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0月05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Rodd Mann報導/趙孜濟編譯)1946年底,即嬰兒潮的第一年,大約有240萬嬰兒出生。1964年,嬰兒潮的最後一年,嬰兒潮一代達到了7,250萬人。人口在1999年達到頂峰,嬰兒潮一代達到了7,880萬人。
嬰兒潮一代占全國人口的20%以上。到2030年,所有人都將年滿65歲,X世代(1965—1980年)、千禧一代(1981—1996年)和Z世代(1997年至今)加起來將占人口的更大份額,並由此在美國社會中產生影響。
隨著嬰兒潮一代的死亡,他們的人數減少會對其他人產生什麼影響,社會為此有什麼計劃和期望呢?讓我們首先看看消失的嬰兒潮一代留下了什麼。
嬰兒潮一代的財富
• 嬰兒潮一代的平均淨資產差異很大。淨資產中位數在200,000美元到255,000美元之間,而平均淨資產在970,000美元到120萬美元之間。
• 多年來,嬰兒潮一代積累了大量財富。他們的集體財富從1990年的4.5萬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76.2萬億美元。他們擁有美國156萬億美元資產的大約一半。
• 這一代人獲得了創紀錄的收入水平並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他們也以創紀錄的水平消費並積累了大量債務。
• 嬰兒潮一代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超過25年的經濟增長。
嬰兒潮一代積累的財富最終會去哪裡?
根據金融市場情報公司Cerulli and Associates的數據,嬰兒潮一代和沉默的一代(之前的嬰兒潮一代)將在2045年之前留下84.4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72.6萬億美元直接傳給繼承人。銀行管理研究所(Bank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表示,這將「最終成為歷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前1.5%的超高淨值家庭轉移的財富將占這一巨大財富轉移的42%,約為35.8萬億美元。
預計嬰兒潮一代的財富將主要轉移給他們的繼承人,包括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以及慈善機構。據估計,大約53萬億美元將通過贈與和遺產傳承下來。到2045年,這筆財富轉移總額可能高達84.4萬億美元,其中72.6萬億美元將流向繼承人,11.9萬億美元將流向慈善機構。你認為這將如何影響子孫後代?
隨著嬰兒潮一代的老齡化和人數的下降,預計會有幾項重大影響將塑造美國。
未來幾年我們期待哪些變化?
嬰兒潮一代擁有美國財富的很大一部分。隨著他們退休並最終去世,財富將大量轉移給年輕一代。這可能導致投資模式和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
嬰兒潮一代的退休將在勞動力市場中造成缺口,尤其是在他們占有大量席位的行業。這可能導致勞動力短缺和對熟練工人的需求增加。
與此同時,隨著退休人員人數的增加,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系統的壓力將增加。這可能會導致這些計劃的資金和管理方式發生改革或變化。
此外,隨著嬰兒潮一代縮小規模或搬入退休社區,房地產市場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可能會影響房價和可用性,尤其是在郊區和農村地區。
此外,在政治方面,嬰兒潮一代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投票群體。他們的衰落可能會將政治權力轉移到年輕一代,從而可能導致政策重點和政治動態發生變化。
隨著嬰兒潮一代影響力的減弱,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文化規範也可能變得更加突出。這可能導致社會態度和規範的轉變,嬰兒潮一代的老齡化和最終去世將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
需要考慮的領域,為未來做準備的步驟
財務規劃
• 退休儲蓄:確保你有一個可靠的退休計劃。隨著越來越多的嬰兒潮一代退休,社會保障和養老金系統的壓力可能會增加。
• 醫療保健費用:預計醫療保健費用會更高,你需要考慮購買長期護理保險。
房屋市場
• 房地產趨勢:隨著嬰兒潮一代縮小規模或轉向退休社區,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變化。這可能會影響住房的屬性值和可用性。
• 房屋改造:如果你有年邁的父母,請考慮讓他們的家更方便,或尋找輔助生活的選擇。
員工變動
• 技能差距:隨著嬰兒潮一代的退休,各個行業可能存在技能差距。技能提升和再培訓可以幫助填補這些空白。
• 導師制:通過鼓勵工作場所的導師計劃,充分利用嬰兒潮一代的經驗。
醫療保健系統
• 需求增加:為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增加做好準備。這可能意味著更長的等待時間和更高的成本
• 照料:如果你有年邁的家庭成員,請為潛在的照料責任做好計劃。這可能包括財務規劃、時間管理和情感支持。
社區和社會服務
• 支持網絡:加強社區支持網絡,幫助老年人保持獨立性和生活質量。
• 志願者機會:參與志願者工作,支持老年護理服務和社區計劃。
技術與創新
• 採用輔助技術:鼓勵使用技術來協助滿足日常生活和醫療保健需求。
• 智能家居:投資有助於監控健康和安全的智能家居技術。
政策與倡議
• 隨時了解情況:及時了解影響老年人的政策,例如醫療保健改革和社會保障改革。
• 倡導呼籲者:參與倡導和呼籲工作,以支持有利於老齡化人口的政策。
為這些變化做好準備有助於確保更平穩的過渡,並支持嬰兒潮一代和子孫後代的福祉。考慮自己對人生計劃的改變,這樣你就可以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而不會措手不及。
原文: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2。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