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是你缺乏挑戰舒適圈的勇氣,其實是環境不給力!全面剖析Google等全球大企業運用於團隊的「心理安全感」,變成家庭、學校、職場都適用的「高效成長法則」,讓個人勇於表達、不怕犯錯,激發你的潛能活出人生新高度。
去除破壞人際關係的「四種毒素」
來吧!現在開始進入正題,建立具有心理安全感的關係性時,有哪些必要的重點呢?一起來掌握吧!
要建立這樣的關係性需要以下兩種技巧:
①預防「從負3變成0 =關係變差」的技巧
②促進「從0提升到正3 =關係更好」的技巧
①技巧的最初重點,是減少破壞人際關係的「四種毒素」。指的是:
- 批評
- 侮辱
- 自我辯護
- 逃避
首先要竭盡所能地將這四種行為的程度減到最低,以免製造出負3的惡劣關係性。為此需要制定不易引發這些行為的準則,並讓所有場域的成員都知道。
避免製造出這四種毒素的行為準則有以下四點:
❶不批評人,而把焦點放在行為上
這邊的批評,指的是像「你就是怎樣」般,責怪對方的人格、性格、能力。這和對他人行為所表達的不滿有所不同。比方說,這樣責備遲到的人就是批評,「你怎麼這麼沒責任感!」
但提及行為造成你的困擾就是不滿,「無法準時開始,讓我感到很困擾」。
批評中尤其要注意「你老是怎樣」、「你每次都不肯怎樣」之類的話語。「每次都」含有「毫無改進」的意思,自然會變成對人格的批判。人的性格和能力沒辦法立刻說變就變,因此批評這部分很容易讓人感到無力、焦躁,覺得自己遭到攻擊,於是開始防衛。
而行為卻可以改變,所以能有所期待。讓我們聚焦在對方的行為,避免責怪對方,爽快地說出希望對方怎麼做吧!
❷不侮辱人,而關注對方性格上的長處
侮辱指的是瞧不起人的言行或看法, 如: 「 你這種人做不來的」 。嘲笑、諷刺、挑釁也包含在內。
所謂有心理安全感的關係性是互相信任的,所以侮辱是完全相反的行為。
岔題一下,有研究報告指出,當人處在這種經常受辱的關係中,罹患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機率會很高,有時連免疫力都降低。讓我們聚焦在他人的能力和性格長處上,選擇相信他人的可能性,並試著談一談為此需要些什麼,而不要侮辱他人。
❸自己有錯就道歉,別為自己辯護
所謂自我辯護,就是認為「我沒有錯,問題在你」,是為自己辯解。這裡的問題在於怪罪別人,因而失去了由自己出言道歉的機會。
所以當你讓人感到不悅時,首要之務就是道歉。這麼一來就能建立「允許人犯錯」的文化,增進心理安全感。
❹不逃避問題並且展開對話
此處的逃避是指回避問題,不願去談它。
即使對方找你談也視而不見,或是讓它成為團體之中的禁忌話題。
有時,不願認真面對問題會阻礙人際關係的修復,因而變成一個孤獨的人。
所以,重要的是好好對話。我想這雖然需要勇氣,但心理安全感並不是要你當個老好人。
為了彼此的幸福和成長,讓我們拿出勇氣對話吧!
以前,我工作的團隊裡有個人總是反對別人的意見:
「不行、不行,不能那樣做!」
或是不斷出言批評他人。我多次提醒,但他依然故我,於是有一次我明白告訴他:「請你不要再來開會」
這麼一來,其他人便開始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使這是個很艱難的決定,但是至關重要。
因此,在集會之初便公布:
「在這裡我們要營造一個○○一般的場域」
「我很重視○○」
「請不要○○」
很重要的是,領導者清楚說明上述般的「場域規則」並讓所有人知道。
本書的序章裡也有提到:
「歡迎大家挑戰!」
一開始就要建立這一類的「共識」。
在諸如職場等的環境,雖然很難立刻達成。可是,比如在開會時,不妨在確定討論內容之後先說明「場域規則」:
「在這裡,我們尊重多樣性。讓我們傾聽任何意見」
「歡迎提出意見,我們重量不重質」
「請各位不要批評別人的意見」
如此制定出團體之中的重要事項,各個成員就會認為在那範圍內
「我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意見」
「不會遭到批評」
使得心理安全感提升。
之後,大家就會自然而然地遵循規則一同打造出,一個合乎規則的「安心、安全的場域」。
Action Point
首要之務就是減少人際關係的四種毒素。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