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26日訊】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深刻地演變。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2024年A股首次公開募股公司(IPO)共95家,同比減少69.65%,是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IPO企業數量不足百家的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2018年股災之後,雖有中美貿易戰和疫情,A股連續3年上漲,2021年到達頂峰,IPO公司數量和募資額創2000年以來新高。但2022年起,上海封城、中國經濟大盤動搖,A股轉頭向下,連續2年多下滑,疊加中共股市政策調整(其中,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導致IPO公司數量和募資額斷崖式下降。
表1:2019—2024中國A股IPO公司數據
單位:募集資金-億人民幣
年度 | IPO數量 | 增長率 | 募集資金 | 增長率 |
備註 |
2018 | 105 | -76.02% | 1378.15 | -40.11% | 股災 |
2019 | 201 | 91% | 2533 | 83% | 註冊制試點落地
科創板正式開板 |
2020 | 396 | 95.07% | 4725 | 86.39% | |
2021 | 522 | 31.82% | 5426.54 | 12.92% | 北交所運行 |
2022 | 424 | -12.58% | 5868 | 2.64% | 上海封城 |
2023 | 313 | -26% | 3564 | -39% | 全面實行註冊制 |
2024 | 94 | -69.97% | 613.05 | -82.80% | 截至12月20日 |
資料來源:choice數據、Wind數據、普華永道等等
中共為提振股市,2024年推出一系列政策(尤其「924新政」),加大監管力度,甚至一度暫停上市審批。表面上看,有些效果,上證指數一度從跌破2700點到飆升至3600多點,可是後續乏力,現回落到3300多點。
更嚴重的是,IPO斷崖式下降導致了一個中共意想不到的情況:12月2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根據Dealogic的數據,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前十大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中,今年沒有任何一家投資的中國企業上市,或者通過併購交易完全出售股權。這是10年來首次出現「零退出」的情況。
私募股權(PE)投資幹什麼?主要是尋找有發展潛力的、不遠的將來能夠上市的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通過推動企業上市而獲得高額回報。比如,軟銀投資阿里巴巴,收穫了幾百倍的投資回報。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一般為5—8年,雖有多種退出方式,但最理想的是IPO,包括國內A股上市和海外(最主要的是美國)上市。
然而,2022年以來A股IPO公司的斷崖式下降,使在中國投入巨額資金的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飽受打擊。
其實,2020年的「螞蟻事件」(馬雲主導的螞蟻科技集團上市計劃,被稱為世界證券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IPO發行活動,在上市的前2天被中共監管當局突然叫停)、2021年的「滴滴事件」(滴滴是中國最大叫車平台,2021年6月底至紐約證交所上市,在中共的打壓下,僅僅上市156天即宣布自美國退市,成為史上最短命的中概股),已經重創了國內外的投資者,給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敲響了警鐘。
但是,沒想到形勢會惡化得如此之快。中國企業不僅A股上市被大幅收緊,赴美上市也道路艱難(見表2)。
表2:2019—2024中國赴美IPO公司數據
單位:募集資金-億美元
年度 | IPO數量 | 募集資金 | 備註 |
2018 | 38 | 90 | 中美貿易戰 |
2019 | 33 | 35.65 | 中美貿易戰 |
2020 | 34 | 124 | |
2021 | 40 | 141.67 | 中共強迫滴滴在美退市 |
2022 | 11 | 3.50 | 中美達成審計協議 |
2023 | 30 | 7.3 | |
2024 | 36 | 8.23 |
前三季度 |
資料來源:媒體報導
2018年,儘管美中開打貿易戰,但美國反而迎來了自2010年以來數量最多的中國企業在美IPO。2020年和2021年,疫情肆虐,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募集資金卻大幅增長,全球私募股權基金是幕後重要推手。
不過,2021年的「滴滴事件」影響巨大。2021年上半年,共有37家中概股在美股IPO上市,是上一年同期的兩倍多。「滴滴事件」之後,當年剩下時間僅有3家中概股成功在美上市。這年12月24日,中共當局發布《國務院關於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和作為《管理規定》配套規則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已於2023年3月31日起正式頒布執行。新規的核心是監管全面、系統升級,重點加強所謂「國家安全審查」。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美的金融脫鉤。
另一方面,美國也在加強對中概股的審查,其中包括迫使中共讓步達成中美審計協議(2022年8月)。2023年,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公司對從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半導體的中國初創企業進行投資。
表2顯示,2022年赴美IPO數量和募集資金斷崖式下降;2023年和2024年,雖然IPO數量分別回升到30家和36家,但募集資金卻少得可憐。
而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的鎖緊,和A股IPO的驟降,導致全球私募投資公司的獲利退出渠道被攔截,2024年甚至出現了「零退出」的情形。曾經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現在是吃苦頭了。
事情的另一面,這裡要提到一個事件:隨著美國政府進一步限制對國安存在威脅的中國行業進行資本投資,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承諾不投資位於中國和香港的實體,也不接受來自中國投資者的投資。這二十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支持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敏感技術。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全球私募投資公司在中國的困境,不是短期能解決的。這至少導致三個直接後果:
第一,加速外資尤其是風險投資撤離中國。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初,今年以來境內外風投基金在華投資約64億美元;而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平均每年投資約140億美元。2021年,風投基金甚至在中國投資了420億美元,達成了逾2,400筆交易。
第二,這迫使中共各地政府更加積極成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為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提供資金支持(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累計設立政府引導基金2126隻,總目標規模超12萬億元);而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可能使「中國的創新優勢面臨被嚴重削弱的風險」。這不僅是因為政府基金中存在的腐敗,也是因為其缺乏識別科技行業贏家的能力。而對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來說,除了提供資金外,還會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對被投資企業的決策給予很多專業的意見,其價值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
第三,缺少來自海外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不僅會推動中共和西方的科技脫鉤、金融脫鉤、經濟脫鉤,也會使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發展耐心資本」、「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更快地淪為空話。
概而言之,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在中國所陷入的困境,也是中共的困境。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