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強調糧食安全 分析:不放棄對台威脅

人氣 1458

【大紀元2023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駱亞採訪報導)在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之際,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開會,著重耕地與糧食安全問題,再強調保18億畝耕地紅線等。專家認為,中共重提糧食安全問題讓人聯想到中共為武力攻台做準備,同時,中共擔心一旦糧食系統崩潰,恐引起全國癱瘓。

中共再提糧食安全 不放棄對台威脅?

7月20日,中共總書記兼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中共國務院總理、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強,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蔡奇,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丁薛祥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講話時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

這次會議提到的幾個細節值得關注。其中之一是: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紅線的基礎尚不穩固,農田水利方面欠帳還很多。另一個細節是再度強調「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決不突破」。

2006年,中共「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這也是耕地紅線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

陸媒稱,中共高層關注耕地保護問題的背後事實是,保飯碗的耕地數量正在減少,質量也在變差。

中國流亡反對派人士、政論作者曾節明21日對大紀元記者分析道,由於中共嚴加掩蓋真實的糧食數據,外界只能從外部的動向來窺測中國的糧食情況、中共的退林還耕新政策,以及從外國進口糧食量逐年增加,就說明中國的糧食危機很嚴重了。

曾節明指出,許多人沒有注意到,中共急於擴大耕地面積,還有打台灣的考慮。中共武統台灣必然招致美國和西方的全面制裁,制裁下如斷糧最危險,所以它企圖重新做到糧食自給。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現在中共把糧食安全當成一個問題來開會,涉及到當局為什麼把這個問題看得這麼嚴重?當局是否準備出兵打台灣,事先未雨綢繆?會令人往這方面聯想。

王赫還指出,現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如果糧食系統發生了崩潰,可能會把全國一下搞熄火,搞癱瘓。所以經濟越萎靡,越是要穩定糧食,讓老百姓有飯吃,這可能是當局的一個思路。

在王赫看來,糧食安全問題很敏感。在和平時期,全球糧食秩序正常的話,中國每年要進口一億多噸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2014年每年進口糧食就超過一億噸了,這跟中國的糧食結構有很大關係,是個老問題。

而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所所長蘇紫雲認為,習召開糧食安全會議的原因在於,去年俄烏戰爭開打之後,全球都開始出現糧食緊張狀況。依照聯合國統計,中國進口的糧食大概占了全球的高位。根據去年中國的統計,中國進口全球50%的小麥、將近6成的大米、將近6.5成的玉米。全年大概糧食交易將近兩兆美元,非常驚人。再由於中國糧食消費市場改變,人們對肉類的需求大增,所以就需要玉米等做豬、牛的飼料。所以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國際間的供應又不穩,所以它就要提高自給率。

他說,這也反映出中國內部的經濟體系更加不穩定。一方面是失業率提高,另一方面是全球的糧食供應不穩。這對於習近平政權來講都是高度的挑戰。可能真實的情況更糟糕。

蘇紫雲還指出,如果中共考慮跟美國全面脫鉤,它也會面對糧食安全問題。

中共官方承認夏糧減產

中共國新辦7月21日舉行2023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發布會上稱,今年夏糧產量略減,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王赫表示,「中國的糧食產量,官方說年年都增產,連續十幾年都是高產。但是中共官方相關數據存疑,而且糧食儲備數據屬於國家祕密,它不對外公開的。中國真實的糧食產量和儲存量,存在很大的造假、虧空問題。1998年朱鎔基當總理的時候就很惱火,他派了5,000人到國家審計所去查糧食,結果都無疾而終。

「所以到底糧食儲備量是多少?恐怕習近平也搞不清楚,已經查過幾次,但是這個數據,他們自己都不相信。那麼現今中共跟整個西方較量,各方面情況都比較糟糕,經濟形勢風雨飄搖,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一直相信的一句話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河南爛場雨導致麥子大面積發霉

今年五月,產糧大省河南遭遇了10年來最嚴重的「爛場雨」,導致種植場地積水嚴重,麥田裡的麥子大面積倒伏、發霉發芽,最後爛在場子裡。對當地的夏糧農收造成重創。

網民表示,「老農民看著地裡發霉的麥子痛哭失聲……」

王赫表示,夏糧在中國糧食總量中大概占20%,今年夏糧減產了。中共這麼多年都吹噓糧食年年都增產。今年終於承認夏糧減產了,說明實際情況更糟糕。今年各種極端天氣很多。糧食生產情況和供需的缺口恐怕比官方公布的數字還要大。

