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研究:加拿大青年癌症倖存者長期痛苦 呼籲關注和幫助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君成加拿大溫哥華綜合報導)近日,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加拿大18-39歲的癌症倖存者處於長期痛苦中,他們所需的康復時間遠遠超過治療時間。專業人士呼籲重視這一群體的生存質量,改善資源分配。

該項研究由加拿大青年癌症患者組織YACC(Young Adult Cancer Canada)和紐芬蘭拉布拉多紀念大學(Memorial University in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的希拉加蘭(Sheila Garland)博士共同進行。來自加拿大各地的622名40歲以下的癌症存者參與了研究。

他們中近四分之三的人說感到痛苦,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說非常痛苦:

在治療後的6年多的時間,每兩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明顯的抑鬱症和焦慮症症狀;六分之一的人每天幾個小時擔心癌症的復發;86%的人睡眠質量差;68%的人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感到很大壓力;只有52%的人有機會在能否保留生育能力的問題上獲得專家對話;超過50%的人錯過了1-3年以上的學習或工作機會

「現在是時候從滿足於提高生存率,轉變為關注和幫助那些艱難存活下來的人了。」YACC的執行董事傑夫•伊頓(Geoff Eaton)說:「我們認為這份報告中的發現是重新平衡加拿大癌症優先事項的又一理由——為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實際上是為所有的加拿大人重新平衡。」

兩次癌症倖存者:加拿大青年患癌者是『被遺忘的一代

1998年,在伊頓22時,他被診斷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作爲兩次癌症的倖存者,也是這次研究的發起者YACC的執行董事,他說:「年輕的癌症患者仍然是被遺忘的一代在加拿大,很少有研究和相關資源存在。

在過去的十年裡,情況有所改善,但我們忽視了這一群體,他們應該得到更好的幫助。年輕的成年人有希望在被診斷後活上幾十年,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不能成為他們唯一依賴的資源。更好地瞭解癌症對年輕人生活的影響,可以指導我們在系統和社區內建立更好的支持服務。」他說。

在接受溫哥華CityNews採訪時,他說:大多數癌症項目都是面向老一代人的。」「你可以從診斷、治療、存活、研究等方面中看一看關於年輕人的元素,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真正的赤字。

他認爲,年輕的存者在心理健康、復發、身體形象、財務等方面苦苦掙扎,就是被遺忘的結果--缺乏資源,缺乏計劃,缺乏社區和資源來推動這些倖存者往前走。

伊頓說:康復所需的時間比治療所需的時間長,但我們幾乎把所有的資源都用在了治療上。我們在治療上的投資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忘記了病人之後的路。這意味著對YACC服務的數以千計的年輕人來説,他們實際上是被遺棄了,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餘生。

直腸癌存者:真正讓我沒有準備的是治療之後的事

丹妮泰勒(Dani Taylor)在23歲時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直腸癌,當時她還是一名學生。她告訴CityNews,該研究的發現引起了她的共鳴。

當我第一次被診斷出癌症時,並不真正瞭解癌症的世界,我希望我可以把它納入一個學期。我以為我可以安排它。泰勒說:我當時想,好吧,我會進去的,我也可以出去的。這將是我生命中一個奇怪的章節。

我不知道治療階段會花多長時間,但我真正沒有想到的是這之後的事情。」她說。

之後的階段,你的整個生活有點被搞得混亂。你的生活就是從掃瞄到掃瞄。天已經塌了一次,為什麼它不會再次墜落?你很難再次找到對你的世界和你的身體的信任。泰勒進一步解釋說:因此,我發現這一章實際上比我認為的大多數人關注的急性病更令人痛苦,更可怕的創傷片段

泰勒現在在YACC工作,擔任項目和合作夥伴關係經理,在遇到其他與她年齡相彷的人時,她找到了慰藉。

她說,第一次參加YACC的靜修會是她的一個折點,之後開始為他們做志願者。YACC是我找到新生活、真正從我的經歷中找到生命意義的關鍵。

泰勒認爲這次研究的數據很有意義,能幫他們的年輕癌症患者項目在社區中產生強烈反響

她希望這能鼓勵普通公眾更加開放,挑戰他們對年輕癌症倖存者的觀點和看法。她說:我想讓公眾知道的是,我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群體,我們當然是脆弱的。我們正在恢復中,我們需要一些支持。而我認為最好的開始就是像好奇心一樣,正面地看待,並且只是出來關注就好。

從一個充滿希望的角度來看,伊頓和泰勒都說,這項研究指出的問題並不是不可克服的。

實際上已經有針對老年癌症患者的干預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了,伊頓說:「癌症群體中的年輕人也需要得到關注和資源,也許還需要一些定制方案,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做出改變。

泰勒補充道:看著報告中的這些數字,唉,這就是我的未來嗎?,但這些東西是可以向前推進的,是可以改變的。

雖然生活很艱難,但這並不意味著生活不可能真的很美好。”她說。

責任編輯:李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