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3月03日訊】中共將日本逼上梁山,迫使安倍編織圍剿中共的大網。安倍雖然不幸辭世,但他編織的那張圍剿中共的大網卻日益堅固,參與拉網者日趨增多,網被漸次收緊,中共也將在内反外剿的夾擊中走向滅亡。
中日建交50年中,日本對中關係大抵經過了三個階段:懵懂的蜜月期、冷靜的戰略互惠期、從謹慎防衛到明確反擊期。在此,通過中日建交以來的若干史實,審視一下中共是如何將一個本可成為好友的日本逼上梁山、變成反共死敵的。
懵懂的蜜月期:從中日建交至改革開放
1972年9月,中日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中日建交。自此,日本政界、商界、民間親中熱漸次升溫,期望中日友好。這一態勢至胡耀邦主政時期(1982至1987)達到頂點。1989年六四事件後,日本從盲目的熱情友好,轉向冷靜的務實外交,但經貿關係日益加強,漸次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雙邊關係。故此,日本對中親善度指標保持相對平穩態勢。
1978年10月,鄧小平以副總理身分,携帶中共批准了的《中日友好條約》訪日,並拜見了昭和天王。華國鋒下台,鄧小平掌握實權後,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日本政府對此予以高度評價,提供了大筆日元貸款予以支持,為推進中國當時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胡耀邦任總書記後,十分重視對日關係,與當時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建立了個人友誼。因此,日本開始正式大規模向中國沿海開放地區投資。胡耀邦時代,是中日建交以來曇花一現的蜜月期,至今日本政界、產業界、民間依然懷念胡耀邦時代的日中關係。
六四後進入戰略互惠階段
六四事件後,西方紛紛對中共的暴行給予嚴厲譴責,並實施經濟制裁,但日本學術論文2020(26冊)顯示,日本外交界認為:人道災難固然不能容忍,但研判中共高層不會屈服外來壓力,擔心制裁會適得其反,因此主張避免孤立中國的懷柔政策。
1989年7月,G7峰會於巴黎召開,會議在討論對中共嚴厲譴責並實施進一步經濟制裁問題時,遭到日本的阻擋。日本提出:只有避免孤立中國,才能使其走向政治改革。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並不同意日本的主張,最後,日本還是說服了美國和法國,最終採取了「避免孤立」的模糊立場。六四是中共執政後遇到的最大政治危機,而在國際上充當滅火隊員的,正是當今已成為死敵的日本。
其後,日本一方面在國際舞台上、在兩國交往中盡量給中共面子,一方面卻也冷靜了下來,保持不親不疏的態度,維持不近不遠的距離。但是,經貿往來、投資、文化交流等並未受到太大影響,譬如,1989年的中日貿易額已達196億美元。自此,日中關係漸漸進入「政冷經熱」時期。
為虎作倀的資金援助
自1979年開始,日本政府向中國提供貸款,直到2022年3月末才終止,持續了43年。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統計,日本提供給中國的貸款中,無償提供的「無償協助資金」大約1600億日元,「日元貸款」為3兆3000億日元,「技術支持」款項約1900億元,總金額為3兆6500億日元。其中,「無償協助資金」與「日元貸款」項目分別於2006、2007年結束,而最後一項「技術支持」資金項目也於2022年3月末結束。在中國獲得的外國援助中,來自日本的資金約占70%。
日本停止這項資金援助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有三點:其一,中共隱瞞接受日本資金援助實情。例如:在反日的背景下,中方將橋梁等處刻有「此項目由日本援助」(援助協議規定内容)的標牌拆掉,致使普通中國人對日本援助情況毫不知情。其二,借助日本提供的資金援助,加上來自日本民間的投資等,使得中共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的GDP(國内生產總值)達39兆7983億日元,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共國防開支巨大,逐年擴增,直接影響到日本、亞太、世界的安全;並且,中國已經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經濟援助,繼續給中國貸款已無實質意義,也是為虎作倀。其三,中共一方面受人恩惠,一方面卻又蠻橫霸道,屢造事端,乃至軍事挑釁。因此,日本政界、商界、民間對中共的忘恩負義行為十分反感,也為自己被當作冤大頭隨意戲弄而十分懊惱。
江澤民大力開展所謂「愛國主義」教育釀惡果
六四事件後,江澤民成為中共總書記。上台後,他竭力推進所謂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國家民族主義」教育。江澤民指示教育部門,必須對青少年(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實施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教育;1991年3月,江澤民指示:要運用歷史和國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抬頭。
