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迫近 中東衝突、颶風和罷工考驗兩黨候選人

人氣 124

【大紀元2024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在總統競選活動的最後幾週,毀滅性的颶風、日益擴大的中東衝突以及威脅到美國經濟的碼頭工人罷工三大考驗正在逼近,影響著選民的情緒,也考驗著賀錦麗(卡馬拉‧哈里斯)和川普(特朗普)兩位總統候選人。

在這個動盪的時刻,作為現任總統,喬‧拜登仍然是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的掌舵人,很可能對事態發展承擔最終責任,但兩黨總統候選人如何處理這三個不同的問題可能直接決定誰能贏得關鍵戰場州選民的支持,並最終贏得大選。

白宮新聞祕書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週二(10月1日)對記者說,「不幸的是,這樣的事件會繼續發生,而此時正是展現總統領導力的時刻,我認為美國人應該清楚這樣一個道理:辦公桌後的那個人是否果斷(resolute)很重要。」

面對一連串棘手問題 兩位候選人的表現

在拜登的幫助下,賀錦麗一直努力在一連串棘手問題出現時表現出沉穩冷靜。

週二,她和拜登一起指揮颶風「海倫」(Helene)的災後恢復和救援工作,隨後又與白宮戰情室的助手們一起觀摩美國將如何幫助以色列抵禦伊朗大規模報復襲擊,此前德黑蘭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被殺。

與此同時,他們正與經濟顧問們保持密切聯繫。碼頭工人週二開始罷工,從緬因州港口到德克薩斯州的罷工威脅到供應鏈,如果持續數週,將導致物品短缺和價格上漲。

川普則抨擊賀錦麗「不知所措」,同時聲稱在他執政期間,絕不會發生這種問題堆積的情況。

川普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場競選活動中表示,「我們一直在談論第三次世界大戰,我不想做出預測,全世界都在嘲笑我們,這就是為什麼以色列不久前遭到攻擊,因為他們不再尊重我們這個國家。」

拜登在週二與助手會面討論颶風應對措施之前對記者發表講話,似乎意識到人們對聯邦政府應對大規模風暴的舉措越來越感到沮喪。

拜登表示,「我經常與受災地區的州長和其他領導人保持聯繫,我們必須儘快啟動災後恢復工作。」他將於週三前往南北卡羅萊納州,實地考察颶風造成的破壞。預計他本週晚些時候還將訪問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受颶風影響的地區。他說,「人們不知道自己能否挺過去,都嚇壞了。」

與此同時,賀錦麗將於週三前往喬治亞州,並在未來幾天前往北卡羅來納州,考察當地災情。

兩個競選陣營的團隊的應對

週二的副總統辯論展示了兩個競選陣營的團隊如何對新的事態發展做出反應,以强化自己的訊息並加強對競爭對手的攻擊。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Tim Walz)承諾在賀錦麗領導下「穩定領導」,而俄亥俄州參議員J‧D‧萬斯則承諾,如果川普重返白宮,將恢復「以實力求和平」。

拜登總統自7月因公眾支持率下滑而宣布結束連任競選以來,一直未參加競選活動。

賓夕法尼亞州穆倫堡學院(the Muhlenberg College)民意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弗‧博里克(Christopher Borick)表示,拜登的缺席凸顯了民主黨人認為他為賀錦麗助選只會帶來更多負擔,而非助力。

但是,拜登,作為現任總統,如何應對最近的三起緊急狀態,可能會對那些尚未做出決定的選民在最後幾天對賀錦麗的看法產生重大影響。

博里克說,「拜登總統無法在競選演說中幫助賀錦麗,但是,在一場競選活動中,為了爭取那些尚未做出決定的選民,你必須在幾個州裡竭盡全力,他在未來幾週內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可能會產生重要影響。」

賀錦麗競選團隊深知,多種危機同時爆發會帶來風險,尤其是考慮到這些危機的性質多變且不可預測。如果罷工持續、應對災難不當,或中東衝突進一步惡化,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拜登領導能力的質疑,進而殃及他的副總統。

與此同時,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競選官員透露,賀錦麗競選團隊的助手們認為,危險時刻正是向選民展示由誰擔任這一職位事關重大,以及誰能認真對待這一職位的機會。

週二,前總統川普在威斯康星州沃納基(Waunakee)的演講和社交媒體帖子中,為受「海倫」影響的人們祈禱,表達關切,並抨擊了賀錦麗對碼頭工人罷工的應對方式,順便提到了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主演的電影《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的選角。

川普在關於罷工的一份聲明中說,「情況本不應該發展到這一步,如果我是總統,就不會這樣。」

賀錦麗的助手在週二為競選錄製採訪的間隙特意安排副總統就伊朗襲擊以色列事件發表簡短講話,旨在塑造她處亂不驚、指揮大局的形象。

十月驚奇

美國總統選舉中後期出現動盪局面的案例屢見不鮮,有時是醜聞,有時是現任總統希望證明自己或自己支持的繼任者能在不確定時期保持鎮定。

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小布什)在人們擔心經濟瀕臨崩潰之際,通過國會推動了一項救助計劃(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以穩定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總體經濟形勢沒有幫上共和黨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的忙,他最終在大選中輸給了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

1980年,吉米‧卡特(Jimmy Carter)連任競選因伊朗人質危機而陷入癱瘓。1981年1月20日,也就是他的繼任者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宣誓就職後不久,52名人質就得以獲釋。

1968年大選前幾天,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宣布停止轟炸北越,希望此舉能夠使衝突走向和平解決,然而,南越方面表示不會進行談判,最終約翰遜的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Hubert Humphrey)以微弱劣勢敗給了共和黨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歷史學家愛德華‧弗蘭茨(Edward Frantz)表示,「現任者往往通過『十月驚奇』幫助自己或本黨候選人,這種做法由來已久,但在當前形勢下,我不確定有多少選民會被一名在競選後期試圖展示能力的候選人所說服。」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拜登:在討論以國對伊朗石油設施潛在襲擊
美國限制逼近 傳藥明康德著手出售歐美業務
檢察官要求無限期推遲川普遇刺未遂案審判
歷史性一步 英將查戈斯群島主權移交毛里求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