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導)英國《金融時報》週四(8月10日)報導說,上海一家半導體初創企業的創始人透露,在美國限制投資中國關鍵科技行業的禁令出爐後,他決定將旗下團隊遷出中國。
「消息傳出後,我決心將團隊遷出中國,至少是團隊的一部分。」這位創始人說,「否則,融資將非常受限制。」由於該話題的敏感性,他要求不透露姓名。
美國週三(9日)在一項行政命令中宣布這項禁令將於2024年生效,禁止美國對中國在半導體、量子計算的投資,以及需要通報其它類型的半導體及人工智能投資。行政令還禁止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參與被禁止的交易。
美國的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合資企業和綠地投資正在評估拜登行政令對公司在中國持股的潛在影響,並權衡下一步是遵守新規或退出中國。
美國的新行政令僅針對三個特定的科技領域——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稱其為「小院高牆」。中共官方2021年推出的外國投資審查規則基本上已涵蓋了對這些領域的監管和控制。美國的新規充其量只是在要求「對等」。
尤其是人工智能被納入禁止範圍,可能會阻止美國投資者購買大量中國公司的股票。
莫里森‧福斯特律師事務所私募股權業務全球聯席主席瑪西婭‧埃利斯(Marcia Ellis)告訴《金融時報》:「人工智能無處不在,而且大部分都是雙重用途。」
他說,他已經為新投資貼了附註,聲明「我的資金不會被用於在中國的這三個被禁止的領域」。
其他市場人士表示,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北京對美國盡職調查公司辦公室的突擊檢查,對中企海外上市的打擊,使得投資者更難套現,這些都意味著已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更大的影響已經發生。」一位專門為私募股權基金籌集資金的顧問告訴《金融時報》,「無論如何,美國投資者現在都不會再承諾在中國尋找新(投資)機會。」
行業人士表示,美國投資者已經在減少或限制對華投資,無論有沒有這項新行政令,這種趨勢都無法逆轉。
根據Dealogic的數據,2021年,私募、風投等在中國達成的交易價值為470億美元,但到2022年,這一數字迅速降至24億美元。今年迄今為28億美元。
一位歐洲風險投資人告訴《金融時報》:「美國風險投資公司投資中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仍然有其它數十家美國風險基金仍在繼續投資或保留中國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紀源資本(GGV Capital)、金沙江創投(GSR Ventures)、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和高通創投(Qualcomm Ventures)。美國國會中國投資委員會7月份已宣布將對這些公司進行調查。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