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通脹放緩 但仍是美國經濟大問題

人氣 429

【大紀元2024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美國通脹正在放緩,有望實現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解決。衝擊全美的高物價繼續給個人、企業帶來負擔,也給政策制定者帶來壓力。

美國勞工部10月10日公布的通脹報告顯示,9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4%,低於8月份的2.5%的數值。而美聯儲衡量通脹的另一個指標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顯示,8月份PCE的增幅將至2.2%,十分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

但CNBC說,通脹是一個綜合效應。任何單獨的衡量標準都無法完全反映實際情況,而且從許多指標來看,通脹率仍居高不下,遠高於讓大多數美國人以及一些美聯儲官員感到安心的水平。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指數在9月份同比上漲3.3%。儘管美聯儲官員最近更多地談論整體CPI數據,但從歷史上看,他們認為核心CPI數據是衡量長期趨勢的更好指標。這使得如何衡量美國的通脹問題變得更加麻煩。

此外,儘管CPI和PCE等一些廣泛的通脹指標正在回落,但其它指標卻表現出頑固。

比如,亞特蘭大聯儲所用的「粘性價格」(sticky price,又譯為價格僵固)CPI。該指數是將租房、保險和醫療等平時難以下降的「粘性價格」匯集在一起所編制的。9月份的黏性CPI上漲了4%。

消費者和小企業仍面臨價格壓力問題

說到通脹,有兩件事需要記住:一是通脹率,即12個月內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三年多來通脹對經濟的累積影響。

美國的通脹於2021年3月首次超過2%。自那以來,物價都開始飆升。以CPI來衡量,整體物價自2021年3月以來已經上漲了18.8%;食品通脹已飆升22%;雞蛋價格更是上漲了87%;汽車保險飆升了近47%;汽油雖然目前處於下降趨勢,但仍較那時上漲了16%;自2021年第一季度以來,房價中位數上漲了16%。

飛漲的價格讓人們相信通脹正在緩和是一件很難的事。

整體而言,小公司的情緒也較為悲觀。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9月的調查顯示,23%的受訪者仍認為通脹是他們的主要問題,這也是會員面臨的首要問題。

上週二,舊金山聯儲主席瑪麗‧戴利(Mary Daly)與她的許多同事一樣,稱讚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也提到,美聯儲並沒有宣布勝利,也不急於滿足於現狀。

她在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對在場人群說:「我們無法保證在實現目標方面持續取得進展,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通脹引發的債務問題

儘管人們對生活成本飛漲的抱怨不斷,但他們還是繼續花錢。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第二季度消費者支出以年率計算接近20萬億美元。月零售額增長0.4%,超出預期。

越來越多的支出來自各種形式的借款。美聯儲的數字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家庭債務總額達20.2萬億美元,比2021年第一季度通脹開始飆升時增加了3.25萬億美元,增幅達19%。今年第二季度,家庭債務增長了3.2%,這是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增幅。

到目前為止,債務增加還沒有成為一個大問題,但它正在成為一個大問題。目前的債務拖欠率為2.74%,是近12年來最高的水平。

紐約聯儲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未來三個月無法償還最低債務的平均概率從8月份的13.6%連續升至14.2%,創下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獲得信貸的不僅是消費者。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數據顯示,小型企業信用卡的使用量持續上升,與大流行前的水平相比增長了20%以上,接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該行經濟學家預計,隨著美聯儲降息,壓力可能會緩解,但如果通脹被證明具有「粘性」,降息的幅度可能會受到質疑。

美聯儲9月份宣布降息50個基點,但市場反應出人意料,房貸利率上升。根據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的數據,自降息以來,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已經攀升了約40個基點。這進一步加重了民眾的購房負擔。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本月表示,美國經濟仍然面臨多個關鍵問題。

「雖然通脹正在放緩,美國經濟仍保持彈性,但仍存在多個關鍵問題,包括巨額財政赤字、基礎設施需求、貿易重組和全球再軍事化。」戴蒙補充說,「雖然我們希望能有最好的結果,但這些事件和普遍存在的不確定性說明我們為何必須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

今年早些時候,戴蒙也曾對美國的債務狀況敲響警鐘。他說,隨著債務呈滾雪球式增長,美國正走向懸崖,並表示美國「最糟糕的結果」是滯脹。

(本文參考了CNBC的報導。)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通脹數據欠佳 美聯儲官員發表鷹派言論
通脹降溫下 為何美國人仍覺得食品價格高
美國消費者拒絕高物價 專家指這可抑制通脹
巧克力橄欖油價格飆升推高食品價格通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