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國新年期間,多地氣溫驟降,十多個省會最低氣溫創新低,河北等多個北方省份再次出現天然氣短缺,取暖成問題,民眾抱怨冬天難過。專家分析天然氣頻斷供的多個原因,包括三年清零防疫清空了地方財政。
1月25日早上,全國13個省會氣溫創入冬後新低,北京市最低氣溫低至-16.7℃,為1978年以來1月下旬的最低值。北部的漠河市,已連續三天的最低氣溫達零-50°C。河北在大年初二(23日)也出現-15℃。
寒潮來襲 河北網友抱怨大冬天被停供天然氣
最新一輪寒潮來襲,微博上有不少河北網友質疑為何大冬天停供天然氣?
寫於1月24日的帖子:「兔年大年初二深夜,河北省涿州市氣溫見到-15℃,濱海燃氣停供天然氣,這是新年禮物,這是給百姓拜年?」
1月23日的帖子:「在河北中西部的M村,夜間氣溫降到零下12℃,屋頂蒙上一層白霜,積水路面早已凍成死冰。屋裡也冷,今冬供暖季以來,河北邯鄲、邢台、保定多地出現居民天然氣限購、斷供。M村是其中之一,煤改氣從2017年末開始,連續三年在村裡推廣。如今到了第五個年頭,當地居民仍在渴望一個溫暖的冬天。」
一個寫於1月22日的帖子說:「開年第一條微博吐槽我們當地的供暖,坐標河北石家莊一個多年榜上有名的貧困縣農村,不讓老百姓燒煤取暖,不讓燒柴,沒通天然氣,只有電取暖被允許……我家三天電費小一百,供暖面積最多20平,照這個樣子我們農村的房子大概有140平,取暖下來得多少錢,試問一個農民從年初到年尾收入是多少,嚴重懷疑當地不拿百姓當人看,完全為了政績做一些違反常規操作的事……再有我們電費跟實際走字不相符……試問又是怎麼回事?民生問題解決不了談何其它,全是扯淡。」
不止河北,陝西、山西也被曝有地方斷供天然氣。
1月21日的帖子:「陝西、山西、河北有些地方天然氣都斷氣了,這大冬天真是過分,是因為俄烏戰爭嗎?」
有網友批評:「政策走極端,過度理想化,最後結局都不會太好。」
2017年,中共當局下令北方大部分地區禁用燃煤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但全面推行煤改氣後,供暖年年出問題,今年也不例外。
早在1月5日,就有網民抱怨:「今年冬天河北農村天然氣限購,每天半夜停氣,供暖成了大問題。再忍兩月,河北的農村人就整整凍了一冬天了。」
1月4日,財新網報導,隆冬臘月,河北省部分地區天然氣限購、斷供問題仍在繼續。
但現在看來,1月份就要過去了,問題持續,民眾仍然受凍。
河北石家莊李先生26日對大紀元表示,石家莊是-15℃、-16℃。一般冬天最冷-12℃、-13℃,今年比較冷。
河北張先生也說,「初二晚上,颳大風,溫度降到零下15℃,把我家小狗都凍死了。反正是特別冷,有3天了。」
張先生說,農村一般是自家取暖,很多是用太陽能取暖爐,有些用空調,也有燒爐子的。取暖方法與家庭條件有關係。
學者析供暖問題四大原因 包括「動態清零」清空地方財政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1月26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北方再現供暖問題,至少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歷史原因,中共在50年代的時候就以秦淮河為界,一刀切,北方由政府補貼供暖。但北方很多城市經濟發展並不好,政府補貼供暖的壓力一直比較大。
第二個原因是近幾年搞煤改氣的後效應。黃大衛說,「燒天然氣,首先是成本會增加,要保證居民供暖的價格不太貴,(當局)就要求價格有限制,所以導致供暖變成虧本生意,很多供暖的提供商都不願意給居民供暖,因為他是沒錢賺的,要虧本。」
黃大衛認為,第三個原因是去年天然氣價格上漲,因為中共一直都向俄羅斯買高價天然氣,導致虧損更加擴大,供暖公司更加不願意供暖。
俄烏戰爭期間,中共擴大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去年就猛增42.3%。這些天然氣大部分是以非常高的價格購入。
「第四個原因是現在的地方政府,它本來有補貼的供暖,由於三年清零防疫,稅收減少,收入減少;加上清零本身又要花費大量錢,去建方艙醫院和檢疫。兩面夾擊,導致財政更加困難,所以基本上供暖補貼不到位。」黃大衛說。
據財新網報導,中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廣東省,各級財政在過去三年累計投入1,467.93億元用於疫情防控。每年的疫情相關支出都比前一年增加約50%,去年達到711.39億元的最高值。
相比於支出上漲,地方政府收入急劇收縮。疫情封控導致經濟持續下行,房地產行業陷入危機,也致使土地銷售收入急劇下降。
中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1月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採暖季天然氣資源總量充足。他要求任何地方和企業,對民生用氣都不得限購減供。
連維良對地方政府和用氣企業提出了要求,但未明確中央會提供財政支持。
在上一波能源危機中,2021年,因燃煤價格飆升,公用事業單位也不願賠錢,結果全國出現大規模停電。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