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採訪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前夕,台海議題受到關注,美參議員盧比奧提出台灣法案,以及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國防授權法》草案,均提到強化台灣彈藥庫存,專家認為,儘管做法不同,多管齊下,均有助於提升對中共的嚇阻力。
美議員提法案欲強化台灣彈藥補充
趕在布林肯訪華前,美國共和黨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14日提出「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法案,內容提到多方管道強化台灣防衛,包括加速對台軍售、對台交付軍備、建立美台高階軍事規劃機制,並成立彈藥庫存基金。
法案提到,要求美國防部長成立「美台高階軍事規劃機制」,負責監督共同軍演計畫,協調國際軍事訓練與交流協助。盧比奧強調,「嚇阻(中共)入侵台灣,必須是美國首要優先事項。」
針對美國對台灣尚有140億美元的軍備武器尚未交付,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12日公布的《美國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中,暗示台美聯合生產武器的可能性。
草案提到,向台灣運送武器的延遲是受到繁瑣的外國軍售流程和疫情大流行造成的運輸延誤,「聯合武器生產」將可加快台灣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並建立台灣在危機中補充自身彈藥庫存的能力。
台媒《Taipei Times》17日發表社論指出,台灣應該盡其所能鼓勵美國推進聯合武器生產的想法,這將促進台灣自給自足,就如同F-16在台灣設立維修中心一樣,有利於減輕美國後勤負擔,同時促進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中對於為台建立區域應急儲備庫、提供彈藥儲備等規定。
關於台灣F-16後勤維修中心,是美國F-16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唯一在亞洲授權設立的後勤維修中心,台灣漢翔公司於2020年成立,目前已能自行生產戰機部分零組件,未來還有機會打進F-16零件的全球供應鏈,並爭取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F-16機隊,來台維修。
台海危機更甚烏克蘭 專家:需有創新作法
資深媒體人、軍事評論員亓樂義接受大紀元專訪表示,近一兩年,美國國會多個法案關注台灣,這一點非比尋常,凸顯美國朝野兩黨對於協防台灣有高度共識,提供法律依據,有賴行政部門加緊腳步行動。
「真的要有緊迫感!」亓樂義說,雖然中共尚未構成侵台行為,但是其威脅性遠遠大過俄羅斯,有鑑於此,美台之間的武器彈藥、協防機制的合作真得加快腳步,不能等到危機發生才開始,畢竟美國和北約從2014年起已經開始協助烏克蘭,但美台間尚未形成類似的機制。
如果美國授權、提供技術在台生產裝備,可能的項目有哪些?亓樂義認為,最有效率的方式,應該先精進台灣目前正在使用、熟悉的軍事裝備,包含後勤武器維修相應的訓練,聯合指揮控制需要的通信器材等,「讓台灣軍方現有的裝備,再加以精進,後續再加碼新武器,讓新舊武器可以統合再一起發揮作用。」
不過,美台之間欲加強軍事合作,關鍵限制在於雙方的關係定位。亓樂義說,「因為美台之間現在沒有邦交、也不是盟友的國家,美國很重視這件事情,目前從夥伴國家的角度出發,希望能夠掙開傳統意義上的友邦、盟邦的限制,從『志同道合的夥伴國家』角度上進行戰略協作。」
亓樂義說,相對以往,美國在類似作法上已有很大突破,但是相較於中共在台海形成的威脅來看,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基於這威脅的緊迫性,能不能有一些更具創意性的做法,例如,參考美國對於烏克蘭的援助,聯合世界多國成立烏克蘭軍事聯絡小組,每月定期修正檢討對烏援助,美國也能成立一個台灣防衛聯絡小組,邀請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等國家參與討論,將會有很大的助益。」
軍售台灣具多重意義 學者籲加強溝通
目前台美重要軍購項目被延遲,包括魚叉反艦飛彈,刺針飛彈、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新購66架F-16V(BLK 70)戰機等,台灣國策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對大紀元表示,這些武器具備提升台灣防禦力、威懾潛在侵略者、強化台美安全關係等多重目的。
他舉例,在提升防禦能力上,F-16V是一種先進的多角度戰鬥機,可用於空中攔截、對地攻擊和電子戰,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具有反擊能力,魚叉反艦導彈和刺針導彈則可以用於對抗海上和空中的威脅。
他強調,擁有這些先進武器系統,可以作為台灣軍事實力的象徵,顯示台灣有能力和決心保衛自己,更重要的是嚇阻中共進犯。
針對武器交貨延遲,陳文甲建議,台灣政府持續加強與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直接溝通,並與美國相關產業與供應鏈廠商,定期了解進度、分享詢問可能影響交貨的因素,共同研究因應策略,以解決交貨延遲可能帶來的後勤與維修支援問題。
責任編輯:孫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