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紐約市議會大多數議員13日聯名致信,要求市長亞當斯「立即」使用沒用完的聯邦刺激資金,來恢復紐約公校的預算,避免削減公校的經費。
在過去的兩年中,因為紐約人口的外遷,使公校學生的人數大大下降,導致基於學生人數的州經費也相應減少,所以紐約市一直用聯邦的疫情刺激撥款來保持學校經費的穩定。亞當斯認為,今年是對公校撥款做一個調整的時候了。
根據紐約市主計長的報告分析,紐約市大約有1,200個公校將在新財年中被砍掉一些預算,即減少各校從「公平學生資金」(Fair Student Funding,簡稱FSF)中收到的經費。在本週一的曼哈頓哈林區公所會議上,亞當斯解釋說,因為「我們有大量的學生流失」,而「公平學生資金是一個錯誤的方程式,我們正要求奧本尼修改」。
「但是我們支付了100%的FSF。」他在會議上說,「奧本尼給每個孩子分配錢,如果你有1,000個孩子,假設每個孩子得到1美元配額,但是我們的學校學生數下降得厲害,那麼你在1,000的基礎上說話,你現在降到600人了,於是奧本尼說,你只有600人了,我就不能給你1,000了。」
他將削減學校預算的原因歸咎於奧本尼後,亞當斯又解釋說,即便奧本尼給的經費少了,紐約市可以利用聯邦的救濟資金來保持學校的運作,但是「今年我們將給你原來四分之三的錢」,「明年因為刺激資金(少了),我們會給你平時的50%;下一年,因為聯邦資金沒有了,而奧本尼還給我們制定了一些別的沒有資金跟著的規定,所以我們就得在學生的人數和奧本尼給的經費基礎上慢慢地做調整」。
他呼籲家長們跟奧本尼要求,修改公平學生資金的公式,這樣就不會失去學校的預算經費了。
市議會和教師工會:經費削減造成社區損失
但是市議會和教師工會不買亞當斯的帳。
市議會在給市長的信中表示,市教育局在2023年紐約市預算討論中得到比2022年多7億的資金;2022年的聯邦刺激資金中還剩下7.61億美元,從2021年預算中還剩下3,810萬美元,為什麼教育局要削減「因為學生入學率導致的」2.15億美元呢?更何況,根據市主計長的報告,其實去年和今年學校經費削減的額度不只這2.15億美元,「兩年的淨削減為4.89億美元」,將有1,166個公校受到影響,每個學校面臨平均40萬美元的損失,有的學校甚至要減少100萬美元。
「校長、學校和老師在下個月必須做出重要決定,但是你們的繼續不作為妨礙了他們為學生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41個市議員簽署的聯名信中說,「教育局的經費削減(政策)會造成高需求社區的損失——那些黑人、西語裔、低收入和殘疾學生,以及英語程度不足的學生。」
代表教師工會的「小班制」提倡者海姆森(Leonie Haimson)在推特上發推文反駁市長道,紐約州長和立法者已經給紐約市三年「一次性撥款13億美元,不管入學率是否下降」。
一群人在哈林的會議上走到亞當斯面前向他抗議,被保安帶離現場。亞當斯把這些抗議者稱為「小丑」。
「看看,這就是小丑,這就是小丑。」亞當斯說,「這就是我們反對的——人想花時間搞破壞,這就是他們要做的,但是我們必須專注,不能分心。」
學校經費的減少必然導致教師工資的減少或者學生上課科目的減少。一個布碌崙老師、同時是三個公校學生家長的特拉斯特(Paul Trust)在市議會的聯名信中說,他無論作為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學生家長,他都受到了市長決定的影響。
「我教書的學校要失去音樂課。」他說,「我女兒的學校要失去一個指導員和教室裡的助教,以及導致課堂人數的增加和很多學生需要的情感護理的減少。」
預算減少 關鍵是「如何削減」與「削減哪裡」
不過也有家長認為市長的決定是合理的。華裔家長朱雅婷以一個學校為例說明理由。
「漢米爾頓堡小學2022年有4,000個學生,今年預計將損失547個學生。」她在推特上寫道,「(教師工資上的調整)每人25.81,一共為14.6萬,在2023年的FSF,2770萬美元中只占230萬美元。」
她又問:「這14.6萬美元是1.2個老師的工資吧?」
朱雅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個數字和減少的學生數量對應的資金損失相比,太小了。」所以她不同意工會方面的「即使你沒有學生你也應該給我們錢」的要求。
她認為,對學生入學率的評估很重要,因為教育局是根據這個數字給學校撥款的,雖然他們隨後也根據實際學生人數做出多退少補的調整,但是如果預計的學生損失人數比實際的多,砍掉的課程也無法恢復了。
紐約同源會創會會長、教育提倡者陳慧華對本報表示,如果教育資金是根據入學的學生來分配的,那麼學生少了,預算就應該減少,關鍵是「如何削減」與「削減哪裡」。
「紐約市的教育預算是380億美元,均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是全國最高的,甚至高於一些私立學校。但是他們提供的教育是更好嗎?」陳慧華說,「根據紐約市的經濟和學生的人數,花費就應該減少,因為存在大量的浪費,資金沒有流向學生的實際教育。所以,減少預算不是問題,減什麼,怎麼減是問題。要砍掉浪費,專注教育,我們的學生才會受益。」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