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第二十七章 不丹啟示錄

人氣 217

【大紀元2023年10月28日訊】二00八年臺灣總統大選,謝長廷陣營提出「幸福經濟」理念。一家專業報紙社論在評兩黨候選人經濟白皮書時,將謝的幸福經濟評為「不夠具體,雖有主張亦顯空洞,有如學者寫論文」。

這樣的評語雖嫌過份,但也有些道理,因為將之與馬蕭的「愛台十二項建設」相比,的確相對「不夠具體」,尤其後者又明確提出從事這些建設之後可讓臺灣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六、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以下、每人所得超過三萬美元的具體數字。不過,這也赤裸裸反映出現代人已浸泡在實實在在具體的「物質」中,將主觀性、無形的心靈丟失了,凡事「量化」已成例行公事。

走出GDP評量指標

其實,仔細看謝長廷的幸福經濟白皮書,也是有不少數字和具體作為,只是被其和解共生理念,以及洋洋灑灑的說明掩蓋了。本文不是要為謝陣營辯解,只是感慨人類如今「物化」之深。不過,這幾年出現了不少檢討聲浪,而且也的確有一些異於傳統國民所得(以GDP為代表)評量的另類評量法出爐。其中,「幸福指數」得到不少關愛眼神。

二00九年法國總統薩科茲(Nicolas Sarkozy)徵召史蒂格里茲(J. E. Stiglitz,二00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和聖恩(Amartya Kumar Sen,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位經濟學名家,著手研礙一套生活品質指數,以作為改革法國體制的依據。史蒂格里茲指出,長久以來經濟學家咸感GDP已不是好的評量方法。他說:「因為它沒有估算福祉的轉變,雖然這不必然表示有新的替代方法,但或許應建構一個補充量法。」

史蒂格里茲的說法並不新鮮,翻開任何一本總體經濟學教科書,在介紹過國民所得概念及其衡量指標之後都會作檢討,並指出缺失和補救之道。一直以來也都有各種成套指標的提出,試圖取代        評量法,但都成不了氣候,無法被普遍使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多年前就研究了讓經濟統計數字對人民產生意義的方法,而且與其他國際組織從事一項「衡量社會進步」的全球計畫。

OECD主導「衡量社會進步」全球計畫

這一項計畫在二00四年十一月OECD主辦的一場會議上正式展開。二00七年六月的第二屆會議,一個重要結論是︰公民應有權對其認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擬定出衡量的標準。會議宣言呼籲由公民來界定一組衡量經濟成長的重要指標。

計畫主持人喬凡尼尼指出︰「在二十一世紀,該主題非常重要,因為它關乎資訊時代民主政體的運作核心。」許多國家意識到,統計數據可信度越來越低,原因在於資料與實際認知不符,或者數據遭曲解。喬凡尼尼說,人民感到被資料轟炸,卻對資訊的理解有很大困難。對照二0一四年的臺灣,鮮活地印證喬凡尼尼的說法。

英國劍橋大學科拉朵博士也從事生活品質的研究,發現個人、社會與體制關聯的重要性。她對「歐洲社會調查」資料進行分析,該資料樣本涵括歐盟十五國的兩萬個公民;分析的議題包括生活滿意度,對國會、政治與司法體系的信任等。

資料顯示,丹麥與北歐人給自己打的幸福分數最高,南歐人最低。她說︰「許多最幸福、富有的國家,也就是北歐國家、盧森堡與荷蘭,在世銀的管理指標上也名列前茅,同樣的,在我們研究的十五個歐盟國家中,管理得分最差的國家,在幸福調查上也往往敬陪末座。」

她指出,政府將施政焦點放在提升生活物質水準與財富上並不夠,幸福也不只是個人財富與快樂的極大化,其驅動力在於連接起個人與制度、社會的信賴程度,「比如,貪污低的國家幸福指數也最高」。決定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還包括,社會團結、高出生率、低失業率、高收入與貧富差距低、政治自由等。

