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浪潮未現 經濟復甦難 恐衝擊習政權

人氣 2812

【大紀元2023年0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共倉促解封已經2個多月,上海的購物街仍未恢復到大流行前的喧囂。因為消費者「報復性支出」浪潮尚未形成,商販們表示好光景沒有到來。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難以復甦,衝擊習近平的權力。

「真的還是不行。」過去六年來在上海靜安寺附近經營一家花店的劉軍(Liu Jun,音譯)對《華盛頓郵報》說。在他經營花店的6年中,一半時間處在中共清零政策下不可預測的封鎖困擾中。

他說:「我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好光景了。」

報復性支出浪潮未出現

經過三年的清零政策,中國經濟陷入幾十年來最糟糕的境遇。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3%,是197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華盛頓郵報》2月20日報導,清零政策雖然結束了,但對消費者需求造成揮之不去的影響。在過去三年裡,中國人經常被強制待在家裡幾週,出門是有風險的事情,去商場或上班都可能會造成長達數周的隔離,導致人們幾乎沒有消費動力。

因此,清零結束後預期的被壓抑的支出洪流尚未發生。與上年同期相比,去年12月份零售額下降2.6%,1月份統計數據尚未公布,但傳統中國新年消費熱潮已經減弱。

不僅街頭商販感受到生意沒有紅火,在中國經營肯德基、必勝客的百勝中國等外企都已發出謹慎信號,因為消費者仍保持謹慎,而奢侈品牌雅詩蘭黛和古馳則報告中國需求下滑。

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大批人事業或收入下降。企業被迫關閉數週,員工和客戶被困在家裡。工廠和港口受疫情影響,使得整個供應鏈發生長達數月的延誤。清零封鎖對那些街角商店、路邊小吃店的打擊尤其嚴重,有些小店已經永久關閉。

劉軍的鄰居李某在靜安寺附近開了一家牛肉麵店,已經營了20年,但今年至今生意比去年更慘。「因為疫情,這很糟糕。」李對《華郵》說,「人們仍然不怎麼出來。」

《紐約時報》報導,南京一家燈飾店的經理應永祥(音)仍在等待客人的回歸。「疫情放開後,生意沒什麼變化,」他說。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史宗翰(Victor Shih)對《華郵》說:「我懷疑中等收入和較貧困家庭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不得不花光他們的積蓄。」「與2020年相比,今天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可能弱了很多。」

最近對數百家中國私營企業經理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人們對經濟的樂觀情緒不高。中共對科技公司的打壓也令投資者感到恐慌。

經濟復甦步履蹣跚 威脅習近平權力

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共自稱合法性的一個主要理由,即人民放棄政治權力,但能在經濟上獲益,所以經濟放緩可能會產生重大的政治影響。中國共產黨在一定程度上以犧牲政治變革為代價來實現經濟增長,從而得以繼續掌權。目前中國經濟復甦步履蹣跚,這衝擊習近平的權力。

歐亞集團高級中國分析師尼爾·托馬斯(Neil Thomas)對《華郵》表示,嚴厲的清零政策表明習近平日益單邊的做法,可能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風險。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威脅到習近平的權力。

「如果中國經濟停滯在低增長水平,並且明顯低於其潛力——尤其是在趕不上美國和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方面——可以想像,這可能會導致黨內一些領導人開始質疑習近平的智慧和政策方針,並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採取不同的政策。」托馬斯說。

中國最大的招聘公司之一——智聯招聘(Zhaopin)上週四公布了一項針對約5萬名白領的調查。其中顯示,47.3%的受訪者擔心他們今年會失去工作,高於一年前的39.8%。

大約60%的人認為「不確定的經濟環境」是影響他們信心的主要因素,高於2022年的48.4%。

房地產市場無復甦跡象

消費在經濟發展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當房地產市場在危機邊緣搖搖欲墜時,人們很難有信心消費。

房地產仍然是中國最大的擔憂之一。中國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經濟產出依賴於建築業,包括鋼鐵、水泥和新房建設和裝修。在過去兩年多家開發商因不可持續的債務違約後,無數預付了房款的家庭遇到樓盤爛尾的情況。新公寓銷售仍在下降。

但是,在潛在購房者不得不忍受三年無法預測的工作中斷之後,房地產市場持續不穩定無法說服他們放棄積蓄去買房。

地方政府通常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但也未能提振地方經濟。他們在已經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而借入的債務重壓下苦苦掙扎,同時因執行清零政策而設置的龐大病毒檢測站點和檢疫中心網絡,也令地方政府背負大筆債務。

由於地方政府試圖平衡收支,中國公務員減薪的報導層出不窮。史宗翰說,公務員工資被削減,意味著他們的消費能力將下降。

他說,在上海、北京或杭州等大城市之外,人們依賴本地投資。「如果地方政府不能花錢,那真的會影響那些城市——中國大多數城市——人民的支出。」

紐約榮鼎諮詢的合伙人榮大聶(Daniel Rosen)對《紐時》表示,由於出口預期不確定,地方政府缺乏建設項目資金,房地產行業還舉步維艱,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消費者的持續支出。

「現在需要大規模的家庭消費,」他說。

中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本週初發布的報告顯示,房地產業沒有復甦跡象,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6.8%,2022年居民部門存款增長規模遠超貸款增長規模,存款比貸款多增了14.01萬億元,兩者差距的擴大,反映居民更加傾向於減少房貸和一般債務,把現金放在銀行內以備不時之需。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美與中俄關係惡化之際 傳習近平將會晤普京
習近平將拋出俄烏和平計劃 澤連斯基怎麼看
美副財長警告:中企若支持俄國將受到制裁
大陸LPR下調25個基點 為單次最大降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