據此,1991年4月25日,國家教委頒發《國家教委辦公廳關於在中小學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當年是中共建黨70周年,庚子賠款90周年,九一八事變60周年。《意見》指出: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育學生知道國際敵對勢力至今亡我之心不死,從小樹立反對和平演變的觀念……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報告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90年代的主要任務之一;1994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頒布,就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則、内容、重點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次年,民政部確定了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宣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圖書。十五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經過所謂「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發酵,在隨後的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2001年中國加入WTO、2001年中美撞機、2001年中共申奧成功,以及2008年的拉薩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舉辦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在中國人尤其在青少年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被「愛國主義教育」灌輸、洗腦後的人們幾乎達到痴迷、集體無意識的瘋狂狀態。「愛國主義」業已體系化、制度化、規範化、長期化,成為中國社會文化中的一種特有屬性、習慣。並且,這股濁流早已衝出國門,蔓延全世界。
在此過程中,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最佳反面材料的日本,自然成其最大的受害者。此後,中共的反日、仇日宣傳與舉措幾乎成為一種定式,一項國策,長期實施。但是,蒙受巨大壓力的日本人卻心知肚明:正是那個所謂「愛國主義教育」才是問題產生的根源,江澤民是始作俑者。因此,在日本的社交平台討論區,有這樣的留言:江澤民推行的反日教育,就是中共的既定政策,和日本如何做好沒有任何關係。
釣魚島問題
中共牽制日本,實施仇日的愛國主義教育可用的材料很多,如侵略中國、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下同)問題等。其他問題都是歷史、認知、意識形態等領域的較為抽象問題,並無直接的實質意義,而釣魚島問題卻有著雙重意義:既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材料,又具有潛在、長期的經濟價值。
然而,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的態度卻十分明確:無論從歷史依據還是依照國際法,釣魚島都是日本固有領土,不存在領土主權問題。
1895年,日本將釣魚島正式編入為日本領土,此後中國沒有任何質疑。1969年,聯合國調查報告稱,釣魚島周圍海域可能埋藏石油,於是中共於1971年首次提出主權問題。1992年,中共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明確記載釣魚島為中國所有。2004年,7名中國人登上釣魚島;此後,開到釣魚島海域的中國船隻逐年增多,2010年發生了中國漁船惡意衝撞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航艦事件,震驚日本朝野,日本國内輿論譁然。
通過該事件,日本民意認為:中共的做法固然野蠻、霸道、違反國際法,但這一結果也是日本對中共的寬容忍讓造成的,是日本的忍耐、遷就和曖昧態度,使中共持續騷擾,步步緊逼,以溫水煮青蛙手段,最終達到其蠶食的目的。因此,在強大的民意、輿論壓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對釣魚島加強防衛,而有效保護的法律基礎是將其國有化(此前為民間人士所有)。此前,已故東京都知事、保守派重鎮石原慎太郎宣布:東京都出資購買釣魚島。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為了妥善解決該問題,於2012年9月11日將其化為國有,並命令海上保安廳使用大型巡洋艦負責巡邏、守護。
