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專欄文章 市情咨文:你可以在紐約實現夢想

人氣 11

【大紀元2024年01月30日訊】上週,在Hip Hop音樂的誕生地布朗士,我向紐約人報告了我們城市的現況。

當我執政的市政府在24個月前上任時,我們有一個明確的使命:維護公共安全,重建我們的經濟,讓這座城市更適合紐約人居住。

兩年來,我們看到了實際成果。犯罪率下降,就業機會增加,我們每天都在為勤奮工作的紐約人民提供服務。

我們收繳了1.4萬支非法槍枝,將槍擊和凶殺案減少了兩位數,同時讓數百萬人重新搭乘地鐵通勤。

我們幫助私人企業創造了27萬個就業崗位,並為外賣郎制定了最低工資標準,與我們的勞工一起努力,讓他們獲得應有的工資和福利。

我們透過創建紐約市公共住房保護信託基金(NYCHA Trust),為公共住宅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在本市歷史上資助了最多的可負擔住房,使更多的紐約人擁有了房子,創下了紀錄。

我們為賺錢養家的父母降低了兒童照護成本,增加了公立學校的入學率,提高了考試成績,並徹底改變了課堂上的閱讀方式。

我們建造了更多的公園,減少了垃圾袋和老鼠,使我們的街道更乾淨、更綠。我們在做這一切的同時,也召集了整個市政府來應對尋求庇護者的人道危機。

過去的兩年施政重點是復原和更新。現在,是時候一起創造未來了。

這首先從公共安全開始。紐約人歡迎更好的交通方式,但我們不能讓輕便摩托車(mopeds)在人行道上飛馳,也不能讓危險的鋰離子電池燒毀我們的建築物。

我們將與市議會合作,成立「永續配送部門」(Department of Sustainable Delivery)——這是全美首個實體機構,負責監管配送運輸的新方式,確保司機、配送人員和行人的安全。

當我們竭盡全力維護街道安全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臥室、廚房和客廳沙發上有一個「隱形盾牌」。我們成為美國第一個將社群媒體列為公共健康危害的主要城市,就像過去的美國外科醫生對菸草和槍枝所做的那樣,從而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網路傷害。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讓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我們孩子的隱私獲利,危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我們未來的經濟發展著重於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這就是我們宣布「未來港」(Harbor of the Future)的原因——我們計劃創造5.3萬個臨時和永久就業機會,預計產生95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將紐約市建設成為全球綠能技術、創新和機會的目的地。

我們的市政府已經推進了從布朗士到布碌崙(布魯克林)再到曼哈頓和史坦頓島的項目,這些項目將推動新興領域的研究和創新。今年,我們將在「未來港」增設一個站點,並在布碌崙陸軍碼頭(Brooklyn Army Terminal)斥資1億美元建造氣候創新中心(Climate Innovation Hub)。在我們投資潔淨能源技術創新和製造業的同時,該中心將為日落公園帶來商業發展、培育創新技術和研究。

在我們重建經濟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確保紐約市仍然是一個更乾淨、更環保和更實惠的宜居城市。我們的首要任務之一是確保人們不會因房價(租金)過高而被迫離開家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正在推動一項強有力的議程,建造更多住房,並且讓人們住在他們已有的房子裡。

今年,我們將在過去成功的基礎上,推出「24 in 24」計畫,在公共用地上推進24個房屋項目,創建或保留超過1.2萬個住房單元。我們還將擴大我們的屋主服務臺(Homeowner Help Desk),該服務提供諮詢和資源幫助人們留在自己的家中,未來將擴展至整個城市。在住房方面,我們必須成為一個「Yes之城」這意味著呈現在後院、街區、社區等層面。

新冠疫情告訴我們,人們不僅想要公共空間,而且公共空間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將繼續為所有紐約人重新構想城市體驗,包括對華埠的劉錦廣場(Kimlau Plaza)進行徹底改造。我們將在布朗士和布碌崙建造和翻新四個主要的公共滑板公園。

此外,我們必須確保所有紐約人都能分享我們城市的成功。上週,我們發布了一項耗資超過4000萬美元的行動計畫「紐約婦女前進」(Women Forward NYC),目的在為更多女性提供就業機會、消除醫療保健障礙、減少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等等。

我們也宣布為50萬名勞工減免超過20億美元的醫療債務,這是一項改變生活的政策,把錢留在紐約人的口袋裡。

由於這些投資,以及公務員和五個行政區數百萬勤勞工人的奉獻,紐約市將繼續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成功的地方。毫無疑問,我們城市的狀況很好。

市府辦公室推出市情咨文宣傳視頻「 We Can Make It Here」鏈接://www.youtube.com/watch?v=hOdp4mYY3is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紐約市長專欄文章:為紐約勞工做實事的一年
紐約市長專欄文章:夜生活協商計畫 促進城市安全與經濟活力共生
紐約市長專欄文章:紐約市犯罪率大幅下降 美國最安全的大城市
紐約市長專欄文章:以爭取公平住房來紀念馬丁‧路德‧金博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