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面臨嚴重的青年失業問題

人氣 1144

【大紀元2023年06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信宇編譯)多年來,外部世界對中國高校培養了如此大規模的科學和工程人才感到讚賞和敬畏。然而現在的形勢卻是,中國似乎無法為這些數量龐大的畢業生找到就業崗位。

目前中國青年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失業問題如此嚴重,以至於威脅到經濟的增長潛力,甚至威脅到中共和中國人民之間的社會契約,中共本以為只要做到經濟繁榮,就能換取該黨在全國的統治壟斷權。

統計數據顯示,中共失業問題已經達到了極致。在4月份,也就是有數據可查的最近一個月,16至24歲之間適齡城市青年失業率上升到20%以上,超過了2022年新冠疫情封控期間創下的19.9%前高。現在,全國青年失業率幾乎是全國總體失業率5.2%的四倍。令形勢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夏天數百萬年輕人即將從大學和高中畢業,而其中大部分人將加入到已經非常龐大的招聘大軍。

另一方面,已經就業的人群也存在諸多問題,而這往往受到外界的忽視。根據西安交通大學李曉剛教授最近的一篇論文,還有數百萬人,足足四分之一的近年大學畢業生,在不需要他們學位的職位上工作。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就業不足」(Underemployed)。

(譯註:就業不足,也稱為「不充分就業」,就是指有就業願望和能力的適齡勞動人群不能充分得到有報酬的、自由選擇的、生產性就業的就業水平。)

2023年2月6日,中國東北的遼寧省瀋陽市,農民工站在路邊尋求工作,旁邊布滿宣傳他們技能的牌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從根源上講,中國目前嚴峻的青年失業問題幾乎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或者說是北京的中央集權計劃者的必然惡果。這種自作自受的痛苦在中央計劃經濟中經常發生;而在市場經濟中,當中央當局堅持強加其自以為聰明的想法時,也幾乎同樣經常發生類似現象。

北京多年前就決定,它需要培養更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以創造一個現代的、技術先進的經濟,像美國一樣,儘管這種模式不是照搬美國。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共當局更強調科學和工程專業的重要性,而美國也似乎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現在中國有一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他們的技能和證書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找不到合適的位置。

北京當局現在發現,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不僅面臨大學畢業生過剩的問題,而且面臨製造業工人短缺的困境,這進一步證明了規劃者的錯誤。北京的規劃者承認,到2025年,約有3000萬個製造業的工作崗位將無法填補,而這幾乎是該行業所需人數的一半。

北京當局很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情況隱含著巨大的風險。除了製造業工人嚴重短缺外,大量受過良好教育且就業不足或不當、感覺非常沮喪的這些人可能會覺得被當局出賣了。北京已經宣布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應對這局勢。中共國務院在4月宣布了一項15點計劃。其中一項內容是大力培訓,或者更確切地說,「再培訓」失業的畢業生,並擴大國家對北京所宣稱的「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支持。在當前的緊急情況下,國務院計劃進一步承諾擴大國有企業的招聘規模。

如果北京當局早前為實現「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計劃做得更多,它現在面臨的問題就不會這麼嚴重。中共黨魁習近平經常宣稱,中國政府希望從目前強調的中低技能製造業轉向更先進的服務型經濟。然而這個雄心壯志始終停留在口頭層面,而未見實際實施。

事實上,習近平總是強調要在一些製造業和採礦業獲得全球主導地位,而這與其發展服務型經濟的口號自相矛盾。他的礦業和製造業野心將投資支出導向國有企業,並拒絕向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中小型企業提供信貸,而這些企業是推動服務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這方面,中國並不是一個孤案。許多發達國家強調大學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導致過多的畢業生無法找到與他們的證書相匹配的工作。然而,中國作為典型的計劃經濟國家,已經把自己置於比其它大多數國家更嚴重的境地。

設想一下,假如北京沒有建立一個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並通過它輸送每年數以百萬計的人才,今天的中國可能會有更多的工人願意從事所需的製造業工作。

如果北京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而不是在政治上和經濟政策上都獨寵體量笨重的國有企業,那麼現在很有可能北京已經實現其一再規劃的服務經濟。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現在北京面臨著一個空前嚴重的青年失業問題,而這是其計劃經濟政策結下的必然惡果。對於西方世界而言,這是強調權威的中央經濟計劃必然帶來的後果和危險,值得警醒。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紐約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SUNY)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亦是總部位於紐約的知名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入職Vested之前,他曾擔任Lord, Abbett &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他還經常為總部位於紐約的《城市雜誌》(City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2014)。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中國經濟災難對市場的影響 
【名家專欄】萎縮中的中國經濟基礎
【名家專欄】對中國經濟的過度樂觀
【名家專欄】中國經濟前景日益黯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