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鐘元採訪報導)作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日本的許多老人都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構成了日本獨特的社會景觀。日本許多居酒屋是老年夫婦經營的。但現在,由於各種成本的不斷上漲,老年業主壓力沉重,越來越多的居酒屋關門。
居酒屋是指日本傳統的小酒館,提供酒類和飯菜。居酒屋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最初是酒鋪經營者為了使客人在買酒之後,能在鋪內飲用而提供一些簡單的菜餚開始的。隨著時代的變化,居酒屋也逐漸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居酒屋以其獨特的方式發展,成了年輕人、上班族精神放鬆的場所,男女老少都能享受其中。
許多居酒屋都是夫妻店,一幹就是一輩子,從年輕幹到老。據日本相關部門統計,日本的餐飲業正在經歷十年來最大的考驗,今年1月到10月,關門了650家,大多是居酒屋,比去年同期暴增16.5%,預計今年可能有870家餐飲店關門,比疫情期間的780家還要多。
在大阪一家居酒屋工作了15年的中村(Nakamura)今年已經65歲了。他告訴大紀元記者:「除了成本上漲,客源減少外,許多經營居酒屋的老年夫妻年齡太大了,又沒有兒女繼承,就只能關店了。」
76歲的山田美惠(Mie Yamada)對大紀元記者說,「我高中畢業就跟著媽媽經營居酒屋,正好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很多客人下班後都到這裡喝上兩杯啤酒,聊聊天就覺得很滿足了。那時居酒屋很時尚,逐漸的成了一種飲食文化。」
「自己每天接觸白領階層,選擇伴侶的眼光就高了,所以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她感嘆道。「後來母親病重去世了,我就一個人繼續開店。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批批客人退休了,原來的老客戶也老了,來店的次數就少了。」
「三年疫情期間本可以申請政府補助金,但我和幾個開店的老闆都不想增加政府負擔就沒遞交申請,也就徹底關店了,現在經濟不好大家都很難過。」她動容地說。
除了居酒屋,拉麵店、西餐廳、酒吧及日式料理店也有許多關門的,它們主要集中在東京與大阪兩大都市,占比高達29.8%。疫情過後,餐飲市場規模雖逐步成長,但尚未回到巔峰。食材、人力及店面租金等成本的接連上漲,使約四成的居酒屋陷入虧損,面臨著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的挑戰。
「現在居酒屋很難經營,」中村說,「俄烏戰爭爆發後,石油價格上漲了,物價也漲了,店裡的菜品也漲了。居酒屋屬於小碟料理,一品料理平均上漲70日圓。比如原來買一個番茄要100日圓,分碟能賣400日圓,現在買一個要200日圓,分碟賣500日圓。成本高,利潤低,收入就少了。」
他還解釋說,「中午來居酒屋喝酒的都是常客,退休老人和單身漢居多,現在有很多老客人去世了。晚上來的中年上班族較多。但總體講,客人比疫情前減少了三分之一。」
日本70歲以上老人工作是常態
據日本總務省統計,日本70至75歲的老人近3,000萬,占總人口的23.1%;75歲以上老人也有2,000多萬,占總人口的16.1%,65歲以下的勞動人口大大低於其它國家。所以,在日本70歲以上工作的老年人隨處可見,比如,日本出租車司機幾乎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
日本出租車的門都是自動開關,司機的名牌就放在副駕駛的前面,座椅上面鋪著潔白的座套。一次,一個出租司機告訴記者,退休前他是在某株式會社工作,退休後覺得在家閒著很無聊,就到出租車會社應聘。他說,現在簽的合約可以工作到77歲。
在大阪都島區一家老年福利中心開車的和田(Wada)告訴大紀元記者,他今年68歲,退休後一直在老年福利中心工作,每天開車接送老人。福利中心向老人提供護理、娛樂、飲食、洗澡等多項服務。
和田說,「我太太幾年前去世了,女兒從上大學就在外面租房子住了,平時自己一個人在家沒事做,就想出來找點事,現在每天上午9點去接老人到福利中心,下午3點再把老人送回家,感覺很充實。」
77歲的自營者小野(Ono)是經營女性内衣的,兩年前把在商場的店鋪停了。「那以後,我偶爾在社區做義工。但還是覺得不夠充實,就又申請增加義工工作。從明4月開始,我要在家附近小學校的路口,每天為上下學的學生做交通安全疏導員。」
「日本老人很少在家閒著的,」她說,「不是錢的問題,主要是覺得人活著就得做點什麽,才覺得生命有價值。你看,馬路上修橋鋪路時指揮交通的幾乎都是退休老人,很多行業都是老人在做著。」
中村也說,「日本老人退休後不肯賦閒在家。在我工作的居酒屋60至65歲的員工有4人,70歲以上的有3人,他們工作起來比年輕人還有幹勁,也許這就是日本人的精神吧。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