萬那杜曾是全球最幸福國家

二00六年七月,英國「新經濟基金」偕同「地球之友」組織發表《幸福星球指數》報告,令人意外的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竟然是一個飄零於大洋上,名不見經傳的島國萬那杜(The Republic of Vanuatu),而西方八個強國則無一能進入前五十名。

萬那杜位於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之間,是一個由八十四座大大小小島嶼以「Y」字形拼湊出來的南太平洋島國,它是唯一一年四季可以通過海底郵局把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的悠閒之地。是一個可以近距離觀看猶如「上帝的焰火」一樣垂直噴射的活火山口的快樂之園;是一個珍愛樸素之物,如豬牙、棕櫚葉,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國度;是一個擁有二十萬人口、一萬多平方公里、一百多種不同語言和方言的文化古國。

若只從經濟指數看,萬那杜是屬於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每人平均GDP一千一百四十美元,每人平均壽命六十九歲,重要產業就是些椰汁、肉乾等簡單初級產品加工業和旅遊業。若從政治角度看,萬那杜自一九八0年擺脫英、法統治走向獨立以來,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民主議會制度。二00四年,萬那杜被選為太平洋地區唯一受美國「千年挑戰公司」巨額資助的國家,理由是它「治國公正、為民投入、鼓勵自由經濟」。

這份「幸福星球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資源利用有效性」,衡量花費最少的資源卻讓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旨在警示那些貪婪地掠奪自然資源和肆意破壞生態環境,而一味追逐        高成長的一些國家,也是糾正當前人們高消費必然帶來高品質幸福生活的既有觀念。名不見經傳的國家萬那杜以六十八點二的指數榮登「全球幸福國家」的榜首,凸顯出「無需過度使用地球資源,就獲得長久並幸福的人生是可能的事情」。「幸福星球指數」評價說,萬那杜的人民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其他國家,該國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幾乎為零。

不丹是另一個高幸福的微型國度

另一個近年頻頻被世人點名幸福度高的微型國家,就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山國家不丹。不丹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四世(Jigme Singh Wangchuk)自一九七二年繼位以來,已經把一個生活貧困、文盲率居高不下的三流國家改造成富足、民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受人尊敬的國家,旺楚克是全球第一個穩步使用「國民幸福毛額」(GNH)來治理社會的國家元首。

他的執政理念是「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不要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和國民的幸福」。準此,「國民幸福毛額」主要包括發展經濟、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環境和實行良政等內容,其最終目標是讓本國人民過著幸福的生活。

在「國民幸福」理念下,不丹推行「全民幸福計劃」,向全民提供免費醫療,採取限制入境觀光人數政策以保護自然環境,以立法的方式強制規定國土森林覆蓋率。不丹的GDP穩步增長,每人平均也已高於南亞國家,人民普遍感受到生活幸福。二00五年十月,不丹榮獲聯合國環境署「地球衛士」獎。從富足的西歐國家遠道而來的遊客,都不由得伸出大拇指說:「我們讚賞不丹的GNH,我們好像回到了心靈的家園。」

不丹在二00八年三月二十五日舉行歷史性的選舉,結束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世襲君主制,加入民主國家的陣營。被視為對王室最為忠誠的繁榮進步黨贏得壓倒性勝利,該黨領袖吉格梅.廷里成為不丹總理。他曾經兩次擔任總理職務,但由於不丹國王結束了王朝統治,吉格梅.廷里擔負起領導國家的職責。他曾說,「選舉在我們的社會中造成了隔閡,我們希望國家團結起來,因此消除這種隔閡很可能就是首要任務。我們希望人民幸福。我們不願意看到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中存在任何不和諧。」可見不丹的民主政府還是持續為人民的「幸福」著想,而且要讓社會和諧。

