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綜合報導)自從2018年以來,美中關係一步步惡化,從最初的貿易戰,走向地緣政治之爭,再到現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正在擴大。儘管美中貿易量目前並沒有減少,但美國軍方備戰台海的步伐沒有停息。
不久前的一份洩漏備忘錄中,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AMC)司令邁克‧米尼漢(Mike Minihan)表示,因為台灣問題,美國可能最快將在2025年與中共開戰,原因在於2024年是台灣和美國的總統選舉年,美國的注意力將會分散,而「習近平的團隊、理由和機會全都指向2025年」。
在備忘錄裡,米尼漢指示下屬2月28日前回報所有為中共戰鬥做準備的主要工作,並指示空軍機動司令部所有人員,應更新記錄及緊急連絡人資訊。米尼漢的目標,包括建立一支強化、準備就緒、綜合和靈活的聯合部隊機動小組,準備在第一島鏈內作戰並取得勝利。
美國國防官員隨後指出,這份備忘錄不代表五角大樓對中國的看法,但美國政府、軍方的實際行為,卻指向了美中即將到來的軍事衝突。
一、美國加強與菲律賓的軍事聯繫
美軍西太平洋戰略主要是藉助盟友的力量,特別日本、澳大利亞,由於菲律賓重要的地理位置,五角大樓將菲律賓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盟友。
2023年2月2日,到訪菲律賓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菲律賓同行宣布,將美軍可用的菲律賓軍事基地,從目前的5個增加到9個。新增加的基地包括靠近台灣的呂宋島和巴拉望島(靠近有主權爭議的黃岩島)。
專家們認為,美軍希望進入呂宋島北部的基地,這是菲律賓離台灣最近的地方(僅200公里)。在台海爆發戰爭時,可以作為火箭、導彈和火炮系統的潛在發射地點,幫助美軍對抗中共對台的兩棲入侵。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專家格雷戈里‧波林(Gregory Poling)對路透社表示,美軍進入呂宋島北部的基地,有助於美國阻止中國(中共)對台灣的任何行動,因為該基地將台灣以南的水域置於岸基導彈的射程之內。
2021年3月和4月,超過5,000名美菲軍人進行了「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演的兩棲登陸演習。與過去不同,這次「肩並肩」演習首次移至呂宋島北部,並首度將愛國者飛彈系統納入演習中。
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的一個目的,是在整個亞太地區部署眾多較小規模的軍事力量,以對抗中共在該地區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美國國防部官員說,如果衝突爆發,在菲律賓各地輪流部署較小規模的部隊,可以在更大範圍內為美軍提供更多後勤支持。
二、美國防長訪問韓國 加強聯繫
韓國由於與中國之間有較強的經濟聯繫,在美中之間一直避免選邊站。在習近平執政之初的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韓國人更多地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
2016年中共因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中共最終啟動了一場全面的經濟懲罰行動。這種行為不僅沒能阻止薩德系統的部署,還損害了韓國公眾對中國的看法。
在2021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韓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甚至還不如日本。在韓國2022年的總統選舉中,兩位候選人都接受了公眾的反共情緒,尹錫悅以親美的立場獲勝。
在美中緊張關係的背景下,尹錫悅經常發表講話,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支持與美國和美國領導的聯盟結盟,韓國正在謹慎地遠離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北京。自上任以來,尹錫悅已著手深化與美國和日本的導彈防禦合作。
2023年1月31日,奧斯汀在首爾與韓國國防部長李鍾燮會談,強調雙方將加強合作提升針對核威脅的延伸威懾力。在此之前,奧斯汀在韓國媒體上發文,稱美國對韓國提供的延伸威懾如鐵甲一般的堅固,讓敵手們清楚,對美韓任何一國的挑戰,等同於向美韓同盟的挑戰。
觀察人士們說,這是近來美國對韓國做出的最堅定的安全承諾,是為了打消韓國方面對依賴美國延伸威懾力的擔心。
三、美國加強與印度的經濟和軍事聯繫
中共在中印邊境的咄咄逼人,導致了2017年以來中印邊境發生多起重大衝突、傷亡事故,促使新德里擺脫之前對「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猶豫心態,同意升級到首腦峰會級別,並深化與成員間的防務關係。
自2000年代以來,美國和印度一直在開展名為「尤德‧阿比亞斯」(Yudh Abhyas)的軍事演習。與以往不同的是,去年的美印聯合演習,是在距離印中「實際控制線」僅約100公里的山區進行,美印兩國都在努力應對與北京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
前美國副助理防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去年6月告訴《日經亞洲新聞》,「我不會指望印度在台灣的局部戰爭中做出貢獻,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但印度能做的是把中共的注意力,吸引到喜馬拉雅山的中印邊界上。「美國和日本需要印度做的,是印度在南亞儘可能地強大,能有效地牽制中國(中共)的注意力,這樣他們(中共)就有了一個重要的第二戰場問題。」
2023年2月1日,印度提出2023—2024財年的國防開支為726億美元,比過去一個財年增加了13%,旨在增加更多戰鬥機和修建與中共緊張的邊境地區的道路。
