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雯綜合報導)根據美國最高法院6月29日的裁決,美國全國各地的大學將必須停止在招生時考慮種族因素,從而結束了大學裡實行了幾十年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招生政策,但是關於種族偏好的爭議仍在繼續發酵。
左派人士認為,考慮種族意識的「平權行動」招生政策可以幫助大學建立多樣性(多元化)的校園文化和學術討論,該招生政策被禁的結果將會導致校園裡白人和亞裔學生增多,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減少,這會讓特別是黑人上大學的機會大大減少,更是對校園多樣性的打擊。
保守派人士則認為,原本是要保護黑人學生上大學權益的平權招生政策實際上卻對黑人學生造成傷害,通過降低黑人學生的錄取標準,大學實質上是把他們當作一個智障群體對待,而不是鼓勵他們更努力地學習。
此外,美國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亞裔在學術上成績優異,而黑人在體育運動上表現出色。支持最高法院裁決的一位華裔活動家認為,「應該允許人們無論做什麼,付出努力都能得到回報」,「有不平等的結果是合理的,因為這就是人性的運作方式」。
「平權行動」旨在保護黑人權益 但是效果適得其反
在美國民間組織「學生公平招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分別起訴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在招生中歧視亞裔學生的兩個案子終審裁定中,美國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中的6位保守派大法官都投票支持結束大學的平權招生政策。
其中最高法院歷史上的第二位黑人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Clarence Thomas)表示,左派大法官「將所有黑人都標記為受害者」,「這是對個人成就的侮辱,對那些尋求突破障礙而不是讓自己永遠成為受害者的(非裔)年輕人來説是一種毒瘤」。
致力於幫助美國低收入社區居民的非營利組織「伍德森中心」(Woodson Center)的創始人兼主席鮑勃‧伍德森(Bob Woodson)在接受英文《大紀元時報》訪談時表示,最高法院的裁決「結束了認為黑人是弱智的假設」,並讓大學招生「回到機會平等上來」。
他說:「(這項最高院裁決)結束了(認為)美國黑人是弱智的假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成就和獲得進步,讓特殊特權擴展到我們所有人。我真的很高興裁決結束了這種(認為黑人)無能的假設,並將回到機會平等的整個問題上來。」
伍德森認為,平權行動的初衷是幫助美國黑人的獲得權利,但是總體上取得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他說:「平權行動是整個(黑人)種族不滿敘述的一部分。其設想是,為了讓黑人實現成就,我們必須降低准入標準。」
伍德森說,這等於是告訴黑人這個族群:「因為你們的歷史,你不必去競爭,你所要做的就是露出你的臉,你不必辛苦工作。」
根據「學生公平招生」組織的數據,美國亞裔學生必須在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中得分平均高出273分(滿分1,600分),才能獲得與黑人學生相似的錄取機會,也就是說,黑人學生申請大學的標準比亞裔學生的平均低了273分。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在6月29日的裁決意見書中說:「消除種族歧視意味著消除一切歧視。」
華裔活動人士:不同族裔有不同優勢,都適用擇優制度
針對結束平權招生後,大學中的亞裔學生會更增多而黑人學生會更減少的「不平等」情況,「學生公平招生」委員會成員徐東風(Kenny Xu)認為,不同族裔有不同的優勢,在不同優勢上的「不平等結果是合理的」,因為這是人性所致。
作為一名華裔活動人士,徐東風在最近一次接受英文《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平權行動所做的只是讓孩子們去不適合他們的地方,他們本可以在另一所學校裡茁壯成長。這與你們學校的聲譽無關。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左翼的,都知道問題在於你如何做。」
他認為最高法院的裁決「將會幫助黑人學生」去適合他們的學校獲得合適的教育,他說:「我認為有人會對這個裁決非常不滿:『這將降低哈佛大學黑人學生的比例。』好吧,你可以去一所在學術上更匹配你的學校,在那裡你實際上可以獲得排名前25%的成績畢業。你不必擔心(在哈佛)被稱為『平權行動畢業生』。」
