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也要健檢 驗屋讓買房更有保障(下)

作者: 朱承天

人氣 135

編者按:在不動產價值鏈裡面,以前並沒有「驗屋」的說法,比較相近的就是「點交」,進到房屋後,這邊點一點、那邊看一看,一樣都不漏,就沒問題。如今,有了「驗屋」的出現,買賣房屋更有保障,這也成了我目前的跨界新斜槓。

誰可以來驗屋?驗屋師的標準建立

當然也有朋友會問:「到底誰可以來驗屋?」

除了有一些儀器、設備的輔助以外,真正能夠做驗屋的工作人員,不管是土木技師、水電技師,或是擔任工地主任,都需要有相當的經驗,更要具備相關證照,我覺得這些都是擔任驗屋人員非常重要的基本條件。

但是現在並沒有所謂「驗屋師應該長什麼樣子」,所以我們也結合一些業界朋友們共同思考,是不是需要一個協會,或是一些什麼方法,讓「驗屋師」這件事情可以有一個「標準」來依循。

我知道有很多的同業在努力這件事情,因為我對房子的事情很感興趣,也希望用一個概念式來推動驗屋的需求,接下來勢必要建立一些標準,才不會說我驗得越多,就代表我越專業,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就跟汽車保養一樣,分為108 項保養、大小檢查,中間就有個標準,如今的驗屋剛成為一個新趨勢,很多標準還需要業界共同努力,而且這個環節牽扯到非常多的專業人員,包括剛剛提到的裝修前、裝修後,如果覺得仍有問題,到底要請誰來判斷這個裝潢師傅、那個設計師,有沒有按照當初合約給予相符的建材,做出符合的設計,其中的判準,就需要更為精細的檢驗。

再回過頭來,談到新成屋的點交方面,現在因為設備的複雜度,更需要驗屋公司「顧頭顧尾」,加上房子動輒千萬或以上,所要查驗的細節也就更多了。

驗屋流程,和驗屋所需時間

驗屋是以每一次的案場,以一般集合住宅來講的話,大概都是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半小時之間,根據坪數的大小來計價。

因為沒有辦法驗到公設,假設一般室內面積,在15 到20 坪左右的話,也許驗屋的費用大概是一萬到兩萬,甚至更小一點的範圍的話,可能連一萬塊錢都不到。

然而,當我們都買了1,000 萬的房子了,只需要花一點點的錢(可能只有0.1%,連1% 都不到),就可以讓自己住得更安心,我認為是一個必要花費與投資。

驗屋工作最後會出具一份驗屋報告,跟健康檢查很像,並且把紅字的部分逐一拍照,比對提供出現什麼問題、產生的狀況又是什麼,買家或屋主可以依著這份驗屋報告,決定是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如果是問題,就需要維修;如果不是問題,至少也能心知肚明,我知道這個房子某些地方可能有問題,但我就是不想要重新油漆,在那兒擺個櫃子也是一種做法。

因為並非所有的缺點都需要維修,就跟健康檢查報告一樣,不是所有的紅字,都覺得好像很嚴重,必須趕快處理。但是它會讓你知道,你的房子(身體)到底長什麼樣子,有哪些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部位),作為未來定期觀察、持續追蹤的選項。

當我們越瞭解自己的房子,越能夠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策,至於要裝修到什麼程度,就看個人了。有些人喜歡買現成的家具,因為擺放家具跟裝潢固定還是有不同,一切因人而異。

很多建商心裡可能會認為:「哎呀!反正你都要裝修,跟我買這麼貴的房子,這個地方隨便做做就好,到時候你還是會用裝修去處理它!」千萬要杜絕這種心態。

我希望用驗屋的角度,回過頭來讓建商從做好規畫開始,在興建的過程就要讓各個層面、各種細節達到基本水準,讓整個產業良性化、正常化,往健康的方向持續發展,才是共好的結果。