近年來,美印兩國關係一直受到對抗中共的利益趨同的推動,促使兩國不斷加強防務關係,簽署了一系列防務協議。
2022年5月份,美國計劃通過一項軍事援助一攬子計劃,加深與印度之間的安全合作關係,計劃之中的援助包括多達5億美元的軍事資助。
2023年1月31日,白宮啟動與印度的夥伴關係,希望有助於兩國在軍事裝備、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方面與中共競爭。
兩國承諾加速努力,共同生產和開發某些國防技術,包括噴氣發動機、火炮系統和裝甲步兵車輛。美國表示,它希望儘快審查通用電氣提出的與印度合作生產噴氣發動機的新提議。
美國還將推動關鍵技術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美印兩國還建立了一個技術協調機制,以促進印度半導體產業生態的發展。
四、日本成為美國遏制中共的前哨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日本的國際影響力一直建立在經濟競爭力之上。隨著中共的軍事威脅,日本放棄了國防開支GDP1%的政策,希望在維護印太地區的安全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在去年底公布的新國家安全戰略裡,包括一項在5年內將國防開支翻一番的計劃。
2022年8月中共在台灣周邊海域的軍事演習中,發射的9枚導彈有5枚落在了日本專屬經濟區,促使日本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共定義為「一個前所未有、最大的戰略挑戰」,而在習近平開始執政的2013年,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還將中國稱之為「戰略夥伴」。
東京方面的擔心是,如果台灣落入中共手中,其海上補給線將受到威脅。日本已開始加強其西南群島的島上防禦,為可能發生的台灣衝突做準備,新的軍事部署可能會讓中共海軍艦艇進入西太平洋變得更難。
新戰略還包括獲得先發制人的反擊能力,比如從美國購買戰斧巡航導彈以及自行研發高超音速武器。
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說,一旦中共入侵台灣,美國必須使用美軍在日本的軍事基地展開作戰行動,「如果不使用日本基地,那麼美國的戰機和攻擊機就不能夠有效參戰。」
五角大樓已確定2025年建立一個新的海軍陸戰隊:2000人將分散在日本最南端的沖繩縣群島。他們將配備輕型武器設備,以便能從一個島嶼快速移動到另一個島嶼。
五、北約勢力通過日本進入亞洲
2022年6月份,《北約2022戰略概念》出爐,文件指出,俄羅斯對歐洲構成直接威脅,中共則是對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構成「系統性挑戰」,並說「印太地區對北約極為重要」。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高了北約對亞洲安全的重視,日本、韓國、澳洲和新西蘭等國領導人,去年6月首次獲邀參加北約首腦會議,岸田向歐洲各國發出警告,「今天的烏克蘭或許會成為明天的東亞」。
2023年1月11日,日本與英國簽署了一項國防《互惠准入協定》(RAA),允許兩國軍隊在對方領土上進行部署,應對中共在亞太地區的日益擴張。
今年1月初,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任後首度出訪法國,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岸田文雄說:「隨著在東海與南海單方面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越演越烈,以及安全環境日益緊張,我們希望持續與法國合作。」
2022年1月20日,日本與法國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2+2視頻會談。日法在聯合聲明中指出,反對在東海和南中國海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為便於未來日本自衛隊與法軍聯合演訓,日法雙方也就簽定《互惠准入協定》的可能性交換意見。
2022年1月份,日本與澳大利亞簽署了《互惠准入協定》,澳洲和日本能夠進入對方的軍事設施、港口,便於展開聯合訓練。
2022年4月,日菲舉行首次防長與外長「2+2」對話會,菲防長透露,日菲已啟動簽署《部隊訪問協議》談判,標誌日本在菲建立軍事基地邁出實質性一步。
六、美國尋求與印尼加強國防關係
與菲律賓一樣,印尼是中共艦隊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中共採取「切香腸戰術」,漸進式蠶食戰略改變在南中國海現況,促使印尼歡迎美國軍隊介入。
2022年11月份,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會面,尋求加強美印之間的國防關係,應對中共印太地區的海軍活動的增加。
自2009年以來,美印被稱為「哥魯達盾」(Garuda Shield)的軍事訓練每年進行一次,但2022年,包括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也參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這表明,隨著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海上活動不斷增加,印度尼西亞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不斷加強。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表示,印度尼西亞對該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的重要合作夥伴。
2022年早些時候,美國批准向印度尼西亞出售價值139億美元的先進戰鬥機。2021年12月,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雅加達,簽署了加強美國和印度尼西亞聯合海軍演習的協議。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