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一場談話中提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和中國人民不確定未來的走向,相關談話引起各方解讀。專家認為,拜登這句話的潛台詞非常豐富。
當地時間週四(8月25日)晚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舉辦的一次造勢活動上,拜登發表此一言論。
拜登說,中國所處的一個情況是,他們正在試圖弄清楚他們要走向哪裡,如何處理所走的方向,「他們不是很確定」。
拜登還說,在世界領導人中,他與習近平相處時間最長的,過去12年來,曾經與習近平單獨相處超過78小時,其中68小時是面對面接觸。
拜登提到,「他(習近平)不確定要怎麽做」,「他過去的廣告招牌是什麽?『來中國投資,你有巨大的人口(市場)可以銷售』,那麽,現在發生了什麽?現在的情況是——他對(繼續銷售的)能力並不那麼確定。中國人對他們的未來非常、非常不確定。」
二十大在即 拜登指中國不確定性升高
旅美時事評論員王赫28日告訴大紀元,拜登這句話具有豐富的潛台詞,尤其正值中共召開二十大在即,習近平要尋求三連任,「他(拜登)這些話,中國各派政治力量,大家都在看,反習勢力也都在聽,將會產生一些很微妙的影響。」
拜登主動提到中國市場,王赫認為,這說明拜登希望把習拉回到改革開放的路線,叫目前往左轉的方向停住,回到鄧小平的路線上去,雙方還可以合作,如果拉不回來,希望中共能換個領導人,「這句話會對習近平造成很大的壓力,拜登作為美國總統,相當於官方的一種表態」。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盧業中28日告訴大紀元,從拜登談話的背景來看,凸顯美中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二十大即將召開,在習近平主政下,中國不確定性增高,美國內部也在不斷思考,是否要維持過往的「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
盧業中分析,川普政府執政後期,已不再延續「交往政策」。拜登上台後,原希望走向管理雙方的競爭關系,但是,現在在習近平主政下,中國政治緊縮,經濟更加封閉,雖然習嘴上沒有明說,但西方解讀為其朝向「脫鉤」方向走,「如果中共走向脫鉤,西方國家過去的交往政策就不再適用,這也是拜登關切中國走向的原因。」
分析:拜登表露對習主政失望
王赫分析,拜登這句話至少透露幾點意涵,首先,拜登與習相處時間長,2012年王立軍出逃美國領館事件後,習近平訪美,拜訪時任副總統拜登,拜登支持他接任中共黨魁;2013年12月,拜登訪問中國時,並沒有就中共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一事,給習太大壓力。外界看好習的上台,可能將中國帶往轉型的方向。
但是,拜登擔任總統後,不止一次表達對習近平的失望,說兩人不是老朋友,只是純粹的工作關係,還說習的骨子裡沒有民主,「美國希望習近平將中美關係帶到一個新的狀態,但是這些年看來,美國的期望完全落空了」。
其次,習近平2021年喊出「東升西降」,但是,近期中美兩國的競爭態勢朝向對美國有利,一方面是歐美已經完全走出對疫情的管制,中共還在動輒封城,凸顯其制度劣勢;而普京攻打烏克蘭陷入泥淖,也預示了在軍事上長期學習俄羅斯的中共,未來如果真敢攻打台灣,也會陷入劣勢。在此情勢下,拜登談話具有底氣。
美期中選舉倒數75天 美對中持續強硬路線
拜登這次出席馬里蘭州蒙哥馬利郡的民主黨造勢活動,距離期中選舉剩下75天,盧業中認為,在選舉考慮下,拜登展現與中國(中共)競爭的強勢立場,在經濟議題上也不能示弱,包括先前傳出美方考慮取消對華關稅一事,目前已經沒有下文,雙方近期還就中概股審計爭議達成協議,作爲其有能力與中共進行管理性競爭的一個證明,預計將在後續選戰中進行論述。
盧業中認為,拜登在選舉期間提出「習近平不是很確定中國未來方向」,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讀,其一是,拜登政府覺得中國未來不確定性很高,如果美方團結或可讓中國再次接受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其二是,拜登意指過去西方國家主張的交往政策已不再奏效,未來對中共更要「聽其言,觀其行」,且不排除以強硬方式應對。
王赫分析,美方或許認為中共換一個領導人,重回開放路線,或可重新走上合作,但這也是一種幻想,中共的根本政策不可能改變,中共走到今天,其威脅性甚至超過當初的蘇聯,已經危及到美國切身利益,在此形勢下,美國未來無可避免在戰略上對中共採取強硬的競爭路線。
責任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