可是,才短短的兩年,到二0一0年公佈的GNH,只有41%的不丹人認為幸福,可說不丹的幸福國度不再,總理廷里無奈的說,「不丹很快就忘記了自己帶給其他國家的啟示,被突如其來的經濟繁榮沖昏了頭。」他表示,「財富帶來了更多慾望,有些家庭現在擁有四、五輛車,但這些進口的豪華轎車卻很難在我們國家的道路上行駛,因為它們是為了路況遠比不丹更好的道路所製造。」於是,為讓車子行走,乃大興土木開闢山路,進而破壞環境,由電視傳送的畫面看來讓人痛心。

利慾薰心幸福難再

如今不丹政府希望提升民眾對鄉村生活的認同感,也想阻止更多人湧入都市,以免不丹的村落逐漸消失,更想讓不丹人免於愈來愈仰賴進口產品。不過,已嘗到物質美味的不丹人,尤其是年輕人,聽得進去嗎?能夠再實行關門政策嗎?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更重要的問題是:不丹由世襲君主制走向民主制,幸福就沈淪,會不會讓世人又對民主制度失去信心,甚至產生負面看法呢?希望不會,世人應該深自檢討的是:人為何如此脆弱?為何心靈這麼容易受物質腐化?這與科技的高度發達有關嗎?科技會腐蝕人心嗎?

「低頭族」是二十一世紀初臺灣社會的流行名詞,是說時時刻刻低著頭的族群,無論是坐著、站著、甚至於在路上行走,這些人都低著頭,無論在家、在學校、在車上、在會議上、在課堂上,這些人也都低著頭,他們低頭在看什麼?「猛看手機啦」!這種普遍現象顯示現代人受科技吸引之深,人的本質是否逐漸消蝕,進而人心也受腐蝕呢?

我們知道,現代科技產品是「工具」,其本身設計不良或使用者疏忽所產生的不安全性,固然愈來愈高,最嚴重的是有些「人」刻意使用它來戕害同類。所以,讓我們深自思考的是:「人心為何愈來愈淪喪?」而這種現象與科技的進展是否呈現極高的正向關係?

現代科技的進步幾乎已等同於物質享受的提高,而物質的提升是否會腐化人的心靈?尤其金錢遊戲出現以後,求利的慾望更加速人心的腐化。再加上電腦的威力,讓人際之間的關係已被資訊網路替代,人與人的直接交流愈見淡薄,「人性」也就愈見消蝕。如此一來,我們也有必要提及,現代總體經濟學在引導政府以政策追求物質性的「國民所得」之成長上,所扮演的推波助瀾角色。

一來以「量化」作分析基礎的當代總體經濟學只強調物質面,此由「國民所得」指標的廣泛使用,以及各國政府莫不全力追求該指標的提升,已可得知現代總體經濟學所發揮的威力之強了。二來為了加速經濟成長,亦即為求經濟成長率數據的提升,如今大家已都不約而同的強調「科技」,而R&D(研究與發展)的促進就是最典型的代名詞,不幸的是,當前所謂的R&D或科技,不但已失去人文理念,甚至於已與生活必需脫節,可以說奇技淫巧已悄悄注入並朝全面掩蓋邁進。此外,生物科技的高度發展,複製人的出現似乎已是早晚之事,「真人」將何去何從已非杞人憂天的課題了。

「人是萬物之靈」幾乎是每一個人琅琅上口的話語,但其涵義如何恐怕是人云亦云,最直覺的或許是宇宙中的萬物都為人所用,人就是萬物之首。即便是如此,要當萬物之靈是否必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而且也應該具有比萬物高明的特色呢?是否就是會思考、有智慧,或者是知過能改、具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這些特質呢?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這兩句早年被認為「八股」的話語,才差可作為特質吧!那麼,如何讓人類這一代的生活增進、如何一代一代繁衍下去生生不息,且生活福祉不斷提升呢?不丹的幸福不再可供作啟示。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责任编辑:朱颖

相關新聞
調查:萬那杜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
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
吳惠林:你幸福快樂嗎?
最好的祝福 是内心富足——新世纪短片《年年有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