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高管轉行 分析:降薪裁員潮遠未停止

人氣 24

【大紀元2024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旭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中共推出提振經濟政策拖泥帶水,再加上強化金融監管,銀行、券商和基金等領域業績普降,金融機構合併之風盛行,引發金融業裁員降薪大潮。金融人士對未來缺乏信心,越來越多的人跨界進入其它行業,如教育、脫口秀等領域。

銀行高管轉行村官、脫口秀演員

路透社報導,自2022年底以來,廣義金融行業員工人數已減少近15,000人,隨著監管機構推動行業整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深水基金管理公司合夥人徐玉河(諧音)表示,在資本市場待了三年之後,轉到更可預測的領域——幫助學生辦理出國留學。

他認為,(中共)當局一系列經濟刺激舉措可能推動中國股市近期大漲,但由於投資者善變,因此牛市可能是短暫的。

據Choice數據及半年報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50家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券商(或母公司)員工總數約31.74萬人,較去年底減少6760人。另外,據統計,43家上市券商合計薪酬總額為745.71億元,較2023年同期縮水103.14億元。

還有一些金融專業人士,跨界距離更大。原浙商銀行保薦代表人顧仔楓當了一名村官,梅花創投(Plum Ventures)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做了一名脫口秀演員。

顧仔楓掛職菏澤市巨野縣省,派駐村第一書記。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先後在國海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投資銀行部工作,參與多個IPO、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項目。

吳世春在一次表演中說,「如今,在這個行業(金融行業)的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到處於生死邊緣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我很感激有這樣一段艱難的時期。這是我表演的素材來源。」

轉行是因為行業生態惡化,從業人員生存壓力大。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記錄顯示,在超過8,000名註冊IPO(首次公開募股)保薦人中,近一半今年還未完成任何交易。

企業諮詢公司畢馬威表示,今年上半年首次公開募股融資額同比下降了75%,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尤其是中美之間對抗)也增加了反對境外上市的理由。

中共政策打擊金融業

中國規模達67萬億美元的金融業受到中共各種政策措施的衝擊,尤其是2021年發起的旨在縮小貧富差距的「共同富裕」運動,其措施包括限制工資和收回獎金。

此外,為了確保資金流向中共政府希望的地方,即半導體等戰略領域,中共監管機構大幅收緊上市企業的審查程序,也限制了金融機構的業務量。

今年4月12日,中共國務院發布的「國九條」要求,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要「擴大對在審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現場檢查覆蓋面」。

今年以來,A股上市申請審核終止數量不斷攀升。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5月6日,今年以來滬深北交易所已公布終止審查(撤材料+否決/終止註冊)企業135家。其中,上交所45家(其中主板26家、科創板19家),深交所56家(其中主板17家、創業板39家),北交所34家。

這些都造成了金融行業業績普遍下滑,銀行、券商等機構降薪裁員。

銀行、券商業績下滑 普遍降薪裁員

根據2023的行業財報數據,銀行、券商、公募基金的薪酬普遍下滑。2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13家營收出現負增長。而背後,是淨息差降低和房地產下滑拖累了銀行業績。

漢鼎諮詢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80%上市券商出現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其中跌幅最大的五大券商分別為天風證券、海通證券、國聯證券、光大證券、華西證券,跌幅均超過30%。此外,73.3%的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均有所下降。

2023年,頭部券商中金公司的平均年薪相比兩年前縮水近4成。2024年半年過去,原本從業人數就不多的券商行業,減員超過萬人!

最近幾年一些銀行不僅降薪,而且還開始「反向討薪」。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哈爾濱銀行、天津銀行等11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詳細公布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累計「反向討薪」金額近億元。

專家:裁員降薪大潮遠未停止

路透援引分析師表示,繼最近完成中國證券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之後,各大證券經紀公司可能會進行整合,更多的投資銀行職位將會被取消。

《證券時報》報導,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併購重組風起雲湧,其中證券業併購案已現七起,「國聯+民生」「浙商+國都」「西部+國融」「平安+方正」「華創+太平洋」「國信+萬和」,以及最新的「國泰君安+海通」,既有中小券商的「大魚吃小魚」,也有頭部券商的「強強聯合」,一系列案例折射出證券業併購重組仍未停止。

獵頭公司領英(REForce Group)駐上海的主管Jason Tan表示,「我已經和足夠多的銀行家談過了……他們知道『共同富裕』已經到來,高薪銀行工作的時代已經結束。銀行人才已經開始尋求海外職位或轉向監管較少的行業。」

一位去年辭職並移居國外的前投資銀行家表示,銀行家的薪酬實際上在下降,這也意味著經營風險的增加。

這位前投資銀行家表示,許多國有銀行的職員出國旅行都受到限制,以防有一天當局想對某些業務展開調查。

金融諮詢公司澤奔咨訊(Z-Ben Advisors)表示,在加強薪酬審查和成本控制措施之後,規模達4.4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行業也出現了基金高管和投資組合經理的「大幅流動」。

房地產拖累 金融業局面難改變

德勤中國報導,預計2024年A股市場的新股數量和融資總額均會有所下降,整體將會有95至135隻新股上市,融資總額在650億至960億元人民幣之間。

房地產曾是中國銀行業的最優質資產,但現在房地產行業陷入困境,而且前景黯淡,也讓銀行業難以恢復昔日的景氣局面。

博主「馬江博說趨勢」表示,房地產占用金融資源存量規模,從2016年的37萬億上升到了2021年的67萬億,其中銀行信貸在房地產金融中占比將近8成。這無異於給今天的銀行業埋下了個大雷。

現在銀行業對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上升,而且個人按揭貸款餘額大幅下降,同時中共近期降低存量房貸率,也讓息差收窄。昔日的優質資產正變成一大拖累。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步履蹣跚 對外貿易緊張局勢將加劇
澳財長訪華 强調貿易規則 聚焦疲軟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大蕭條 大量實體店十一門庭冷落
多國停飛中國航線 分析:衝擊中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