驗屋標準,驗屋師的證照

關於這部分,也考量到未來是否建立一些驗屋的標準,跟驗屋師的證照。如果大家越來越重視的話,政府相關單位未來應該要朝此方向推動,才有機會達成共識。

現在買賣雙方難免偶爾有對立關係,我也希望透過自身努力,不管是在媒體界,或是在這個行業裡面,站在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的立場,把一些買房訊息,或是如何挑選好房的資訊,告訴更多的朋友,這才是我覺得比較開心的事情。

而且對於正常的建商,他們肯定是坦然面對,因為一定是驗得越詳細,對它的品質越有認證,口碑也就越好。如果檢驗了一大堆項目都沒有問題,變相也是一種廣告宣傳,只有不良建商才會不希望驗屋。

我們當然希望建商把「交屋」這件事情,看得更嚴肅一點、隆重一點,把每個房子都整理好,才交給消費者。

以前買房子是把點交當作走一個過場,往往稍微點交一下,完畢之後送上一份「交屋禮」,再告訴購屋者:「後面要是有問題,還有維修保固!」就算大功告成。然而入住的同時,其實自己什麼也都搞不清楚。

因此,未來期待驗屋程序能夠越來越精準,讓它變成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專業,期許大家都夠開開心心地入住好房!

驗屋項目,不是越多越好!驗屋決策,別掉入專業坑

什麼東西越多越好?幸福指數、投資獲利?通常正向的項目,大家都希望越多越好。當然,這又不是寫心靈雞湯,告訴大家要懂得知足常樂。

我只是因為自己開始踏入驗屋這個行業,實在是有感而發。所以,這篇想要分享兩個「不是越多越好」。

第一,檢驗項目,不是越多越好。很多購屋者想要找驗屋公司時,會有一個迷思,花同樣的錢,當然要挑能夠檢驗越多的公司。

常常有人打電話來就問:「XX 公司這樣的價格可以檢驗27 項,只要多加XX 元,又會增加X 項。」我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比較和說明,「他們的這項」跟「我們的這項」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買東西多方比較是合理的,嫌貨才是買貨人。但是購屋者在做驗屋決策時,若是太拘泥於檢驗項目多寡,有時會掉進另外的「專業坑」。

每一家驗屋公司的分類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在敘述說明時,也可以特意寫成不同項目,其實是在做一樣的事情。若為了消費者只看總數,難道要故意把一個項目拆成五個項目嗎?

此外,不一定每一個項目都有其必要性。舉例來說,有一家同業新增「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就難免令人納悶。以一間新成屋來說,窗外是「大馬路」跟「靜巷」,或是檢測時「開窗」與否,空氣品質應該就有差別。

那麼要檢查「這個項目」的目的性,到底是什麼呢?有些建案「沒有開窗」也可以當「多一個房間」賣的設計,檢查結果跟「有開窗」的比較,「沒有開窗」的空氣品質自然不好!

還有兩種檢測,也是屬於「加減做一下」的類別,例如甲醛和電磁波,這兩者和購屋合約其實都沒有直接關係,如果都還沒有裝修,甲醛就是僅供參考,應該要在裝修之後、入住之前來檢測,才比較重要。

電磁波也是一樣,測量結果也是僅供參考,有些外部環境影響也很難改變。絕大多數的空屋內,也很少有電磁波問題。

或許我可以為了迎合購屋者,反正你想要,我就加上去,但是其實是沒必要的做法,我也同樣直言不諱,這才是想要建立驗屋標準的態度,不是要隨波逐流。

STOP !不健康的驗屋觀念和模式

第二,檢驗缺失,不是越多越好。當然,沒有購屋者希望自己買的房子,問題一大堆,多到「罄竹難書」。但是會跑出另外的心態,同一個社區交屋,你找A 公司檢驗,報告說有100 多項缺失,結果我找B 公司檢驗,只有60 項不到。好奇怪啊!會不會有沒有檢查到,或是檢查漏掉呢?

也因為這樣,有些驗屋公司「學會」多做就不算錯,列的缺失越多,表示「我越嚴格,也越用心」,搞到建商的營建工程人員,看到驗屋公司就滿臉嫌棄,覺得你們就是要來挑毛病!

