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鼓動台灣人買房置產 專家:試圖影響台大選

人氣 888

【大紀元2023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駱亞採訪報導)中共當局9月12日晚推出「福建對台示範區」,鼓動台灣人在福建購房置業,實施金門居民在廈門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專家指,中共推出該措施,意在影響台灣大選,但政策根本沒有吸引力,不會奏效。而且中共信用破產,台灣人不會上當。

中共推示兩岸融合示範區 陸委會駁斥

台灣陸委會9月14日表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意見」是中共對台統戰的一環,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唯有相互尊重、對等溝通,才有助兩岸健康有序的交流往來。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12日晚,中共發布了所謂「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21條。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鼓勵台灣人來福建就業、學習與落戶,取消台灣人在閩的暫住登記制度。文件稱要努力將福建建設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並稱,要打造廈金和福馬「同城生活圈」,實施金門和馬祖居民分別在廈門和福州享受當地居民待遇,推進廈門與金門以及福州與馬祖「通電、通氣、通橋」;支持平潭綜合實驗區「構建全方位對台開放格局」,推進福建其它地區「開展融合實踐」等。

對此,陸委會指出,目前大陸經濟景氣低迷,消費不振,青年失業率飆升,大型房地產商相繼出現財務危機,金融體系面臨系統性風險,企業經營環境持續惡化等。該「意見」顯然企圖吸納台灣資金、人才赴陸,藉此提振內部經濟。陸方若無法有效改善內部經濟問題,相關「融台惠台」措施,均屬不切實際。

分析:中共試圖影響台灣大選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9月14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這個措施針對台灣大選,「台灣大選快到了,就示好一下。沒有用。這個示好的程度太低了,對台灣沒有什麼吸引力。」

他說:「估計不是北京中央推出來的,福建地方官員向上面表態:我有在幹活。因為中央應該了解過去已經推過類似的東西,這次就應該加大力度。如果是中央推出來的,那真的是朝中無人了,一大堆做不了事情的人在管事情,純粹無法落實。」

在吳嘉隆來看,中共是在做宣傳,企圖影響台灣大選,「9月開始,各候選人已進入選舉的白熱階段,中共示好就是看看,能不能影響到台灣選民的投票。這個力度太小了。」

現在台灣人都在跑,這些措施效果不大,不值一談。

中共信譽破產 專家提建議要其證明誠意

吳嘉隆表示,中共對台政策需關注兩個重點。首先,要具體落實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具體落實的方案。其次,講話要有信用,值得別人信任。

他給中共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如果中共要對台灣示好、吸引台灣人,就在大陸台灣人多的地方,比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崑山、浙江等地成立免稅區或台灣小鎮。台灣人拿台灣同胞證或居住證、旅遊證就可以免稅。福建相對落後,平潭對台灣沒有吸引力。

台灣人去大陸旅遊,會去發展程度高的地方,甚至內陸省份四川、成都、雲南、新疆、東北都去。福建發展比較好是廈門,一個比較相對落後的地方,大部分台灣遊客不去,即便有人去福建,也是去閩南地區,不是閩北。

他說:「平潭之所以被拿出來,因為北京當初有個海底鐵路、公路交通路線,從平潭接到台灣新竹,當年號稱北京直達台北的交通路線,海底隧道起點就是平潭。平潭本身沒有什麼建設,旅遊也沒有。」

第二,如果真的要對台灣示好,就直接把部署在福建的一千多枚飛彈(導彈)撤走。「在福建擺著飛彈對著台灣,然後說對台灣示好?台灣人又不是笨蛋。」

第三,中共要證明講話算數。

他說:「講話算數的話,在香港認錯,香港搞成那個樣子,信用都沒了。當年說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承諾的『雙普選』現在都翻臉了,還在香港抓人,搞香港國安法。把這些錯誤行為認錯收回,讓香港恢復原本的面貌。香港的金融業現在都在離開,去新加坡、東京。人家在走,資金在跑。」

中共沒信用,說得再好聽都沒意義。要吸引台灣,肯定吸引其它國家,就回到改革開放路線。「改革開放說變就變,現在對台灣講什麼,人家會信?不可能。」他說。

「經濟搞好了,台灣人自然就來了,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都會來。」他說,「在福建弄沒有用。台灣人早看穿了,過去在福建推出的方案一大堆,如海峽西岸經濟區、自由貿易區等,沒有實際效果。」

吳嘉隆表示,現在大家都在撤,台灣人都要跑,「動不動抓台灣人,關在牢裡,對台灣人不友善,然後現在要台灣人去買房。這是搞宣傳,沒有實際效用,也不會有實際成果。」

此外,如果中共真有誠意,就派一個政治局常委級的,或習近平本人來廈門發表講話,「不要再講『一國兩制』那一套,就講跟台灣增加交流、融合發展,提出一些比較具體的東西,不要整天擺出強硬的姿態威脅人。」他說。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台國防報告書 防長證實兩岸導彈彼此鎖定目標
中共發福建示範區文件 專家:統戰陷困境
中共推金廈生活圈 專家︰真把台灣人當呆胞?
中共加緊文攻武嚇 台灣人拒絕「當韭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