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上週日(13日)凌晨3點半,雷雨滂沱中,紐約市曼哈頓華埠哥倫布公園(Columbus Park),發生一起華人遊民殺華人遊民的悲劇。49歲的凶嫌馮黃宇(音譯,Huang-Yu Feng)已經被執法單位指控謀殺。
不願提供個人信息的知情者對本報記者出示了馮黃宇曾經向紐約州衛生廳的心理健康辦公室(Office of Mental Health)與遊民所「包厘街任務」(The Bowery Mission)尋求服務的記錄,他在兩個單位都留下了記錄與身分證明。
從兩張證件照片看來,馮黃宇的眼神渙散,且髮長及肩。紐約州衛生廳的證件顯示了凶嫌應有心理健康問題。知情者指出,馮黃宇曾進出多家遊民所。
根據警方公布消息,死者是在華埠擺也街(Bayard St.)104號對面的哥倫布公園外圍被發現的。死者的頸部帶有割傷,送醫後仍宣告不治,目前還在等待家屬確認死者身分。
嫌犯馮黃宇在週日下午4點15分左右,就遭到市警局華埠第5分局逮捕,並被警方指控犯有謀殺與非法持有武器等2項罪名。
公園裡的弔唁蠟燭與被打的遊民
警方公布信息,雖未指明命案的第一現場是在公園內或是公園外,但一名警方消息人士對記者指出,命案是發生在公園內部。
在哥倫布公園外擺攤的華裔女士對記者指出,她聽說命案發生在公園內的二樓平臺內,「因為當天下大雨」,死者與凶嫌在平臺裡避雨,發生口角後動手釀下血案。
知情者則指出,死者其實也是名華人遊民。地方紙媒「AMNY」則在13日的報導中刊登了一張死者的遺物照——一只帶血痕的暗橘紅色小行李箱,與裝在華人超市購物袋裡的衣物。
週一(14日)午後,本報記者到哥倫布公園了解長者對遊民死亡事件的看法,卻發現許多華人長者沒聽說命案,也不關心。
一名老婦人說公園平時還算安全,命案是遊民的「個人行為」。
記者於是到哥倫布公園內的二樓平臺查看,發現有人已經在地上放了兩盞蠟燭,應是憑弔在週日大雨天喪生的遊民死者。
在紐約流浪了12年的42歲多米尼加裔遊民莫拉(Joan Morra),當時坐在簡陋的祭臺旁休息。莫拉受訪時表示,他知道公園在週末時發生命案,但他當時並不住在公園裡,「我有時候在別的公園,也會去朋友家借住」。
約莫兩週前,莫拉在哥倫布公園的二樓平臺,被兩名黑人拿球棒暴打,導致他的手指變形,「他們上樓後,一看到我,就直接往我身上打」。
當記者詢問莫拉為什麼不去遊民所住時,他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反而說「華埠的人對我很好,這裡是我的家,我有時也會去便利商店幫人開開門」。
華埠遊民所爭議與安置政策漏洞
哥倫布公園的遊民命案反映了紐約市的遊民安置問題,一是為什麼遊民不住在遊民所,反而在大雨天露宿公園?二是華人遊民成了社區中的隱形角色,乏人關注。
華埠巡邏隊(Chinatown Block Watch)創始人陳家齡(Karlin Chan)受訪時指出,遊民所不安全,很多亞裔遊民會在裡面被人挑著打,所以不願意住。
陳家齡表示,紐約市的遊民安置政策出問題,因為「誰都能進去(遊民所),誰都能獲得食物,符合資格的就讓他們住上幾天,但是幾天後,這些人又要流離失所了。其中有很多人是有精神問題,但他們缺乏治療」。
此外,陳家齡說華埠或華人社區其實有很多華人遊民,「但我們不願意承認這點」,並讓記者看了他手機中的一張年輕華人遊民的照片。
作為曼哈頓第三社區委員會的一員,陳家齡曾贊成將東百老匯(East Broadway)91號的空置酒店,改為過渡到永久性住房的遊民所「避風港」,底下將設有精神科診所。他的初衷是讓華人遊民有安身之處,不再重演83歲的遊民郭全(Chun Kwok)3年前晚上睡覺時,在街上遭人爆頭擊殺的悲劇。
不過,華埠社區對東百老匯91號增設遊民所,認知上存在極大差異。反對者多持「華埠已經有過多遊民所」的說法,要求紐約市社會服務局停止該遊民所的合約作業。
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上週在華埠舉辦圓桌會時,也有民眾提問東百老匯91號的去向,紐約市社會福利局代表仍稱該地點會是「安全港」。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