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常近半年 旅遊零售仍未恢復

人氣 403

【大紀元2023年08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香港成為中共病毒疫情下,最後一批解除防疫限制的地方之一。疫情後政府標榜經濟復甦、社會復常,但市民的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夜生活人數減少,訪港旅客人數亦未追回疫情前水平,多項數據顯示香港經濟堪憂。

海外旅客恢復不到一半

今年2月,香港與大陸全面通關,港府撤銷所有來往兩地的出行前檢測要求,但當時仍然維持從海外或台灣來港人士的出發前檢測要求,到4月1日方取消所有抵港旅客入境香港的檢測要求。

人數為香港總訪港旅客人數,扣除來自中國大陸及澳門的旅客人數。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香港旅遊發展局、入境事務處。(大紀元製圖)

相比其他國家在2022年已經陸續放寬及解除對旅客的疫苗接種、檢測要求限制,香港明顯落後,4月至6月的外地旅客訪港人數,與疫情前數年的同期相比,恢復一半不到。

今年6月,從大陸及澳門以外地區訪港的旅客達50.78萬人,是疫後新高,但仍然未及疫情前2016至2019年同期約102萬人的一半。

以香港高級酒店半島酒店為例,入住率在疫後仍然未恢復到疫前水平。半島酒店母企大酒店(00045)行政總裁郭敬文8月3日稱,疫情前半島酒店的入住率有六至七成,現時只有逾四成,生意尚未完全復甦。半島酒店入住率今年第一季為39%,去年同期僅為9%,但到今年第二季仍然只有44%。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香港旅遊發展局、入境事務處。(大紀元製圖)

至於香港旅客最大的單一來源地——中國大陸,疫後只是比疫前同期恢復最多約一半。今年2月全面通關後,大陸旅客從前一個月的28.1萬人,飆升至111萬,到4月創下高峰,共有230.86萬大陸旅客入境,但是之後的5、6月下跌至228.59萬及215.51萬人。

酒吧、食肆、零售生意未追回疫情前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上月底曾經稱,年初放寬防疫措施及與大陸通關後,業界一度出現小陽春,但3月至今生意跌幅大,相信同港人「報復式旅行」未有停止有關。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酒吧的收益近期最高的月份,為去年12月的1.27億元。當時正值聖誕節假期及政府在12月底取消疫苗通行證,之後的2023年1、2月皆下滑至1.06億元水平,不過在2月同大陸全面通關後,一度上升至4月的1.24億元;但隨後再回落。

2023年4至6月為臨時數字。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大紀元製圖)

雖然酒吧生意在全面通關後,比疫情期間大大改善,但仍然未能恢復到疫前同期的水平。以6月為例,酒吧的收益有1.21億元,但2018年及2019年同期,數字分別為1.67億元及1.43億元。

2023年6月為臨時數字。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大紀元製圖)

以全部食肆計算,生意在取消疫苗通行證後,加上西方及農曆新年的2023年1月,登上近期高峰的近96億元。不過比往年1、2月的傳統旺季,仍然有所差距,2018年的1、2月食肆收益有101.75億元及99.41億元;2019年同期則為108.67億元及100.29億元。

2023年4至6月為臨時數字。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大紀元製圖)
2023年6月為臨時數字。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大紀元製圖)

香港食肆經歷1月的復甦後,之後的收益回落,到6月仍然維持在90億元左右,比疫情前的2018及2019年同期的96.25億元及95.54億元少。

零售業方面,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的表現仍然比疫前差。今年1至6月的香港零售業銷貨價值,仍然追不上疫前。2018及2019年上半年(1至6月)的每月平均零售業銷貨價值分別為413億元及402億元,但今年只有342億元。

2023年4至6月為臨時數字。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大紀元製圖)

第二季GDP僅增長1.5%

政府在7月31日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按年增長1.5%,遠低於市場預期,並比第一季的2.9%放緩,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較第一季下跌1.3%。政府表示,由於來自外部的商品需求仍然疲弱,整體貨物出口繼續大跌;另外在金融狀況收緊下,整體投資開支錄得輕微下跌。

不過,在旅客和零售等數據經過近半年仍然追不上疫情前的情況下,政府仍然聲稱,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在今年餘下時間將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調查:港八成新員工仍在意別處機會
分析:陸股短暫反彈 全球基金藉機拋售
七月香港PMI跌穿榮枯線 反映經濟收縮
中共減少港IPO透明度 上市申請不提中國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