日本的這一舉措使中共找到藉口,不斷加大在釣魚島海域的巡航頻率與規格。國有化之前,中共船隻入侵日本領海事件只發生過一次,而日本將其國有化當年則上升到23次,2013年52次,此後大約每年以30次持續遞增。至2021年年末,中共動用的大型船隻達132艘,與10年前比增加了三倍。中共船隻入侵日本領海,或在接近海域航行天數也隨之不斷增加,2021年為326天,2022年為336天。
中共開到釣魚島的船隻,多為隸屬武警部隊的大型海警船。中共的海警船2012年只有40艘,目前排水量千噸級以上的船隻已達135艘,官兵人數達1萬6000多人。
2021年,中共通過了《海警法》,規定對於不遵從停船命令等外國船隻可使用武器。2022年12月26日,中共海警船入侵釣魚島領海,滯留時間長達72小時45分鐘。對此,日本政府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指出:事態極為嚴重。進入2023年以來,該事態一直持續,1月30日,又有四艘中共海警船相繼入侵日本領海。日本政府認為,中共的行為具有不確定性,擔憂異常行動恐怕引發突發事件,導致事態升級。
2022年9月11日,是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10周年,中國的船隻在接近領海外側航行已經常態化。因此,日本海上保安廳組成了特別機構,配備10艘新造的大型先進巡航艦,擔任特別警備,日本駐紮在沖繩石垣市石垣港的大型巡航艦從原來的7艘增加到21艘。
砸日本使領館事件
隨著中日兩國在具有爭議的問題上對抗升級,中國民眾,尤其是被徹底洗腦的年輕一代反日情緒不斷高漲,不斷發生排日、反日行為。
2005年3至4月,在中國各地發生了一系列大型遊行、抗議活動,反對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中的錯誤歷史記述,也要打擊日本為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作的努力。示威者在20多個城市舉行抗議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其中,發生了向日本使領館投擲石頭等暴力行為,上海10多家日本餐館被砸壞,在上海的三名日本留學生受到攻擊,一人被毆打至重傷。對此,日本朝野雖然震驚,但政府卻十分冷靜、克制,民間也沒有發生大規模抗議中共示威遊行等。
2012年8至9月,中國近20個城市再度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日運動,抗議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要求日本人「滾出釣魚島」,對過去的戰爭「道歉」。期間,也發生了打砸日本企業、店鋪、日產汽車,搶劫日貨等暴力騷亂。9月18日,日本瀋陽總領事館遇襲,領事館牆壁被噴墨,部分玻璃被砸破,日企受害損失達數10億至100億日元。
江澤民藐視天王 激日本人反感
1998年11月26日,江澤民作為國賓訪日,日本天王、皇后在王宮設晚宴招待,約150名政要、各行業領袖出席了晚宴。天王致歡迎辭時說:希望與中國携手解決面臨的問題,為地球環境的改善、人類的福祉、世界和平繼續做出貢獻。對此,江在致辭時,始終緊綳面孔,並嚴厲地回應道:日本軍國主義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錯誤道路,給中國人民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民帶來極大災難……我們要永遠汲取沉痛的歷史教訓……
話語一出,震驚四座。這是因為:無論是從外交禮儀,還是從日本文化角度看,在這種場合是不應該說出此類話的。如果硬要說,也要以委婉的表述方式點到為止。因此,在日本人看來,面對日本國家象徵的天王,持這等態度、這般言辭,不只是傲慢、狂妄,無異於對日本天王的藐視,甚至是當面羞辱。當日本國民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場面,以及他對天王其他的一些傲慢舉止後,很多人都有被羞辱之感,因此對江十分反感。
其實,日本天王1992年訪問中國時,對日本給中國人民造成的不幸,已經明確深表歉意。而且,就在前一天,小淵惠三首相在舉辦的晚宴致辭中,已經表達過此類觀點。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在日本天王舉辦的招待晚宴上,大可不必再次言及此事。此舉措對日本政界、國民的心理傷害與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中共一直要求日本對二戰謝罪,其實,日本早就謝罪了。1972年9月29日,田中角榮說:「日本在過去的戰爭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害,痛感其責,深表反省。」1982年8月24日,鈴木善幸發表了與田中角榮相同的言論。1982年8月26日,宮澤喜一也發表了相同言論。此外,日本天王、中曾根康弘、海部俊樹等首相,也都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表達過類似道歉。2001年,福田康夫官房長官發表談話:對過去戰爭造成的傷害「痛切反省,誠心道歉」。被中共痛恨的鷹派首相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等也都明確表達過上述觀點。
