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年輕時就要打好基礎

作者: 陳重仁(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人氣 977

編者按:「老化」是無可避免的生命歷程,既然衰老難以避免,那麼又該如何面對呢?來看看古人怎麼看待這個議題,或許有助於我們思索更好的面對方式。本文介紹西元前羅馬著名的哲學家與演說家西賽羅(Marcus Tullius Cicero)闡述如何面對老化的觀點,他的論點多少也受到蘇格拉底的影響。

******

西賽羅提出批評,「世人皆希望長壽,但是一旦步入老年,卻又到處埋怨,世人就是如此愚蠢矛盾」。也就是說,「預先將樹木種好,將來才能派上用場」。老年不是在步入老年之後才開始,歡樂的老年,應該從年少的時候打好基礎,「老年的基礎,就建立在年輕歲月之上」。

西賽羅的建議是,老年之所以值得尊敬,不是因為你的白頭髮,而是因為從年輕以來一路累積的成果。也就是說,成功且值得尊敬的老年是需要預先做好準備的:

老年有其獨特之處,是需要預作準備的,也就是說,學習有智慧、有節制的生活,並且付諸實現。如果你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培養這些特質,當你老了之後,你就可以歡慶收割,不只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結出豐饒的果實,這是我們討論的重點,而且你也體認到,你已經不虛此生,一生中的善行義舉帶來許多歡樂的回憶,對此你將心滿意足。

依循這樣的思考脈絡看來,西賽羅對於追求快樂老年的見解,建立在生理機能必將逐漸老化衰退的不變法則之上,所以考量的重點不在於躲避或延緩老化,而是要思考如何在逐漸老化的過程中做好準備甚至在老化來臨前就預作規劃,方能獲取最大的快樂。

面對老年,我們不必懼怕、更無須迴避,而是應該認識老年,從而擁抱老年,方能歡度老年。在年輕的時候就做好準備,才能夠將老年活得徹底盡興,並從老年的生命階段獲得最大的效益。

藉由閱讀與思考來鍛鍊心志、培養獨立的人格,是西賽羅大力推崇的方法。(shutterstock)

對於西賽羅而言,年老與年少並非對立衝突的生理狀態,不應具有一成不變的刻板印象,因為老年是可以預做準備的:

我說,並不是這樣的!老年可以是愉悅,而不是負擔。正如智者享受性格良善的年輕人陪伴,跟年輕人的互動感受到榮譽與熱情,老年可以因此變得輕鬆。如此一來,年輕人從老人身上獲得指導,兩邊都可以過著更有良善品德的人生。……老年可以不是虛弱遲緩,也可以保持活躍,可以專注投入,照樣可以追逐實踐早年的夢想,正因如此,永遠都不應該停止學習。

在所有準備迎接老年的努力當中,藉由閱讀與思考來鍛鍊心志、培養獨立的人格,便是西賽羅大力推崇的方法。

光是賴在椅子上讀書思考,就可以產生超越當下格局的想法,具有旺盛活力的人生便由此而來,「如果總是專注於閱讀與活動,即便老之將至也不會察覺」。無論年紀多大,都可以透過閱讀與思考獲得寶貴的資產,培養出崇高的智慧、良善的性格以及冷靜的判斷。

西賽羅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在年輕時就養成節約克制的生活習慣,培養分析思考的能力,養成冷靜果決的判斷,進而杜絕有害身心的種種惡習。如西賽羅再三強調,「年少時養成運動與自我克制的習慣,這將可以保留活力,直到老了之後都還很夠用。」關鍵在於,如果在年少時準備就緒,養成得當,累積足夠終生享樂的本錢,老年可以是一段盡情享樂的歲月。

但即便如此,節約緊縮也應該適度合宜,「老年勵行節制緊縮是對的,但跟所有事情一樣,都得要適度中庸,小氣刻薄可從來都不是美德。」

西賽羅強調,年少時養成運動與自我克制的習慣,這將可以保留活力,直到老了之後都還很夠用。(Shutterstock)

相對地,一般人經常會將老年視為悲慘的源頭,原因可能有四個:第一,老年使得我們遠離活躍的生活;第二,老年使得身體耗損虛弱;第三,老年剝奪所有感官享有的歡樂;第四,老年距離死期已不遠矣。

