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上個月一架美國空軍偵察機在南中國海上空被中共殲-11(J-11)戰機攔截。對此,中美雙方各有說詞,並各自亮出視頻。分析視頻的航空和軍事專家表示,中共的說法與事實相去甚遠,簡直就是虛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4日報導,分析人士認為,中共的這種挑釁行為十分危險,甚至可能導致悲劇,從而提高美中之間致命軍事對抗的風險。
美中雙方說法各異
這起事件發生在2022年12月21日。美國印太司令部說,一架中共海軍殲11戰鬥機在攔截美國一架美國空軍RC-135偵察機時進行了不安全機動。事發當時,這架偵察機在南中國海國際空域合法執行例行行動。
美國軍方發言人表示,殲11當時距離美軍飛機機翼不到10英尺,但距離機頭20英尺,這導致美國飛機採取規避動作。
美方公布的視頻顯示,這架中共戰鬥機飛到了四引擎RC-135的左側和略上方,然後逐漸逼近RC-135的機頭,然後離開。
中共軍隊南部戰區隨後也發布一段視頻,反控美機危險接近。南部戰區發言人田軍里宣稱,美方一架RC-135型機在中國華南沿海、海南西沙群島當面蓄意抵近偵察,南部戰區組織空中力量對其全程跟蹤監視。
田軍里稱,美機不顧中方多次警告,突然改變飛行姿態對中方跟監飛機向左擠壓、做出危險接近動作,嚴重影響中方軍機飛行安全。
專家:中共在虛構故事
為了弄清楚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CNN聯繫了幾位航空和軍事專家。這些人士都看過了美中分別發布的兩段視頻。他們表示,錯誤肯定在殲11戰鬥機,沒有理由像它那樣靠近那架美國飛機。
「RC-135飛機當時是在國際空域,且它是一種大型、緩慢、非機動性的飛機。接近(它的)較小型的、快速的、機動性飛機有責任保持距離,而不是給兩架飛機造成麻煩。」前澳大利亞空軍軍官彼得‧萊頓(Peter Layton)說。
「攔截的目的大概是為了視覺識別這架(美國)飛機,但戰鬥機本可以呆在幾英里以外完成這項任務。飛得更近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他說。
曾駕駛過類似偵察機的美國空軍退役軍官羅伯特‧霍普金斯(Robert Hopkins)也對中共軍方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中方的回應與現實相去甚遠,簡直就是虛構。一架沒有武裝的、客機大小的飛機,不會攻擊性地變成一架靈活敏捷的武裝戰鬥機。」霍普金斯說。
RC-135類似於1960年代和70年代的波音707客機。
殲11的行為非常危險 若發生事故 可能變成美中武裝對抗
雖然美國飛行員在事發當時能夠安全地應對這起事件,但專家們一致認為,視頻中顯示的美中飛機之間的距離之小,幾乎沒有允許出錯的空間。
美國企業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印太防務政策專家布萊克‧赫辛格(Blake Herzinger)說:「飛機以每小時500英里的速度相互靠近,並懷有不友好的意圖,這通常是不安全的。」
「在這個範圍內,一個意外動作或一個設備問題就可以在一秒鐘內造成可怕事故。」赫辛格說。
他還說,美中軍事關係的現狀意味著事故可能迅速變成武裝對抗。
「值得記住的是,PLA(中共軍隊)已經有效地破壞了任何形式的熱線電話或討論論壇,這些熱線電話和論壇旨在解決中美潛在事故。」他說,「如果攔截行動確實出了問題,高級官員限制潛在(衝突)升級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
萊頓指出了另一個可能導致升級的潛在危險。正如在美國的視頻中看到的那樣,中方的飛機配備了空對空導彈。
他說,RC-135是一架沒有武裝的飛機。當目的只是為了視覺識別RC-135飛機時,中共軍隊為何認為有必要攜帶導彈進行攔截?「這樣做有潛在的危險,可能會導致重大的、悲慘的事件。」
在上週五(2022年12月30日)舉行的新聞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被記者問及此事件時,反倒譴責美國挑釁。「美方的挑釁性危險行動是引發海上安全問題的根源所在。」他說。
萊頓表示,他認為北京上個月可能一直在試圖挑釁美國軍方,戰鬥機飛得如此之近,除了加劇製造事故的風險外,沒有任何好處。「這一事件似乎是中共海軍精心策劃的,儘管相當冒險。」
在去年發生了一系列涉及中共戰機攔截美國和盟國飛機的事件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中共軍隊的行動正在升級,「應該讓我們所有人感到擔憂」。
澳大利亞國防部2022年6月表示,一架中共戰鬥機5月在南海上空危險攔截一架澳大利亞軍用偵察機。澳大利亞表示,中共飛機飛近澳大利亞空軍飛機的前方,釋放出一團含有鋁屑的「箔條」,這些鋁屑被澳大利亞飛機的發動機吸入。
責任編輯:林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