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紀元記者文濟民編譯)以前我和妻子珍娜帶著三個未滿10歲的孩子,從舊金山搬到洛杉磯,然後又生了一個孩子,買了我們的第一間房子。那時我們認為,那是辭職創業的最佳時機!
我們公司的理念是「膽識」(Be Courageous),這是我在一次客戶的會議中當引導師(facilitator)時領悟的,當時他們在探討公司未來方向,彼此意見不合。我看到牆上有一句喬治•普林斯(George Prince)的名言:「創造力的另一面是膽識」(Another word for creativity is courage.)。
我領悟到,當人缺乏創意與膽識時,就會陷在舊的思維與舊的行為模式當中。我想到了一個問題:「一個充滿膽識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怎樣才能打造這種世界?」
憑藉我從事行銷、出謀劃策和當引導師的經驗,加上珍娜在心理學、人力資源和業務營運(operations)方面的經驗,我們成立了商務諮詢公司「膽識」。我們每年都在成長,每年都在擴大影響力,每年都有新的心得體會。
以下我們歸納幾個最重要的心得,提供給創業者參考。
五年來的9個創業心得
有讀者可能會說,創業和經營事業乃易如反掌之事,哈哈!
的確,以下就來分享我們的心得。我們從美國兩項業務做起,發展成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擁有數十家客戶,超過35個網路事業夥伴,我們的影響力擴及82個國家,近100萬人受惠。
1. 學習變通
今年我們與《財富》世界500大公司合作的一個熱門大案就是「敏捷領導力」(agile leadership)訓練。當你有自己的事業時,就會有意外之事發生。成功的創業家能夠應付新的挑戰與逆境,他們懂得隨遇而安,苦中作樂。
我們因應市場的需求而創建了這項訓練課程,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事。
你必須做好完善的計劃,但要懂得變通。
2. 對目標要有熱情
我們的目標是激發企業家的膽識,並使他們良善發展。而你的目標呢,也許是開發便利的商品,來改善大眾的心理健康,或者減輕其壓力。無論你有什麼目標,一定要有熱情與動力。
對目標有高度熱情,你就有膽識去衝破難關。
3. 發揮特長、彌補弱項
當我們找到自己的最大強項並善加運用時,我們取得了更多成就。我們把強項變成了公司的賣點。
舉個例子,我的特長可以引導公司發揮潛力、實現目標,但我不擅長電子試算表那些東西,而珍娜對此卻很拿手。她運用業務營運的特長,使公司財務穩步成長。我有願景,而她把願景化為可行之事。
你設定的事業目標與核心價值,要與你的特長相符,同時尋找人才來彌補你的弱項。
4. 要有好奇心
商場瞬息萬變,經營事業的成功關鍵,就是心態要開放。對於那些你不熟悉的技術、新穎的解決方案,你都應該去探索。你會遇到難題,但如果你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必能找到解決方案。問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需要什麼膽識?」
好奇心也許會帶來損失,卻能促使公司進步成長。
5. 培養正向的企業文化
建立一個強大穩健的團隊,這個團隊應該樂於分享、善於聆聽。如果你與團隊成員及客戶能夠建立深厚的情感(沒錯,經營事業是帶有個人情感的),你就能超越那些唯利是圖的競爭對手。
培養正向的企業文化,才能把你的團隊潛能充分激發出來。
相關內容:
6. 打好營運基礎
系統和流程可能會帶來一些限制,但企業如果沒有一套紮實的營運規則,就無法蓬勃發展。所以你對法務、財務和團隊合作都要有清楚的了解。
本著務實的態度,正如俗話說的「保守中求進步」。我們可以跳躍,只是需要架設安全網。
開發系統流程來簡化業務,這樣你才有餘力專心服務客戶。
7. 信守承諾
許多人不能信守承諾,久了就沒有信用了。寧願多做,也不要多說。說到就要做到,並且提早兌現承諾。我們與客戶已經建立深厚的互信關係,成為共同體。
5年前服務過的一家客戶回頭找我們,因為我們沒有過河拆橋,我們保留那座橋。
真誠待人,信守承諾,不要當一個渾蛋。
相關內容:
8. 樂觀看待別人
永遠不要懷疑你的能力,也不要對人失望。學習全面思考,拋開成見來對待每個人。凡事往好處想,尋找建設性的解決辦法。盡量給別人機會,期許他們展現最好的一面;即使最終無法如願,也要很有風度的終止彼此關係。
無論工作或生活,都要抱著富足心態,不要抱著稀缺心態。
9. 招募志同道合之人
招募人才要深思熟慮。
招募人才不僅要考慮對方的專業能力,也要考慮他是否與我們志趣相投,是否能夠融入我們、與我們一起成長、為共同目標努力。
招募人才不要只看其外在條件,還要看其是否與你志同道合。
相關文章:
總結
沒有膽識的人不適合經營企業,經商之路就是成功與教訓交替的過程。20年後的將來,如果你回頭看看,你會不會後悔此時沒有為你遠大的理想付諸行動?
人都會恐懼,但當你實現目標的欲望強過怕心時,你就知道自己夠格當企業家了。
轉載自《企業家》(Entrepreneur)
賦予企業人士改變世界的力量。企業家®(Entrepreneur)致力於激勵世界上有遠見的領導人,他們有責任透過他們的創新理念、企業和觀點做出改變。
原文: 刊於Entrepreneur網站。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3。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沈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