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台灣故宮推出「文物檢測與修復」特展

人氣 478

【大紀元2023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公開分享故宮如何利用科學研析與修復技術探究文物保存狀況、為延續文物生命而努力。

台灣故宮典藏近70萬件文物瑰寶,時間跨度數千年,為守護這些珍貴的人類文明資產,特別成立了全國唯一的獨立文物保存修復部門。

台灣故宮表示,這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展期至6月10日,展覽地點在故宮北部院區的正館105陳列室。

商代晚期 亞醜方簋(台灣故宮提供)
清 乾隆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台灣故宮提供)
轉心瓶X光影像(台灣故宮提供)

第一單元「科技檢測」,以X光影像等技術探究青銅器、漆器、轉心瓶、象牙球的材料、內部結構與製作技術。

清 十九世紀 廣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表示,科學發展為作品研究提供了另外一個探究文物內涵的方向,近年來,文物科學檢測在故宮的文物保存修復、展覽、徵集與工藝史研究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協助釐清了許多相關問題,如龍藏經、西清續鑑鏡匣的工藝技術;象牙球、轉心瓶與青銅器等內部結構與製作技法;繪畫、陶瓷與玉石、寶石的材質鑑識。

本單元主要藉由展出象牙球、游魚轉心瓶、亞醜方簋及夾紵菩薩像4件文物及它們的X光透視或斷層掃描影像,讓觀眾一窺肉眼無法看到、隱藏於文物內部的祕密,揭開其過去不為人知的身世傳奇。此外,也同時搭配多媒體互動展示,呈現近年本院結合科技與人文、利用現代檢測技術探究文物的成果。

第二單元「陶瓷修復」,由於陶瓷文物具有高度審美與工藝價值,保存修護人員以修復技術復原其外觀,藉此增進陶瓷的美學與展示效果。

青花花卉盤,修復前。(台灣故宮提供)
青花花卉盤,修復後。(台灣故宮提供)
暗龍白裡小黃瓷碗,修復前。(台灣故宮提供)
暗龍白裡小黃瓷碗,修復後。(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設置書畫、古籍檔案、器物與織品四大類型的修復室,因應不同材質與文物類型提出修復方案,來延長文物壽命。本次「陶瓷修復」單元中展示的5件陶瓷文物,都為清宮之傳世品,亦包含近年不慎破損之3件瓷器,修復師在進行修復工作時,須先判別了解當初的燒造技術以及釉藥與坯體間的構造和成分,再以專業修復技術與材料重現其藝術價值與美學內涵。

清 郎世寧畫交阯果然(台灣故宮提供)

第三單元「書畫修復」,觀眾可以通過兩件絹本畫的裝裱修復,認識不同裝裱形式與劣化狀況,並使用不同的修復思維與方法達到對畫作最好的保護。

「書畫修復」單元展示的兩件絹本畫,除了因自然老化外,一部分受到繪畫材料處理與裝裱修復方法的影響,因而造成劣化,必須局部或全面揭裱修復。為保留最多的原始裝裱材質與歷史藝術訊息,修復師採用最小干預的方法與可逆性的材料作為修復原則,最終希望能達到「厚薄均調,潤潔平穩」的審美境界。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台灣故宮展出「江上帖」 蘇東坡的絕筆書
徵海外文物未經審議即放棄採購 故宮允檢討
明星展件翠玉白菜 再登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
十萬頁高階圖檔外流 台故宮:行政疏失非駭客入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