以上這兩種都是「不健康」的狀況,對於買屋、驗屋、交屋這三方來說,無法達成三贏局面。

其實驗屋還真的是最小的一部分,重點是對於購屋者,若無法真正得到實質好處,千萬小心不要掉入「越多越好」的陷阱裡。實用好住,能夠得到好房,才是購屋的根本目的!

建商怎樣看待驗屋這件事?參與驗屋的「建商」,不只一個單位

接下來我會用不只一個篇幅,來討論「建商」如何看待「驗屋」這件事。首先,要釐清這篇所說的「建商」,不是指負責推案的建設公司,而是指參與交屋作業的一連串相關單位。

從代銷公司開始,如果一個完整的大型建案,最後還留有一些要等著銷售的成屋,有時的交屋作業,代銷公司也會有人參與,甚至當初賣給你房子的那位業務;其次,可能是建商的銷售或客服部門,在預售屋興建過程中,因應客變或是收款等工作需要聯繫,這時就會變成窗口,逐一跟要交屋的購屋者對接聯繫。

再來,重頭戲一定是「建商的工程或是營造單位」。基本上,真正在「蓋房子」的是發包出去的營造公司,有些營造公司也是建設公司百分之百轉投資,或是固定給集團內的營造公司處理,所以才會給人「渾然一體」的錯覺。

實際上參與交屋流程,並不是直接蓋房子的營造單位。到了交屋階段,有時會發包出去給營造小包,或是某些工種已經退場,所以參與點交的工程部門,不一定會把交屋時發現的問題,找原來做不好的廠商來處理,而是自行另外發包,或是直接交給點工處理。

買過預售屋或是新成屋的購屋者都知道,要進入交屋階段時,特別是在點交作業,建商一定有一套作業流程跟參與團隊。

交屋,沒有耐性是做不到的!

我曾經在一個大集團的營建事業部工作,參與超過2,000戶大型建案交屋作業。我負責的是「實品屋展示裝潢」及「配合廠商整合」,對建商而言,「交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然而對營建部門來說,交屋是大家都不喜歡做的事情。工地主任都喜歡開荒(就是一個建築工作開始),卻不喜歡收尾。前者不僅大開大闔,自己可以決定怎樣做,但到了收尾階段,事情就很瑣碎,不僅要處理每一戶的個別問題,還要針對不同工種做很細的監工、調度,沒點耐性是不容易做好的。

以前的點交是先聯絡好屋主,可能屋主會帶著家人、比較有經驗的朋友,或者請室內設計師一起陪同,來參與點交工作,可能就會看得比較細緻,畢竟交屋後,就要換室內設計進場。

如今,卻跑出來一個「驗屋公司」,這樣是不是就把原來複雜的事情,變得更複雜了呢?

尋求驗屋公司幫助,是購屋者的權益

我們在參與客戶的驗屋作業時,遇到很多不同建商的態度跟做法,提供給大家參考。我再重申一下,這裡的「建商」,不是指某個建商,甚至連建案負責人都不算,可能只是對接窗口個人的態度。

曾經碰過某建商的營建部門,詢問驗屋公司有什麼證照可以來驗屋?或是想用人數限制,讓購屋者無法尋求驗屋公司幫助,這種「要求」的確有點奇怪。

人數限制是怕購屋者找了一堆人,擠滿房子嗎?要清楚知道驗屋者有沒有「資格」,也是徒增困擾吧?那麼驗屋公司要假裝是購屋者的「親友」嗎?

這樣的應對,其實表示參與交屋工作的人員,並沒有做好「驗屋公司」會參與交屋的準備,但這不只是未來的交屋趨勢,更是購屋者的權益,或許以後建商在組建交屋團隊時,主動把「可能有驗屋公司」一起交屋這件事考慮進來,不管是動線、流程、記錄,甚至維修之後的複驗,也要一併加入考慮,這樣才是比較完整的作業模式。

(網站專文)

●房子也要健檢 驗屋讓買房更有保障(上)

●【房地產資訊】買房最重要的五大報告

●中美買房6大差異 沒搞懂吃大虧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租房還是買房 如何在目前萬變的房市作決定?
報告:加拿大安省更多屋主買房一年內賣房
2023年在加拿大安省這些城鎮買房最實惠
買房?租房?何去何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