然而,根據西賽羅的論證,老年之所以得要經常承受種種磨難,承受伴隨而來的疾病與貧窮等問題,本質上是年輕時豢養出來的惡習,到老年的時候全都變本加厲一併承受,不應該是怪罪、譴責老年的原因。

西賽羅的論證依據是,「如果老年是個問題,那麼困擾我的病痛,也同樣會降臨在所有的老年人身上。」但問題是,並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纏身中度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如此就不合乎於一致適用且反覆驗證的邏輯。

就實證經驗看來,「老年人也可以理性縝密、情緒穩定且舉止優雅,這樣的老人都能夠從容面對老年。而那些情緒低落且浮動暴躁的人,不管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不會高興。」

簡單地說,「關鍵在於性格,並非所有人都像酒一樣,放愈久愈香。」

老年之所以成為問題,是性格所造成。性格一旦有問題,問題會在人生各個階段浮現,不會專屬於老年;而個性上的缺陷,可不會因為年紀增長就自動變好。一如西賽羅所說,「傻瓜才會將所有的問題跟缺點全都怪罪到老年頭上。」

並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纏身中度過。示意圖。 (shutterstock)

西賽羅所構築的老年群像是相當多元繁複的,「用來描述老年沒有既定不變的詞彙。」如西賽羅所言,老年所連結的未必全是負面的特質,「老年可以是歡樂而不是負擔。」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也不是社會的負擔,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可以提供晚輩參考,具有豐富的學習價值。

老年也不單純是用數字就得以量化計算的概念,「年輕人可以擁有老成的想法,老年人也可以保有年輕的活力,人可以在身體上變老,但卻可能在精神上永保不老。」此外,生命的時間觀也未必呈現線性發展,「老年沒有制式的定義,只要人活著還能夠善盡自己的責任義務,死亡就不足畏懼。

就這個層面的意義來說,老年可能比年輕人還要有精神、也來得更有勇氣。」不得不說,西賽羅對於老年的論點是相當前衛有遠見的,老年的狀態並非絕對而是相對,時間的流逝除了有客觀的量化標準得以衡量,也受到主觀感受的影響,「當我們專注投入閱讀或是生活中任何活動的時候,是不會感受到老年已經悄悄地爬到他身上。」

此外,西賽羅也倡議,所有人都是生命與身體的過客,我們都是來來去去,暫時使用肉身的客人,「自然賜予我們身體居住,但我們都是過客,不能夠把身體當成家。」

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也不是社會的負擔,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可以提供晚輩參考,具有豐富的學習價值。圖為一位老先生在示範素描。(Shutterstock)

對於西賽羅來說,歡度老年的第一步,就是面對老年,重新認識老年是人生中一個重要且不同於以往的人生階段。老年是生命延續發展的必然階段,但這不表示我們要沿用年少時的標準來衡量老年,「我們得以符合自己年紀與氣力的方式來處事」。年紀不同,身體條件不同,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西賽羅以演說為例,演說者的年紀愈大,演說的效果確實不如以往,因為演說技巧仰賴肺活量與體力。但是年紀的增長卻也讓聲音更為響亮、更加悅耳。

人生的歷程一如歲月無法逆轉,自然界的週期是一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只不過,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特質,沒有哪一個階段比較好的問題,有的只是哪一個比較適合當下的需求與期待。強行採用單一標準來衡量人生,未必就是好事。

這跟「水果要當令採收」的道理一樣,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或許才是比較符合自然法則的做法:「人年紀大了,不能老是想要吃大餐,不能老是將餐桌高高堆滿食物,也不可以喝酒一杯接著一杯灌,老了確實也比較不容易醉,不過卻容易消化不良,也沒辦法整晚通宵熬夜。」

老年未必比較差,只是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

<本文摘自《》,三民書局提供>

●工作充滿無力感?專家:掌握可以控制的事

●如何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納瓦爾給年輕人的忠告

●深陷職場負面關係 工作效率低且傷心又傷身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停電的時候 你可以做這些食物應急 兼顧營養美味
壓力大睡不好? 這9種助眠好物可幫你安心入睡
如何去除家庭頭號害蟲——蟑螂?
這一物可以讓水龍頭閃閃發光 你可能想不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