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從烏克蘭戰時經驗 思考女性防衛參與

人氣 460

【大紀元2023年03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的黑熊學院3月8日國際婦女節舉辦主題講座,媒體人分享從烏克蘭的戰時經驗作為思考起點,看見女性的防衛參與是不可或缺的民防力量。

黑熊學院邀請《鏡週刊》人物組主筆陳虹瑾分享去年俄烏戰爭爆發時不久她曾前往波蘭訪問七組烏克蘭難民及收容烏克蘭人的波蘭家庭的真實經驗。陳虹瑾說,由於戰火爆發,烏克蘭男性都前往前線,留下來的多為女性。她透過簡報憶述,當時那些為兒女而逃出家鄉的烏克蘭母親對她說:「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會留在烏克蘭,與先生在一起。」

陳虹瑾陸續介紹了許多烏克蘭受訪者的故事,他們提及自己的夢想,都曾經以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而漸漸地隨著戰線拉長,烏克蘭學校也開始教怎麼綁繃帶、骨折要如何搬運、組裝步槍等,過去許多⼈都覺得這都是完全用不到的知識,如今「民間防衛」變成烏克蘭人不得不謹記於心的技能。

她也提及當時前往香港採訪反送中運動,「常見的生理食鹽水會變成『伴手禮』,沒有人想過這個平凡的東西會變成戰略物資。」她接著說,「一直到現在有兩樣東西一直放在我的書桌上,一樣是烏克蘭的地圖,許多人民會透過這張地圖傳遞自身資訊;另一樣東西是防毒面具的濾毒罐。」

這兩樣東西所代表的意義促使陳虹瑾不斷思考:「身為一個台灣人、台灣女性,面對這些現在正發生的戰爭,應該展開什麼樣的行動?」

看見這些烏克蘭人的故事 誰願意來保衛自己的國家?

陳虹瑾表示,伊琳娜(Iryna)曾是烏克蘭的一個老師,她的興趣是攝影,育有五名小孩。伊琳娜在開戰時就加入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並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寫下:「誰願意幫忙來防禦基輔?」原本伊琳娜希望能號召更多的支援,卻在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裝甲兵的激烈對戰中陣亡;也有許多烏克蘭女軍人在剛開戰情勢最混亂的時候選擇進入學校,在保護學童時殞命。

陳虹瑾說,許多受訪的烏克蘭人都曾有自己的生活與穩定職業,包含護理師、牙醫助理、獸醫師、行銷人員等,也提到自己的夢想。她的採訪過程也未必每次順利,其中一名烏克蘭受訪者就十分抗拒。然而,這位受訪者在訪談結束後,敲了敲車窗,淚流滿面地說:「謝謝你,希望你能把烏克蘭的聲音傳遞出去。」

烏克蘭女性如何在戰事中展現主動性

如今,俄烏戰爭仍在,烏克蘭女性選擇陸續展開行動。她說,烏克蘭女性明白在戰事中自己要做點什麼,於是她們分頭進行。例如她們加入了許多專案計劃:戰火之下,孩童失學,她們架起網站,運用網路讓學齡兒童繼續上課;她們也持續向外募款或是建立社群網站,向外宣揚自己支持國家的理念;甚至拍攝時尚大片,將「守衛家園」變成很潮的事,讓更多人願意加入抵禦行列。

透過烏克蘭的經驗,陳虹瑾更回想起自己以前在台灣學校的軍訓或護理課程,記憶中常常是「被借來考試或補課」。這也讓大家思考:台灣該如何從校園開始建立民間防衛課程、如何向下紮根,建立起更完備的體制、加強避難、救護等相關知識。

台灣人應思考能為這塊土地付出什麼

現場陳虹瑾也邀請黑熊學院副執⾏長Bruce與聽眾簡單說明,如遇到戰時的情況,大家應分天數及不同狀況,準備需應對的避難背包,並且也提到如果發生戰爭,除非戰火離居住地區很近,否則家裡其實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陳虹瑾說:「我們不是烏克蘭,也不是香港。但是身為一個台灣人、台灣女性,我們能做什麼?永遠不要覺得現在做些什麼會太晚……但如果在遠一點的未來,可能就會太晚。」

現場民眾提問「民防該如何走入校園」,陳虹瑾表示,她有女性朋友是學校老師,那位女性朋友號召了幾個同事,一起學習民防課程。黑熊學院的副執行長Bruce也補充回應,「我們未來期望能進入校園,往下深耕,一起將民間防衛的教材做適當的轉譯跟推廣。

責任編輯:李同德#

相關新聞
G20外長會議印度登場 俄烏戰成主要焦點
俄烏戰 美評估培訓烏軍駕駛F-16所需時間
王友群:俄烏戰爭對台海局勢的四大影響
IMF:俄烏戰將對俄經濟造成毀滅性後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