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冰綜合報導)在美國、日本、荷蘭三國就限制部分先進芯片製造設備出口至中國達成協議的消息被披露後,中國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預計2023年一季度收入將大幅下滑。
2月9日,中芯國際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1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億元,同比下滑19.7%。
中芯國際表示,2023年上半年行業周期尚在底部,外部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依然複雜,公司一季度給出的指引是:收入預計環比下降10%到12%,毛利率預計降至19%到21%之間。
基於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中芯國際預計2023全年:銷售收入同比降幅為低十位數,毛利率在20%左右。折舊同比增長超兩成,資本開支與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到年底月產能增量與上一年相近。
美通過芯片法案 堵斷中共製造芯片路
去年10月,美國通過芯片法案,擴大禁令,其中邏輯IC擴大到14~16nm以下、DRAM記憶體18nm以下的生產設備都不能銷售到中國,此禁令涉及的美國本土設備廠商立刻生效。但當時荷蘭ASML、日本尼康(Nikon)、東京威力科創等企業仍可向中國供貨。
時事評論員王赫9日告訴大紀元,「中共現在的策略就是儘量開發成熟芯片的技術工藝,使它們達到極致,通過它們來生產先進芯片。而美國的禁令把先進芯片的製造工藝禁掉之後,現在又增加了成熟工藝的禁令,就是要徹底把中共這條路給堵斷。」
他舉例說,中芯國際就是利用成熟芯片的工藝技術,生產出了7nm的先進芯片。
美日荷達禁售協議 中國半導體製造商受影響
1月27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與日本及荷蘭協商結束,就限制部分先進芯片製造設備出口至中國達成協議,但細節尚未對外公布。
消息曝光後,中國半導體製造商股價應聲走低,中芯國際跌幅一度擴大至2.1%,而華虹半導體跌幅達1.5%。
TrendForce數據顯示,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由台積電主導,市場份額為53.4%;中芯國際為5%,排名第五;華虹為2%,排名第六。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2月1日對大紀元表示,「荷蘭生產的成熟製程DUV機台一旦不再向中共供貨,中國整個半導體業勢必萎縮,其在軍事裝備上的發展、數位經濟上的發展,還有監控人民的設備都會趨於受限。」
蘇紫雲認為,美國限制中共芯片能力發展,有兩個重要層面的意義:首先,對中芯國際的封鎖,代表中共未來軍備發展很難跨進軍用的AI,亦即軍用人工智慧這一領域。其次,對成熟製程的設備禁令,代表中共未來和既有軍事裝備的電子設備也會受到影響,「會逐步慢性地讓中共的軍事力量停留在現在,甚至慢慢走向萎縮,這對於維持區域安全,是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
(大紀元記者林岑心、常春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