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四成學生上網不能自制

人氣 51

【大紀元2022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上網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一部份,學生在疫情下上網課,更要頻頻接觸數碼設備。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調查發現,近四成學生不能自制使用數碼裝置的時間,於無法上網的環境會感到失落。

學會的「香港學校媒體、資訊及數碼素養調查」在6月至7月,以問卷訪問全港小學教師,收回182份有效問卷,並抽取6間小學,以問卷調查高小學生和家長,有587名學生和251名家長回應。

調查發現,6歲或之前已接觸數碼裝置或首次使用互聯網的受訪學生,分別有56%及47.1%。有超過四成半(47.2%)學生每日或幾乎每日打機,看影片的亦有41.6%。四成半受訪學生承認,未能按預期時間停止使用數碼裝置,37.8%在不能上網的環境中會感到失落。

保良局雨川小學校長蔡曼筠指數碼設備在兒童而言好像「電子奶嘴」,認為要及早進行資訊素養教育。

至於教師,有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教導學生私隱風險、時間管理等存在「教學痛點」,兩成二人不同意自己有信心於教導自己資訊素養。大部份受訪教師認為要接受此方面的專業培訓,並劃出特定課時教導媒體素養。

四成接受社交媒體篩選新聞

調查亦包括新聞資訊方面。現時社交媒體會按個人習慣、朋友的觀看習慣等,自動為用戶篩選新聞,超過四成學生表示接受。另外即使有八成多學生指,學校和家長教過保障網上私隱和辨別真假資訊的方法;但有四成半學生稱,不會留意社交媒體上的新聞來源,亦有35.1%學生同意網頁持有人,有權收集所有個人資訊,反映教育同日常生活有落差。

學會建議,教育局應恆常為學校、教師和家長提供足夠撥款和資源,推行資訊素養教育,不希望政府推出資訊素養教育課程指引後,便以為已經完成工作;亦有前線教師認為要靠恆常撥款,才能持續更新教材及為學生安排各類學習活動。

資訊素養學習架構
增加國安元素

教育局上月向全港學校發通告,表示正更新《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並發出學習架構的擬定稿,當中加上「維護國家安全」的提醒,又要學生認識網上行為的「法律後果」。另外亦新增探討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和先進資訊科技衍生的道德問題。

據優質教育基金2022年1月的資料,學校可以透過「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可向基金提交一個不超過30萬元的撥款計劃申請,獲取額外撥款,進行為期18至24個月的相關計劃活動,重點加強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及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的措施。◇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社會透視系列】受傳統觀念影響  難偵查少年賭博問題
高市人權教育學藝競賽  深耕友善校園理念
抗議封校 六四前北京多所高校學生校內遊行
香港疫情下逾半受訪少數族裔失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