。
他們會先發制人,把錯怪在別人身上,藉由這種「推卸責任」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就與故事中的這位先生一樣,他並沒有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感受,理解自己跟女性友人時常單獨會面的行為,可能會造成未婚妻的不安;反而將責任全部怪在對方身上,認為是對方不信任自己,是對方的錯。
這類情緒勒索者,因為「只想到自己」,且很難接受「自己可能做得不夠好」。那種「覺得可能是自己做不好」的感受,會讓這類情緒勒索者感覺很差,於是他們選擇把錯怪在對方身上;他們會更快、更大聲地說出自己對他人的指責:「都是你的錯、是你忽略我、是你先……」
他們用推卸責任的方式,放大自己的傷害,希望達到讓對方因而產生罪惡感的目的,他們才有機會遂行其是,讓對方因為罪惡感,而願意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這類情緒勒索者的盲點,在於:他們從沒有學過,互動關係是需要,也可以討論與協調的;而考慮對方的需求,修改自己的行為,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錯了」,是「很糟糕的人」。
或許在過往的經驗中,這類情緒勒索者承受著「失敗/錯誤就是很糟糕」的價值觀,使得他們在面對自己可能「被指責/被要求」的情境時,會特別覺得焦慮;為了安撫自己的焦慮,他們會將錯誤丟到對方的身上,這也是一種「自我防衛」的方法。
(網站專文)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