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調查指兒童負面情緒多與學業及家長有關

人氣 29

【大紀元2023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逆香港綜合報導)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一項調查發現,兒童的負面情緒與學業及家長態度有關,近六成兒童指其負面情緒源於「考試測驗壓力」,亦有近五成表示是「家長責罵自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主任郭義聰建議,家長應善用身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家長的接納,以及用句子引導孩子表達自己感受。

女青於去年6月至8月訪問了1,362對家長及其孩子,當中兒童年齡介乎6至13歲。調查發現,57%的兒童表示其負面情緒源自「考試測驗壓力」;46%表示是「家長責罵自己」;38%表示是「功課繁重」;37%指是因為「家長要求太多」。

另外,當遇上子女的情緒問題時,受訪家長表示自己多以正面方式處理,93%的家長稱有「聆聽孩子的感受」,88%稱有「給予孩子抒發的空間」。但並非所有兒童都能接收到家長善意,更反指父母們並沒有做,例如只有55%的子女認為父母有「聆聽孩子的感受」,當中差異為38%。

同時,即使父母說自己有安慰孩子,並非所有子女都這樣認為,他們反而會牢牢記住父母以負面教訓的說話。

調查又發現,52%家長認為「批評或教訓」有效處理孩子的情緒,有59%受訪兒童表示聽到「批評或教訓」會感到傷心;49%感到失落;46%感到憤怒及36%感到不甘心。71%兒童均最希望父母能聆聽他們的感受,59%希望家長能擁抱他們。

郭義聰表示,孩子較記得父母的批評及教訓,因為家長即使以正面方式處理孩子情緒,也不會放過藉此「教導」孩子,故多採用「說教」形式,難免令子女難感到被關心。他建議家長不要急於查問原因,應善用身體接觸,如擁抱孩子,讓其感到被接納,並以句子引導孩子表達自己感受。

化名「小雪媽媽」的家長表示,在女兒二年級時母女關係極差,曾因女兒溫習時不專心而向女兒發火:「再這樣下去,你連乞丐都沒有機會做!」但兩年後的一次對話中發現,女兒幾年後仍然記著這句話及感到生氣。在親友及社工的輔導下,小雪媽媽已明白要調節自己對女兒學業的期望,現在改為專注培育她的強項游泳,每日亦會跟女兒擁抱,關係十分融洽。◇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港大研究:去年自殺率上升
女孩誤吃大麻得重病 修大法後康復 解怨緣
香港新年度接200宗疑虐兒個案
晒與陳美齡合照 周慧敏:被前輩的故事所激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