在中日雙邊會談時,江澤民提出要將以下三點明確寫進聯合公報。江的三項要求是:(一)從《美日安保條約》中刪掉相關台灣條款;(二)對中國謝罪;(三)依照慣例,日本對中援助資金計畫繼續維持一定五年。基於日本的國際政治準則,尤其是江的一系列出格表現,日本斷然拒絕了其要求。對此,江十分惱怒,雖然獲得了日本3900億美元的援助,但拒絕在聯合聲明上簽字。
中共的霸道、仇日教育,致使日本人對中共極為反感。2022年11月30日,日本非營利組織「言論NPO」發布了「第18次日中共同輿論調查(2022)結果」。本調查由日本「言論NPO」組織與中國的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實施,調查時間從2021年8月至10月止,是2005年實施以來的第18次,其目的是持續把握日中兩國的相互理解狀況及其變化。兩國人民對對方國家的好感與不好感分別為:日本人對中持不好印象者占87.3%,持好印象者僅占11.8%;中國人對日持不好印象者占62.6%,持好印象者占35.2%。
日本人對中持負面印象曲線,從2005年的37.9%一路持續上升,自2012年至今一直保持在84.3%以上,最高為2014年達93%;中國人對日持負面印象曲線,2005年為62.9%,其後下降到2007的36.5%,自2008年(40.6%)一路上升,至2013年達最高點92.8%,隨後又逐漸下降至2020年的52.9%,2021年則小幅上升至66.1%,2022年又小幅降至62.6%。
對比兩國曲線,可看到這一特點:日本對中曲線較安定平穩,而中國對日曲線則不具連貫性,波動較大。這該是與中共當時的對日輿論宣傳有關。另外,兩國印象最差的頂峰同為2013年、2014年,其背景為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2013年習近平上台主政。一言以蔽之,一應結果,都是中共「愛國主義教育」、仇日宣傳教育及相關舉措所導致的。
習近平「大國外交」遭日抵制的原因
習近平2013年上台後,展開「大國外交」,遍訪歐、美、亞、非,但卻始終未能訪日。這是因為:日本國内政界、民間有一股強大勢力反對他作為國賓訪日。
2014年11月,在兩國關係極度緊張,幾乎到了要爆發衝突的時代背景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藉在北京召開的APEC會議的機會,實現了與習近平的破冰會面。習近平作為東道主,需要會見參加會議的各國元首,因此才見了安倍。從當時的電視畫面看,安倍很拘謹但卻面帶笑容地走上前去與習近平握手,習近平則表情嚴厲,對安倍的寒暄沒作任何回應,聽完翻譯的話後,就直接將冷峻的臉轉向前方。握過手後,安倍似乎還有話要說,但習近平則將臉轉向另一側,安倍連續兩次試圖搭話,但習近平就是視而不見,令安倍十分尷尬、狼狽,只好默默離去。
在接下來的會談中,習近平始終是緊綳面孔,態度冷淡。會見也只有短短的25分鐘,安倍提出改善兩國關係、穩定東亞局勢的一些建設性意見;習近平則告誡安倍:兩國關係惡化的原因是「清楚的」,並敦促日本遵守中日兩國上周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主旨為避免發生不測)。更令日本感到驚訝的是:中方只有在習近平與安倍會談時,特意不在會場放置兩國國旗。這一系列的舉措,無異於故意蔑視、羞辱安倍及日本,這使得安倍、日本政府顏面掃地。
見證了這一歷史畫面的日本國民,大多對習的態度感到吃驚。筆者的一個同事(大學教授)日後對我說:那個人怎麼會那麼無禮……
日本和中共從根本上志不同道不合,豈能言順,更侈談興禮樂了。
安倍絕地反擊 「地球儀外交」圍剿中共
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後,2013年1月28日,在日本國會發表政策演說,誓言要開展「地球儀外交」(全球外交):「立足於自由、民主、基本人權、法制之普世價值基礎之上,在全世界展開大戰略外交。」
隨後,安倍即刻實施他的「地球儀外交」。1月12日,安倍派岸田文雄外相(現任首相)訪問澳洲,擴大安保合作,加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從1月16日開始,安倍親自訪問越南、泰國、印尼三國,推進、落實他的外交政策及政治理念。從2013年至2016年的4年間,安倍訪問了世界60多個國家,參加聯合國大會及首腦級別的國際會議20次以上。
安倍強烈地意識到中共壓制人權、自由、民主,所以,要在世界範圍内與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組織、人們一道,形成一張包圍中共的大網,通稱「包圍中國網」。當然,安倍在公開場合並未親口談及此概念,但人人皆知,日本媒體在相關報導中也經常言及。