王赫還提到,中國的糧食儲備也存在很大問題,除了貪污的問題之外,體制也存在問題。因為糧食儲存每年有巨額的財政補貼。現在的問題是,政府沒錢了,這個糧食補貼怎麼辦?而且因為儲存的策略各方面的技術存在很大問題,很多儲存的糧食變質。

中共財經委員會的會議還表示,開展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意義重大。挖掘鹽鹼地綜合利用潛力,拓展農業生產空間。

今年,中共喊了20多年的「退耕還林」政策出現大逆轉。河南和四川省等基層政府傳出大推「退林還耕」運動,不僅剷平樹林果園改種糧食,還把水稻種到山坡旱地上,以儘量多種,確保糧食安全。

蘇紫雲說,因為過去幾十年中共過度開發房地產,很多原來的農地也開發成地產了,結果又變成爛尾樓。加上他們在早年搞所謂綠化,導致農地的可耕面積縮小了。中國是一個高度消耗農產品的國家。這種背景之下,中共不得不搞退林還耕,試圖提高糧食生產。

德國的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曾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各地這一輪「退林還耕」的運動,不僅手段粗糙,且違背了耕種前、應涵養地力的農業常識。

王赫表示,中國現在很多的土地運用是非常不合理的,違反了自然規律。根據2021年中國第三次土地普查數據來看,目前中國在土地的開發運用方面,大面積地存在問題。

2003至2013年 中國糧食進口依存度翻了一番

近年來,中國耕地和糧食問題逐步顯現。在保障耕地數量與糧食安全方面的效果未及預期目標。

2022年,《經濟日報》曾發布了耕地問題調查一文。文中提到了一組數據:1957年至1996年,中國耕地年均淨減少超過600萬畝;1996年至2008年,年均淨減少超過1,000萬畝;2009年至2019年,年均淨減少超過1,100萬畝。

這一趨勢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積上是,一調(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為1.59畝、二調1.52畝、三調1.36畝。現有耕地19.18億畝,如果以這樣的速度減少,10年後可能會突破18億畝紅線。

《中國經濟週刊》2013年7月的報導《缺糧的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失控 過半省份難自給》中,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說,關於飢餓的記憶,從未從與他同齡人的記憶裡抹去。即使在豐收之年,以及糧食安全狀況最好的時期,陳錫文還是憂心忡忡:未來農業的任務仍將非常艱難。

2003年至2013年,中國人均農業產出增速的年增長率為3%,比全球1.7%的增長率高出近一倍。然而,中國糧食不僅沒有出現明顯過剩,糧食的進口依存度10年間卻從6.2%增長到12.9%,翻了一番。

陳錫文說,「一方面農業在增長,另一方面供給的增長趕不上消費的增長。」

這是快速城鎮化過程中的中國糧食供求矛盾。據《中國國土資源報》報導,2003—2011年,糧食生產累計增長33%,同期消費累計增長41%,消費增速是生產增速的1.24倍。

陳錫文推算,2010年,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已經相當於在境外使用了6.3億畝國土面積。按照中國目前的農業生產能力,至少需要30億畝以上的國土面積才能滿足需求。「但我們18.2億畝耕地轉化成播種面積,大約只有24億畝。缺口在那兒擺著呢,隨著城鎮化繼續發展,缺口還會越來越大。」

報導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糧食『緊平衡』,這是當前現在的狀態。」

所謂「緊平衡」,指的是糧食供求的緊張關係,即基本能滿足需求,但地區之間、糧食的結構之間差異很大,有餘有缺。

著名雜交水稻研究專家、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表示,這是一種脆弱的平衡,經不起任何風險。「例如,戰爭、動亂、災難來了,糧食就有困難了。基本的口糧如果有10%的不足,社會可能會出現動亂;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亂掉了。」

馬榮榮所在的浙江省即是缺糧大省。「上海的糧食自給能力大約為10%,近90%要靠省外調入;浙江只能自給1/3,其它2/3主要依靠黑龍江、江西、安徽三個省份供給;北京、天津、廣東、福建等省份均不能自足。」馬榮榮說,這樣的糧食安全基礎很薄弱。

這就是中國糧食供求關係格局,也將是一個長期的態勢。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中共一號文件洩露「糧食安全」問題嚴重
農民不願種地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嚴峻
乾元:中共的退林還耕能解決糧食安全嗎?
王赫:中國糧食安全風險高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