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專家分享創新與創業的經驗

人氣 1001

【大紀元2024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熱愛學習的台大創創中心首任執行長陳如芬,所學橫跨電機工程、商學及法學領域,經歷豐富的她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創新與創業的經驗。

陳如芬在台灣及美國共拿到三個碩士學位,她目前擔任采風智匯顧問、漢通創投董事、永續影響力投資天使投資人。她曾任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共同創辦人、創業管顧創辦人、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台達電雲端技術中心業務開發處長、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資安辦公室主任等職務。

陳如芬日前在台灣勵志協會(TIA)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她的創新、創業路心得,「創業就是勿衝也別等。當起心動念就著手,不必等到萬事俱備。執行力很重要。」「你要很有毅力、很有韌性。」「凡事要感恩,態度決定高度。」

她提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等管理學家分析2007~2014年、含270萬創業家的研究發現:頂尖0.1%企業創辦人創業時平均年齡45歲;年紀較大創辦人創業成功機率(成功指標包括存續時間長、營收與員工⼈數排名⾼)較⾼,且這趨勢至少持續到60歲以前;50歲創業成功率是30歲的兩倍。

陳如芬:創新、創業路上 你要很有毅力、韌性

「至於創業到底有多難?」陳如芬提到,一般新創公司失敗率為90%,生醫新創公司失敗率則高達98%,所以為什麼她說創新、創業路上,你要很有毅力、很有韌性,當你碰到任何的挫折、難關,你要關關難過關關過,所以真的不是一條容易的路。

陳如芬表示,大家平常在媒體上看到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微軟(Microsoft)公司都是成功案例,還有輝達(NVIDIA)也很成功,市值超過一兆美元,但其實失敗的案例真的是不盡其數。創業路上有一個很難的問題,就是新創公司還沒有賺到錢之前,就一直燒錢,因為你一開門就要發薪水,然後做研發、測試等都要花錢,所以創業簡直就像在跟把錢燒完做賽跑。

「創業還有其它的失敗原因」,陳如芬分析,導致創業失敗的三大因素:第一,你要做的產品,市場沒有這個需求。第二,創業者理念不合就拆夥了,也有人很努力趕快再找人補上,又繼續往前走。第三,現金耗盡,有可能你做的產品是不錯的,但如果沒錢了,也只好把投資收起來。

陳如芬說,創業的目的是要賺錢,為什麼投資人要拿錢讓你去燒?那你就要認知到「投資人希望你能夠替他賺錢,也有些是為永續發展目標 (SDG),所以你拿了他的錢,就不是去租大一點的辦公室,然後買很棒的家具或豪車,而應該是要加速新創企業的成長,這才是新創投資/募資的本質。她提醒新創的困難性,投資人都是錦上添花。絕對不會選擇要雪中送炭。

她說,新創公司通常分成幾個階段,當你有點子(idea)誕生之後,初步確認有對應到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發展你的產品,再接著去確認你的產品有市場。她提到,新創公司在不同創業階段運用投資來幫助事業成長,以及募資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比如可以跟銀行融資,像台灣經濟部就有幫助新創公司跟銀行融資,最多可以貸款新台幣3,500萬元(約111萬美金)。

陳如芬分享,創投運作程序會經過幾個步驟:包含從案源建立、投資評估、估值、進行投資協議、投資後管理,以及投資處份出場。她指出,新創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支持,包括有創業團隊、人才投入、專業支援(法律、會計、投資人的媒合等)和共同工作空間等,其實台灣大部分創業的題目,都跟資通訊科技有關,因為很多大學培養了資通訊的人才。

台大創創中心首任執行長陳如芬(前左三)日前在台灣勵志協會(TIA)發表專題演講。(鍾元/大紀元)

「台灣的新創活⼒吸引國際創投關注」,她分享,2019年針對新冠狀病毒創新的生態系統評比,台灣創新能力全球排名13。另外,2023年全球新創生態系統報告,以城市的創業創新活力做評比,台灣有六個城市入榜,台灣在全球排第24名。陳如芬說,以她個人經驗台灣基本上有錢人蠻多,資金蠻豐厚的,這些殷實的成功企業家,有很豐盛的產業經驗,他們有自己的看法也是好事一樁。

陳如芬說,投資人都在鼓勵新創。她建議,創業者一定要立足台灣,然後放眼全世界,但是要有目標定好你的優先市場。她提到,創新與創業這條路外面看起來光鮮亮麗,但那裡面當然有難的地方,可是當你撐過去了以後回頭去看,又是一番不一樣的風景。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創業有這5種助手 你可以兼顧家庭與事業
棄千萬年薪回台創業 飛輪電商帶青年一起衝
「有溫度的創業精神」 立委張育美新書發表
3彩齡女子攜手創業「窩們事務所」綠色永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