作為「包圍中國網」的一部分,安倍提出了關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要在該地區形成一個「自由與繁榮之弧」。這一戰略要構建一個「自由、開放的」亞太,旨在遏制中共在這一地區的戰略擴張,在該地域内形成圍堵中共的二級包圍圈。
當時,奧巴馬對習近平的「大國外交」熟視無睹,甚至持戰略模糊的綏靖政策。因此,安倍只好孤軍奮戰,艱難但卻積極地一步步推進他圍剿中共的「地球儀外交」。
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事態發生了根本轉變。11月8日,當安倍得知川普當選後,立即決定前往紐約,會見川普。在川普當選不到十天的11月17日(美國時間),安倍便來到紐約特朗普大廈,會晤川普。面對一個外交素人,安倍在會談中告訴川普,來自中共的威脅有多大、多嚴重,他清晰而充分地闡述了他的對中政策。
這次會談後,他二人成為摯友,美日同盟關係也得到進一步加強,由美日同盟主導的在印太地區對中共的圍剿也漸次成型。回過頭來看這段歷史,安倍速見川普可謂歷史性舉措,這次會談可能成為後來川普制定對中政策的一個判斷基礎,至少在川普後來對中政策制定上給予了相當的影響。
局勢大反轉 圍共大網形成
2017年11月,APEC會議在越南舉行。與會期間,安倍與習近平舉行了第二次首腦會談。
這次會見,習近平一改往日傲慢、無禮的態度,而是滿面微笑。這使得在場的記者面面相覷。《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在報導中寫道:這是第一次看到習近平的笑容。
之所以發生這等轉變,就是由於安倍展開的大膽的外交活動、構建的包圍中共網發揮了作用,使事態發生了逆轉:安倍及日本變得強硬,而習近平則式微了。
然而,安倍反擊並沒有就此止步,針對中共在東南亞、東亞、南海地區的勢力擴張及霸道行為,安倍又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除了在該地區積極推進此構想外,2018年在加拿大召開的G7峰會上,安倍在國際議題上起了主導作用,積極推行他的這一構想,使與會各國基本達成了共識。
2019年12月,中日韓三國在北京舉行首腦會談期間,安倍與習近平舉行了單獨會談。會談中,安倍談及了香港問題、維吾爾問題,要求習近平對此保持克制、信息透明化。亦即:安倍會談中說出了習近平最不想聼、最不願觸及的敏感話題。
2020年10月,安倍因健康原因辭職,但安倍那條聯合世界正義力量反共之路業已開拓完畢,後人只需上路啟程而已。而且,此路已是越拓越寬,越走越順。2021年6月,於英國舉行的G7峰會上,繼任首相菅義偉與川普、約翰遜聯手,成功地將中國問題作為會議主題,在會議結束後發表的首腦聯合聲明中,牽制中共的一帶一路,批評中共的人權,並對台海和平局勢表示擔憂。
2021年6月,在英國還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NATO首腦會議。在會議聯合聲明中,指名批評中共:中共的野心與行為對於我們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同盟國而言,是體制上的挑戰。與以往不同,在圍堵中共的時代大背景下,NATO也不再沉默,明確地亮出了自己觀點。並且,2021年,作為NATO加盟國的英國、法國、德國,也向太平洋區域派出了軍艦,並與日本的海上自衛隊舉行聯合軍演,英國更是派出以最先進的航母為主體的航母打擊群。這些動作之清晰、強烈的寓意該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澳洲與日本在安保方面的合作,也使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構建圍剿中共的天羅地網進程中,又大大邁進一步。
此外,由於安倍的不斷倡導、積極推進其既定的外交政策,使東南亞局勢發生了變化,使台灣問題也得到空前的重視,在國際上漸漸形成必須維持台海現狀的共識。
由於中共一系列的反襯表演,使安倍外交政策的正確性得到客觀驗證,其主張深得日本民意,業已成為日本朝野公認的外交、國防基本方針。事實使日本人清醒地認識到:中共是禍害的根源,只有自我強大,有所作為,才能對抗中共。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對抗中共這條路上之所以能比安倍走得更快、更遠,就是因為有安倍的鋪墊、強大的民意,以及國際圍剿中共大勢之形成。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2022年10月26日,日本國會議員神谷宗幣,向眾議院提出質問書,提出:關於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設想下實施保護國民訓練的質問書。這一觀點,安倍早就闡述過,此時在國會提出,或許是要在輿論、國際上排雷,也是論點正式提出的前哨戰。
2021年12月1日,台灣智庫召開研討會,前首相安倍晉三通過網路與會,發表演講。安倍在演講中指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這兩點認識,北京尤其是習近平千萬不要誤判。」他還說,日本與台灣民主主義陣營的人們,有必要反覆、持續地向習近平等人告誡:切不可走上錯誤道路。
