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共一系列政策和地緣政治問題重創投資者信心,投資人對中國的興趣大大降低,北京面臨金融去全球化風險,中國市場漸漸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棄兒。
曾經被中國市場所吸引的基金經理現在表示,避開中國的理由超過了購買的動機。他們列舉了從不可預測的監管活動到嚴格的Covid-19政策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動盪帶來日益增長的風險,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密關係也令投資者擔憂。
「西方資本超級油輪開始遠離中國」
價值310億美元的投資公司Ruffer LLP的馬特‧史密斯(Matt Smith)對彭博社表示:「西方資本的超級油輪開始遠離中國。」。
該公司最近關閉了運營十多年的香港辦事處。「當你看到(中共)清零(Covid Zero)政策看不到盡頭,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回歸時,現在把中國放在一邊更容易。」史密斯說。
去年,習近平政府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發動了一系列打壓,造成全球投資者對中共目標的不信任和困惑。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習近平堅持推行幾乎所有國家都放棄的清零戰略後,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警惕性也有所增加。
基金流動與分配數據方面的業界領先公司EPFR Global本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種謹慎正在留下印記,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對中國的配置降至三年來最低水平。
全球投資者現在不再討論何時買入中國資產,而是更多關注減少多少風險敞口。彭博社報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在討論內部業務時表示,在美國客戶的壓力下,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對沖基金將其中國多頭頭寸減少至僅一份。一位駐蘇黎世的投資經理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和治理風險不斷上升,一些歐洲養老基金和慈善機構不再希望將中國納入其投資組合。
彭博社報導說,在最近一次倫敦之行中,花旗集團的亞洲研究團隊發現客戶所對中國的興趣「低得驚人」。他們說,客戶主要集中在印度和韓國市場。
知情人士本月告訴彭博社,凱雷集團新成立的85億美元亞洲基金對中國的敞口將低於正常水平,而韓國、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市場將填補空缺。據該基金經理西蒙·埃德爾斯滕(Simon Edelsten)稱,英國投資公司Artem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P的全球基金不到4%直接投資於中國。
路透社報導,管理著790億美元資產的WisdomTree公司首席投資官傑里米‧施瓦茨(Jeremy Schwartz)說:「從我們自己對市場機會的審查來看,很可能在短期內推出(除中國外的策略)。」
中國為「不可投資」國家?
洛克菲勒資本管理公司(Rockefeller Capital Management)總裁格雷格·弗萊明(Greg Fleming)上週對彭博社表示,他認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加上中共當局對COVID-19的防疫封鎖,使得金融機構對在中國投資變得越來越謹慎。
弗萊明說,美國主要金融公司都正從亞洲撤退,這個趨勢與他職業生涯中大部分時間的戰略背道而馳。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縮寫為IIF)數據顯示,1月至3月期間,投資者從中國撤出了三百多億美元。
歐洲企業考慮將當前或計劃中在中國大陸投資轉移到國外的比例創下十年來新高。企業強調了長期存在的不滿,例如中共強制技術轉讓、與中國競爭對手相比的不利待遇,以及模糊的規則和法規。
路透社報導,DoubleLine首席執行官傑弗里‧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稱中國為「不可投資」國家。因為在中國發生過政府對企業突如其來監管打擊、強行摘牌等。例如,2020年底,中共在最後一刻暫停螞蟻金服集團數十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
「即使你對中國有積極的宏觀看法,內部也很難賣出中國股票。」Ruffer首席經濟學家傑米·丹豪瑟(Jamie Dannhauser)在上週的同一次會議上表示,「建立一個看漲中國資產的結構性故事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PineBridge投資公司多資產主管邁克‧凱利(Mike Kelly)對路透社說,最終那些在中國投資的人需要為突然的變化做好準備。
他說:「風險是存在的,你投資後,他們會對你施壓,突然間你就被困住了。」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