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採訪報導)無懼中共阻撓,捷克總統當選人、北約退役將領帕維爾30日晚間與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通話後,在推特發文說,雙方同意加強雙邊夥伴關係,並期待未來與蔡總統見面。
帕維爾(Petr Pavel)28日擊敗了身價億萬的前總理安德烈‧巴比斯(Andrej Babis),在捷克總統大選決選中勝出,當選總統。
路透社報導,中共曾聯絡捷克政府,企圖以所謂「一中原則」阻攔兩人通話。帕維爾曾任北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立場親西方自由陣營,將取代前任立場較親中共的總統齊曼(Milos Zeman)。
帕維爾與蔡英文通話後 發推文表示將加強彼此的夥伴關係
蔡英文30日晚間6點與帕維爾通電話近15分鐘。帕維爾跟蔡英文通電話後發推表示:「今天,我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我感謝她的祝賀,並向她保證台灣和捷克共和國共享自由、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我們同意加強彼此的夥伴關係。我也表達希望未來有機會與蔡總統見面。」
捷克總統與中華民國總統通話讓中共跳腳,北京稱自由民主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18日接受英國Sky News新聞台專訪指出,共機擾台次數由2020年的全年380架次大幅增加到2022年的超過3,300架次,加上中共不時在台海軍演,並頻繁對台進行網攻、資訊戰及認知戰,中共對台威脅急遽且大幅升高是各方必須正視的事實。
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在臉書發文,轉述蔡總統的話,首先代表台灣人民及政府恭賀帕維爾高票當選,並肯定帕維爾延續捷克故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尊重民主、自由及人權的立國精神,與台灣理念相近,盼未來在他領導下,續與台灣合作推動緊密的夥伴關係。
哈維爾(Vaclav Havel)畢生奉獻於捷克的民主改革,於1989年捷克「天鵝絨革命」後,先後擔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1989—1992)及捷克共和國總統(1993—2003)推動捷克民主改革,普獲捷克人民擁戴。他在擔任總統期間,致力於提升捷克與台灣在經貿、學術、科技及文化等領域的雙邊關係。2004年11月哈維爾應邀訪台,中華民國特頒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給他,以表彰他對兩國關係的貢獻。
帕維爾通話中感謝蔡總統電話致賀,肯定台捷兩國共享自由、民主、尊重人權及法治等價值觀,強調台灣是可信賴的夥伴,樂見雙邊在各領域交流密切,並表示捷克堅定站在民主體制的同一邊,支持台灣維持具有活力的民主制度,不受威權主義脅迫,也將加強與台灣發展各面向的合作關係。
蔡英文表示,欣聞兩人皆是倫敦大學校友,有共同的生活經歷,盼未來就台捷雙邊關係及區域議題保持聯繫,廣泛交流。她強調,台捷雙邊互動密切良好,積極推進在經貿投資、科技、教育、文化及觀光旅遊等各領域的合作,台灣願與捷克深化在半導體設計、尖端科技人才培育、全球供應鏈重組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並將鼓勵台灣企業以捷克作為中東歐地區的重要基地,深化經貿交流。
帕維爾期待與蔡英文見面 鄭欽模:民主國家政要紛紛訪台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對大紀元表示,捷克是中共「一帶一路」及中共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的重點國家。捷克前總統齊曼非常親共,但捷克參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訪台後民意有轉向。這次帕維爾勝選後跟蔡英文通話的象徵意義非常大,其實是一個新局的開創,反映出捷克人民對自由民主台灣的支持,捷克已經變成民主陣營非常重要的夥伴。
鄭欽模表示,現在整個歐洲都把台灣當作重要夥伴,包括德國、英國等主要國家。捷克本來就是台灣在東歐國家投資最多的國家,可以預見未來捷克跟台灣的關係將更緊密發展。而帕維爾希望未來有機會與蔡總統見面,其實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因為歐洲政府官員紛紛訪台。「如果帕維爾訪台會是一個骨牌,我們期待有更多歐美國家的總統或總理都能夠相繼來台訪問。」
鄭欽模指出,兩年前維特齊訪台,還有立陶宛採取親台外交政策,中共祭出經濟制裁但發揮效果有限。所以,帕維爾與蔡英文通話,基本上中共若制裁,也不會帶來太實質的傷害。那很多國家為什麼跟中共疏遠,也是中共自己造成的,因為獨裁政權對中國人權、國際秩序的傷害等。若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帕維爾都訪台,將對中共造成很大壓力。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通過錄製視頻對媒體表示,捷克準總統帕維爾在跟蔡英文總統通話前,也跟基輔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聯繫過,這顯示帕維爾無懼俄羅斯、中共的威脅或經濟上的霸淩,堅持支持民主對抗威權。「台捷關係建構在互利與共同理念以及堅持支持民主、對抗威權獨裁的基礎上,雙方友好關係將從國會、內閣一直到準總統帕維爾」。
中國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通過錄製視頻對媒體表示,「我們恭喜捷克總統帕維爾當選總統、順利贏得民主的選舉,正面看待各界的領袖跟中華民國總統的對話,也歡迎任何國際友人能夠對台灣的支持。」「我們應該利用台灣的經貿、科技、軟實力等等,繼續深化雙邊或多邊的關係,也提醒政府在國際交流上面,也應該請我們的友邦共同呼籲,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責任編輯:李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