2022年7月22日,日本防衛省發布2022年度《防衛白皮書》,防衛大臣岸信夫(安倍的親弟)在白皮書的前言處指出,「中國在東南亞及南海等地,繼續試圖以武力單邊改變現狀;並於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深化同盟關係,並且兩國的軍艦、軍機聯合在我國周邊地區航行;再者,(中共)似乎不會放棄武力犯台,從而導致地區的緊張局勢日益升高。」
這是日本在防衛白皮書中首次提到台灣,從而將「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的旨意埋藏其中。在正文中,以兩頁的篇幅闡述台灣面臨的危險,及可能被攻擊的三種可能。強調日本將與美攜手,高度注視事態的發展。並且,防衛白皮書提及要提高軍費開支,指出日本的反擊能力也屬自衛範疇。
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通過了2023年度日本防衛預算案。此案比2022年度預算暴增26.3%,為史上最多的6兆8219億日元,主要用於裝備具有反擊能力的導彈裝備、防空導彈、軍事無人機、提高跨領域作戰能力(包括太空、網路、電磁干擾等)、提高指揮控制與情報收集能力(含AI),機動能力與國民保護、保持持續且強勁的軍力。而且,日本政府已確定未來5年防衛費總額要增加1.5倍,達43兆日元,2027年將達11兆日元。這是日本二戰後首次突破性地大幅增加國防開支。
面對中共日益擴大的軍事威脅,日本從實戰出發,加強軍隊對西南諸島(含釣魚島)的擴展能力,並將使日本具備攻擊敵方的反擊能力。此外,還明言日本將與美、澳、印加強合作,並闡明日本繼續推進自由、民主、人權……這一套旨在強己以制敵的外交、國防組合設計,就是針對中共,可謂招招致命。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日本對中出口額比同期增長了7.5%,為936億1898萬美元,從中國進口額增長了2.4%,為926億6737萬美元,創同期歷史新高,貿易收入達9億5160萬美元。另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21年日本外貿的第一大對象國依然是中國;最新數據雖然尚未發表,但普遍認為:2022年度這一態勢將維持不變。
兩國經貿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是兩國制定、實施外交政策的重要指標之一,上述數據說明:對日而言,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第二),中國的市場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而且從以往的數據不難推測,今後中日間貿易往來至少將繼續保持相對平穩態勢。因此,對日而言,冒著損失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投資市場的風險,也要亮劍,可見日本背水一戰之決心與勇氣。當然,不排除日本通過慎密研究,業已得出這等結論:貿易是一把互利互惠的雙刃劍,除非發生直接或間接戰爭、斷交等重大意外事變,否則,中共斷然不敢、也不能輕易切斷與日本經貿來往這條生命線。這一推斷,在剛出版的安倍回憶錄中得到了間接印證。
2023年2月8日,已故安倍首相的回憶錄《安倍晉三回顧錄——鮮為人知的宰相「孤獨」「決斷」「暗鬥」》(中央公論社)出版。書中在談到習近平時,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内幕:習近平自2018年後,與安倍會見時不再照本宣科地讀事先準備好的發言提綱。安倍認為:這說明他的權力已經穩固。習近平對安倍說:「如果我出生在美國,也許不會加入美國的共產黨,會加入民主黨或共和黨。」對此,安倍解析道:「他是一個強烈的現實主義者。」關於日中關係,安倍指出,習近平的策略是:在控制好安保問題的同時,在經濟上將中國的市場價值轉換為(牽制)日本的籌碼。安倍這一對習近平的解讀,或許正是安倍制定反共政策、實施他大膽圍剿中共計畫的一個可靠依據。
其實,安倍之所為,並非是要報一箭之仇,雪胯下之辱,而是真正在兌現自己的政治承諾。日本對中共從忍氣吞聲走向強力反擊,是嚴酷的現實使日本政界、商界、學界及國民覺醒的結果,歷史事實讓日本認識到,中共反日是其獨裁體制使然,是維繫其統治之需要,中共的存在才是問題的根源。因此,日本才舉起自由、民主、法制、人權、和平的大旗,站在道義與普世價值的制高點上遏制中共,圍剿中共。這些舉措上合天道,下順民意,方導致局勢發生了逆轉。
安倍雖然不幸辭世,但他編織的那張圍剿中共的大網卻日益堅固,參與拉網者日趨增多,網被漸次收緊,中共也將在内反外剿的夾擊中走向滅亡。昔日,中共、江澤民、習近平將日本逼上梁山,迫使安倍編織圍剿中共的大網;今日,作為一個「強烈的現實主義者」,習近平本人是否能從這張大網中逃脫,這就要看習近平的造化,看他能否正確認識這個嚴峻的「現實」,在「現實」面前能否「現實」地行事了。
(本文作者呈實為日本問題專家)
——轉載自《》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