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杉編譯報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個月向美國人發出了警告,稱由於央行將繼續努力打擊通脹,對抗高物價的鬥爭「將會帶來一些痛苦」。
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8月份表示:「雖然更高的利率、更慢的經濟增長和更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條件,將能夠使高企的通貨膨脹率下降,但它們也將給美國的家庭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
在今年,美聯儲已經連續四次加息,希望抑制物價上漲。
當美聯儲提高利率時,貸款成本將變得更貴,而且更難以獲得,同時也使得儲蓄變得更受歡迎。提高利率的目的,是使消費者和企業將花錢的願望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從而使企業不會再繼續提高其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換句話說,美聯儲希望將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降低到接近供應的水平。而供應已經由於COVID-19疫情、烏克蘭戰爭和其它衝擊造成的障礙而減少了。
在一個理想的願景裡,美聯儲可以逐步提高利率,既足以使通貨膨脹率下降,又不會使經濟放緩。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通貨膨脹率已經上升得過高,以至於美聯儲已不可能在不造成某些困難的情況下使其降下來。
前美聯儲研究主任克勞迪婭·薩姆(Claudia Sahm)在談到高通脹問題時評論說:「我們正在承受一種覆蓋面非常廣的痛苦,這非常不受歡迎,因為它涉及到每個人。而只有一小部分人願意為降低通脹去付出代價。」
她還表示:「那些將為美聯儲抗擊通脹而付出代價的人,那些因此感受到痛苦的人,都無法坐在桌前作出決定。」
以下是美國人可能因此感受到「一些痛苦」和壓力的三種方式。
工人將失去權力和保護
美聯儲的快速加息,將結束工資方面兩年來的快速增長、創紀錄的職位空缺和低得驚人的裁員率。
美國8月份仍增加了31.5萬個工作崗位,工資在過去一年裡增長了5.2%。但經濟學家預計,就業增長將放緩,失業率將上升,因為企業會感受到更高利率所帶來的壓力。
這意味著,許多尚未得到加薪的工人,不會再得到加薪。而且其它薪酬更高的就業的選擇,可能會變得更少了。
安永-博智隆(EY-Parthenon,原「帕特儂」)的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戈里·達科(Gregory Daco)在上週的一份分析報告中寫道:「過去,企業會在經濟活動開始放緩的第一時間,就迅速裁掉多餘的勞動力。而在疫情之後,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減少招聘。」
美聯儲官員希望企業能夠放慢招聘速度,既足以遏制通貨膨脹,又不至於迫使企業裁員。即便如此,薩姆警告說,美國的經濟可能還需要幾個月,才能感受到美聯儲的行動所帶來的全部壓力。
他指出,這個延遲的影響意味著,在實施最終導致經濟減緩的措施過程中,美聯儲可能會動作過大。而且在為時已晚之前,無法意識到這一點。
薩姆指出:「當通貨膨脹率下降時,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肯定所有人都會受益。但為了讓這一數字下降,我們中的一些人,尤其是工人,將因此受到傷害。」
薩姆還補充說,那些面臨風險最大的人,是相對較新的雇員,以及通常具有持續較高失業率的群體,包括美國非裔、西班牙裔、未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和殘疾人士。
薩哈姆說:「對於非裔和棕色人種,以及低工資工人來說,對抗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痛苦將是嚴重的。」
企業更難成長和擴張
隨著美聯儲從經濟中抽走消費支出,小企業主尤其將會面臨嚴重的困境。
銷售放緩和更高的借貸成本,可能會使一些公司不僅難以對勞動力進行投資,而且也難以對他們的實際運作及設備進行投資。
達科對此寫道:「雖然美國企業對前景保持樂觀,企業財務狀況普遍健康,但最終,需求方面的不確定性會增加。持續的通貨膨脹,市場波動和利率上升,將導致企業實施更保守的招聘和投資策略。
這部分是設計好的,因為美聯儲希望減少對日益昂貴的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量。但是,如果沒有大企業的實力和規模來抵禦風暴,較小的公司以及那些債務負擔較重的公司,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
更高的房屋月供,更慢的房屋銷售
房主和買家也都將感受到,美聯儲在整個住房市場對抗通貨膨脹時所帶來的痛苦,因為更高的利率減緩了銷售,並迫使上市價格下降。
根據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數據,美聯儲的加息導致抵押貸款利率在過去12個月裡幾乎翻了一番。30年期貸款的平均利率在本週達到5.89%。利率的穩步攀升將中位價房屋的平均月供推至2,337美元,比一年前的1,664美元增長了40%。
希望出售房屋的房主可能會發現,希望買房的報價變得更少了,並可能被迫降低他們上市之初的要價。這與十多年來斷斷續續的房價增長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根據Redfin的購房者需求指數(Homebuyer Demand Index),購房興趣在過去12個月裡下降了11%。該指數衡量的是,向該公司的房地產經紀人提出參觀房屋,以及其它服務請求的數量。截至9月4日,看房活動也比今年年初下降了38%。
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首席經濟學家達麗爾·費爾韋瑟(Daryl Fairweather)對此表示:「住房市場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降溫,但在今年,我預計,秋天和冬天會特別冷清,因為銷售狀況比往年更為枯竭。」
責任編輯:李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