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彤香港報導)清零封控與疫情海嘯在2022年輪番衝擊中國大陸經濟,制約了生產和需求。截至2022年歲尾,中國製造業景氣指數錄得連續五個月收縮。雖然有指數顯示市場信心隨防疫措施放開而出現回升,但經濟學家們預警,疫情將如「森林大火」般衝擊中國經濟,今年復甦之路崎嶇。
PMI連續5個月收縮 疫情持續擾動生產
雖然中國在12月底開始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但隨著感染人數上升,嚴峻的疫情趨勢令大陸經濟再次受到衝擊。
標普全球聯合財新於昨(1月3日)公布12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性調整的PMI在12月錄得49,較11月的49.4繼續萎縮0.4,反映中國製造業連續第五個月景氣收縮。
這與中共當局日前公布的PMI趨勢相同。12月31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12月製造業PMI錄得47,較11月下降1個百分點,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
新聞稿指出,12月導致綜合指數下行的因素是新訂單總量加速收縮。企業反映疫情持續,需求相對疲弱。與新訂單一樣,製造商的採購活動在12月也加速收縮,並且創下4月之後最顯著收縮率。與此同時,採購庫存和成品庫存也進一步下降。
此外,持續的防疫控制,繼續影響物流,供應商供貨速度連續6個月下降,交期延誤率雖未如11月嚴重,但整體仍然顯著。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12月就業繼續收縮。市場供需疲弱,就業市場繼續承壓。相比11月,就業指數並無顯著反彈跡象,連續第九個月低於榮枯線,且錄得過去34個月以來的次低值。
IMF:疫情將如「森林大火」般衝擊中國經濟
之前,隨著清零防控的放開,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在今年會出現反彈,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多家投行上調了對中國明年GDP增長的預期。投行野村亦預測,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僅為2.8%,但隨著防疫措施放開,該行將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由4%調升至4.8%。
在昨日公布的指標中,12月企業對未來一年生產前景的信心似有所增強,樂觀度升至10個月來最高。企業普遍預期產量會隨疫情好轉和市況改善而增加。
儘管市場信心隨著清零封控的放開出現回升,但不少經濟學家們持續向市場傳遞謹慎的預測。
王喆表示,當局在12月7日發布疫情防控「新十條」,短期內,感染人數激增,料將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造成較強衝擊。他指,疫情防控及經濟社會發展再次成為當局的工作重點。
在12月底剛剛過去,中國大陸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看法也與投行有所不同。她在1月1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預期,未來數月,中國經濟或持續放緩。
她說,在清零防疫措施下,中國在2022年的經濟增長可能低於環球平均增長水平或持平,這是40年來首見。隨著防疫措施放開,民眾大規模出行,她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大陸的感染數字將如同「森林大火」一樣上升,在進一步打擊經濟的同時也會拖累地區及全球經濟增長。
中共在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承認,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中共當局也明確將推動內需、消費作為刺激經濟的重點。
野村陸挺:經濟復甦之路崎嶇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於12月27日在財新網發文指,疫情大爆發拖累2023年第一季度的經濟,疫情衝擊的高峰尚未過去,之後餘波仍會影響經濟復蘇,報復性消費以及房地產回暖的力度短期內並不樂觀。
他又指,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2023年第一季度的GDP環比與同比增速均可能出現負值。他指出,元宵節(2月5日)是判斷中國經濟能否及時復甦的關鍵節點。屆時,如果大量返鄉農民工不能或不願及時回城,疫情對春季經濟的影響將會顯著上升。
陸挺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之路崎嶇,即使2022年錄得較低基數,今年GDP增速在4% – 5%的可能性或高於5%以上的概率。
分析:即使今年GDP增長5% 經濟未真正恢復
在投行紛紛上調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市場上曾傳出,中共當局計劃將今年GDP目標定為5%。
對於明年經濟恢復情況,《每日經濟新聞》在12月15日的報道中引述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如果2022年全年經濟增長為百分之三點幾,那麼對於2023年來說,對比基數變低。如果2023年的GDP目標定在5%,扣掉基數效應,可能2023年經濟增長也同樣為百分之三點幾,即與2022年相比並沒有真正恢復。
他又指,中國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三年,已經形成了「疤痕」,短期內難以完全走出來;而外部環境亦不樂觀。他認為2023年經濟可能不會出現強勁的反彈。他說,如果今年經濟實際增長能與過去2-3年的平均增長比較接近,就已經很不錯了。◇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