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週一(9月12日)表示,他呼籲美國人為了一項新的「國家目標」而團結起來,他的政府希望能「終結我們所知道的癌症」。
在約翰·肯尼迪總統圖書館,拜登引用了肯尼迪60年前著名的登月演講,將終結癌症比做新時代的太空競賽,並希望它也能激勵美國人。
「60年前,肯尼迪總統說,美國選擇登月不是因為它很容易,而是因為它很艱難。因為這一挑戰是我們不願意推遲的」,拜登說,「今天,我們的登月計劃是終結我們所知的癌症。而這是我們可以共同完成的事情。」
拜登表示,他的目標是在未來25年內,將美國癌症死亡率減少50%,並大幅改善護理人員和癌症患者的生活,將更多的癌症變成人們可忍受的慢性疾病。專家們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投資,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總統說,他開發癌症療法的目標是「大膽的、雄心勃勃的,而且我可以補充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今天,我們擁有在抗擊癌症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所需的許多基石,但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公平地兌現這一承諾。」拜登說。
拜登在演說中呼籲,藥廠應使藥物更廉價,並更經常地提供數據。他表示,通過集中研究、資助和數據整合可能取得的醫學進步。
他還談到了一項由聯邦政府支持的新研究。該研究希望利用血液測試檢查多種癌症,如果得以實現,這將是癌症診斷的重大突破。
據美聯社報導(),負責這項工作的白宮協調員丹妮爾·卡尼瓦(Danielle Carnival)說,政府看到了以血液測試診斷癌症的巨大潛力。
「最有前景的技術之一是血液測試的發展,它可能在一次血液測試中,檢測出多種癌症,想像一下,這可能對普及早期癌症篩檢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卡尼瓦說,「我們認為,讓我們達到實現這些目標的最佳方法,是真正測試我們今天擁有的技術,看看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對延長生命有真正的影響。」
美國癌症協會估計,在2022年,將有190萬宗新癌症病例被診斷出來,609,360人將死於癌症。在美國,癌症是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死因。
拜登總統已故的長子博·拜登(Beau Biden),在2015年因腦癌去世。在他去世後,美國國會通過了《21世紀治癒法案》(21st Century Cures Act),該法要求在7年內撥出18億美元用於癌症研究,並在2016年由奧巴馬總統簽署生效。
奧巴馬指定時任副總統的拜登,負責管理癌症基金。拜登在其回憶錄《答應我,爸爸》(Promise Me, Dad)中寫道,他選擇不參加2016年的總統競選,主要是因為博的死亡。
美聯社指出,儘管拜登試圖回顧肯尼迪和他的太空計劃,但癌症倡議缺乏同樣水平的預算支持。
阿波羅計劃當時獲得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政府投資,按2022年的通貨膨脹率調整後,相當於超過2,200億美元。拜登的努力要溫和得多,並依賴於私營部門投資。
不過,拜登仍試圖加強公共衛生研究的投資,包括倡議成立健康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for Health, ARPA-H)。
週一,拜登宣布蕾妮·韋格辛(Renee Wegrzyn)博士為ARPA-H的首任主任,該機構的任務是研究癌症、阿爾茨海默氏症、糖尿病和其它疾病的治療和潛在療法。
拜登還宣布了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一項學者計劃,為研究癌症療法的年輕科學家提供資金。
美聯社指出,許多專家認為,現在還無法斷定利用新血液測試診斷癌症,是否能降低癌症死亡率。儘管如此,他們表示,設定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很重要的。
卡尼瓦說,我們的目標在未來能通過常規血液檢查診斷癌症,從而減少更具侵入性和負擔的療程,並以此拯救生命。
科學家們現在明白,癌症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數百種對不同治療方法有不同反應的疾病。
「我們如何確定哪些療法,對哪些亞型有效?對我來說,這像是汪洋大海」,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統計學家唐·貝瑞(Donald A. Berry)說,「可能性是巨大的。挑戰是巨大的。」
儘管有這些挑戰,他對在未來25年內將癌症死亡率減半持樂觀態度。
貝瑞說:「即使無法治癒任何人,我們也能通過充分減緩各種癌症的病程,來達到減少50%的目標。」
「若讓我打賭,我們能否減少50%,我認為是可行的。」他說
肺癌是美國的頭號癌症殺手。目前,美國每天有1,670人因癌症死亡,其中有超過350例是死於肺癌。
肺癌篩查是有幫助的。美國癌症協會表示,這種篩查有助於將癌症死亡率從1991年的峰值,降低到2019年的32%,這是有數據可查的最近一年。
但只有5%符合條件的患者,正在接受肺癌篩查。
波士頓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邁克爾·哈塞特(Michael Hassett)博士說,拜登減少癌症死亡的目標,可通過兩條平行的道路來實現:一條是發現癌症,另一條是確保更多人能接受治療和預防方法。
哈塞特說:「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這兩個挑戰,就可能取得重大進展。」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