徐東風推崇「擇優制」(meritocracy,也可譯為「任人唯賢制」,或「精英制」),他說:「擇優制是左派本質上不喜歡的一個理念,因為這意味著不平等的結果是合理的,但這就是這樣,這是人性、人類本性的運作方式。「
「亞裔選擇專注於學術,有的族裔選擇專注於體育,有的選擇專注於藝術,有的選擇專注於商業。應該允許人們無論做什麼,付出努力都能得到回報。這就是擇優制。」他還補充說。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數字,美國亞裔(包括華裔、印度裔、菲律賓裔、越南裔、韓裔等)占美國總人口的7%,非裔(黑人)占12%。
另據網絡公開數據,美國高校招收亞裔學生的比例大約在25%,而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的黑人球員比例超過70%。
在一個兩年前的關於「如果黑人只占美國人口的12%,那為什麼NBA的80%都是黑人?」的討論裡,有匿名者發表評論說:「鑑於NBA黑人比例過高且缺乏多樣性,是否應該採取優惠非黑人的平權行動?——如果你相信大學和工作場所的平權行動和多樣性,那麼你最好保持一致,在NBA中也要求同樣的事情。」
另一位匿名者說:「為什麼NBA裡80%都是黑人,卻能得到多樣化A+?——在美國,黑人=多樣化。我們假裝沒有其他少數族裔,不是嗎?」
大學在尋找新方法以招收更多黑人學生
在最高法院6月29日推翻平權招生政策後,儘管不滿最高院的這項裁定,但是哈佛大學和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都在當天的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將遵守規定。
因為今年的大學招生工作已經結束,所以對高院的這項裁決將在明年的招生季節看到效果。
顯而易見的是,在大學招生中任何對種族偏好的直接考慮都必須結束,這意味著大學將不再能夠僅僅因為種族而給予代表性不足的少數族裔以優勢。
據美聯社報導,數十所美國大學的領導層在6月29日當天表示,他們對校園多樣性受到的打擊感到失望。然而,許多人也樂觀地表示,他們會找到新的方法來招收更多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
有人提出的另一種方法是更加重視「克服逆境」的學生。總統拜登也認可了這一做法,他在6月29日的講話中也提到「逆境」應該成為大學招生的「新標準」,獎勵那些克服與收入、種族或其它逆境因素有關的挑戰的人們。
最高法院的判決似乎也允許這種做法。保守派大法官的多數派意見中寫道,「沒有什麼可以禁止大學考慮申請人關於種族如何影響申請人生活的討論」,只要那與申請人給校園帶來的特定品質有關。
申請人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大學會增加有關逆境或其它生活經歷的問題。
隨著平權招生政策的取消,大學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其它壓力,包括要求終止其它讓白人和富裕學生受益的招生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遺產偏好」,即為校友子女提供優先入學機會的做法。
活動人士和國會中的一些民主黨人也敦促大學放棄這項政策,拜登也要求教育部審查「遺產偏好」和其它「擴大特權而不是機會」的做法。近年來,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在內的一小部分著名大學已經放棄了這種做法,但包括哈佛大學和其它常春藤盟校在內的許多其它學校仍在繼續這種做法。
活動人士還瞄準了其它被視為阻礙代表性不足的學生的政策,包括「捐助者偏好」和亞裔學生有優勢的SAT和ACT等標準化考試。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有數百所大學取消了入學考試,此後越來越多的左派人士希望將這一改變永久化。當然,取消SAT和ACT考試的做法遭到亞裔家長和學生們的強烈反對。
《大紀元時報》報導,紐約同源會創會主席兼曼哈頓研究所研究員陳慧華6月29日在曼哈頓研究所公共政策雜誌《城市雜誌》(City Journal)上撰文指出,大學招生的種族偏好之戰還沒結束,一些看似中立的變通的招生方法,實際上仍然是為了增加某些族裔的學生而減少其他族裔的學生,這同樣違背了公平和擇優錄取的原則。
托馬斯大法官的裁決意見書中也這樣寫道:「索托馬約爾大法官(Justice Sotomayor)顯然認為,具有種族意識的招生計劃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加某些種族成員(黑人和西班牙裔)的錄取機會,而不會減少其他種族(亞裔)的錄取機會。這簡直違背了數學原理。」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