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年近100歲高齡的文學大師王鼎鈞12月7日與紐約作家程奇逢,在紐約王后區法拉盛圖書館舉辦了新書《四手聯彈》發表會。王鼎鈞在會上談笑風生、妙語連珠。
紐約文壇知名作家、詩人、學者以及仰慕王鼎鈞的讀者等逾百人出席,會場座無虛席。
這本新書是王鼎鈞與程奇逢今年的新作。出生於1925年的王鼎鈞近百歲高齡,有人稱「他一個人走完了中國現代史」。他現今仍筆耕不輟,還出版書籍,可謂「舉世無雙」,堪稱「世界奇蹟」。
這部王鼎鈞和程奇逢兩人的合集,兩人各六萬字,共有37個主題、65篇文章,分成兩輯。內容涉及當前生活,歷史文化諸多方面,兼具知識意趣與美學想像。上輯是王鼎鈞與程奇逢兩人的千字散文,下輯是兩人沉實厚重的散文。
千字散文採用王鼎鈞設計的一種獨辟新意的寫法——針對同一個題目,各自寫一篇文章,採用「輪流發球」的方法,一人發起先寫一個題目,另一人接過題目再行發揮。這種創意有什麼好處呢?王鼎鈞在序言中說,「兩人所見有時相反,有時相同,有時相補……我們希望借著這種表演,使讀友們忽然想起來,世事不止一個層面,人情不止一個角度,利害不止一個標準。」
王鼎鈞在新書發表會上,看著手機,讀出自己事先在電子設備上輸入的文字,表達清晰流暢,言語謙虛又幽默,引起全場陣陣笑聲。
在致辭時,王鼎鈞展現其虛懷若谷、幽默風趣的大師風範,他向大家推薦說應多看程奇逢的文章。他說:「從前,新娘出嫁,全身的衣服都是新的,她嫁過來以後,可以9年不添新衣服。這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程先生的文章是新三年,我的文章是舊三年,所以各位多注意他的文章,多注意新人……多注意一切新人,多注意一切人的第一本書。」
王鼎鈞講話时擅長把哲理藏在幽默裡。他說:『我已經太老了,一個人到了這個年紀,他最好是躲藏起來,請各位大慈大悲,允許他躲藏。』
程奇逢在發言中分享了文章背後的故事。在書的序言中,他說自己「有幸承蒙大師親炙」,並說鼎公樂於栽培後輩:「讀了鼎公的回憶錄四部曲,感到那正體現了M.H.艾布拉姆斯對史詩的定義。鼎公的格局比一般作家要大,他在栽培、鼓勵作家寫作方面不遺餘力,為讀者指點創作方法,講解意象靈感,以新構想無私相授。」
華文界知名人士、華文創作愛好者超過百人前來祝賀,並紛紛分享《四手聯彈》的讀後感。
著名詩人、紐約「一行」詩刊創辦人嚴力發言說,雖然這本書是講移民文學,但其超越了移民文學,「作為一個人,一個作家,一個詩人,在這個地球上,什麼是故鄉?鼎公的存在,讓我們想到一句詩:人的第一故鄉是良知,而且可以隨身攜帶。」
作家、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系的蘇煒說,鼎公百歲高齡,文章充滿鋼琴表演「四手聯彈」的活力,這是生命力的表現。他說:「四手聯彈」本來是一種音樂裡的遊戲,這本書文如其名,是「遊戲文章」,「但遊戲文章不是一個貶義詞。從哲學上和從人類學的角度,遊戲是生命的第一征,沒有遊戲就沒有生命力。所以鼎公在95歲高齡後寫的這本書,還帶著這麼強的遊戲性,其實是一種生命力的表徵。」
蘇煒還說:「鼎公這本書是學習寫作的人,最好的寫作的範本。」他解釋道:「李可染說了一句很直白的話——藝術就是要『狠狠表現』…….怎麼樣把一個話題說得好,怎麼把它豁出去的說狠了,說到它的極致,這是我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
王鼎鈞是當代文壇巨匠,他出生於山東蒼山縣蘭陵鎮,幼時從鄉中長輩誦讀四書,稍長由父親教誦《古文觀止》,少年時進入本鄉一位進士家中學習唐詩,旁窺五經。他14歲起離鄉,24歲離開大陸赴臺,青壯年在臺北研究韓愈、杜甫和蘇東坡,並投入清詩。1978年離開臺灣赴美。他漂流的人生經歷,也成為他文學創作的源泉。著作有散文、小說、新詩集、文學評論等40種。他寫了四部回憶錄。他晚年定居紐約,長期主持一個讀書會,講述唐詩、宋詞及《古文觀止》,教授散文、小說之欣賞及寫作。
新書發表會上,協和門窗董事長陳秋貴、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邱辛曄,資深媒體人魏碧洲、曾慧燕、周勻之,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張鴻運、前會長鄭啟恭、李秀臻,詩人李斐等皆到場祝賀。大家還準備了大蛋糕,王鼎鈞和程奇逢兩人「四手」切蛋糕,祝賀新書出版。
責任編輯:黃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