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聯合研究:角膜電刺激或為抑鬱症帶來曙光

人氣 530

【大紀元2022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溫妮、王佳宜綜合報導)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聯合研究發現,在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可減輕動物模型的抑鬱症狀,並改善其認知功能。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成果有助於研發新型治療方法,但要應用於人類,須經臨床試驗以確認其療效和安全性。

重度抑鬱症是世上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世衞組織估計,中共病毒(Covid-19)大流行使全球焦慮症和抑鬱症患病率大幅增加。儘管目前已有針對抑鬱症的藥物和心理療法,但仍有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對治療反應欠佳。

早在2015年,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院助理教授及新加坡前李光耀研究員林禮偉博士發現,對動物大腦前額葉皮質實施深腦刺激術,可改善其記憶功能,並緩解抑鬱症狀,原因是電擊治療可刺激海馬體神經細胞生長,而海馬體是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大腦區域。

不過,深腦刺激術是一種侵入性治療,並需通過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手術可能會導致感染和術後併發症等副作用。

多年來,林禮偉與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儷行博士,及港大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港大醫學院副院長陳應城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一直在尋找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替代方法。

聯合研究發現,在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這種「非侵入性」方法,可激活老鼠模型的大腦通路,從而產生顯著的抗抑鬱作用及降低血液中壓力荷爾蒙的水平,亦能促進海馬體神經細胞內與生長相關的基因表達。

同時,研究團隊主要研究員、博士生余泳珊及其他團隊成員,探索了這種電刺激技術對認知障礙症的療效。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也是目前沒有根治方法的腦神經退化疾病。

研究發現,非侵入性電刺激技術不僅大大改善了阿茲海默症小鼠模型的記憶力,而且能夠抑制大腦海馬體中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誌物「β-澱粉樣蛋白」。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陳應城表示,經角膜電刺激(TE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如能應用在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他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於研發新型治療方法,並希望能為難治型憂鬱症和認知障礙症病人帶來新的曙光。

不過,陳應城承認,角膜電刺激應用於人類還言之過早,須進行臨床試驗以確認其療效和安全性。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鄭潔對大紀元表示,動物模型研究存在很多局限性,抑鬱是人的情感,而動物的情感可能不同於人類。且抑鬱程度很難通過儀器來測量。他認為,實驗室指標只能作為參考,有時候不能和臨床症狀完全匹配。

上述研究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Brain Stimulation》和《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紅外線療法改善炎症、慢性病 有驚人益處
失智症來敲門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3%成人吃!抗抑鬱藥不只增自殺風險 有大副作用
【健康1+1】病例報告:mRNA疫苗後出現異常精神疾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