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前 習近平警告黨內元老注意言論

人氣 20417

【大紀元2022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每逢中共總書記第二個任期開始前,都會出現官場上下肉麻吹捧的怪現象。在今年秋季的二十大之前,習近平手下盟友卻採取了一個不尋常的做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在5月15日印發了一份《關於加強新時代離退休幹部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是習近平的貼身祕書處,辦公廳主任是丁薛祥。
聽新聞:

powered by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日經亞洲評論》資深記者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週三(6月8日)表示,該處發出的這份意見是告訴退休的黨內元老在20大召開之前,注意他們的言論。

「這是在試圖讓於元老們——前政治局常委和其他退休幹部——保持沉默。」中澤克二分析說。

同時,組織部的一名官員在5月記者會上對這一意見做了更為詳細的說明。

「離退休幹部黨員,特別是擔任過領導職務的幹部黨員……不得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不得傳播政治性的負面言論,不得參與非法社會組織活動。」該官員說,「對違反紀律規矩的,依規依紀嚴肅處理。」

這一意見登上了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的頭版。中澤克二說,這是習近平政府的一個警告,元老們的言論也會受到監督和管控。

他表示,可能是習近平因毫無他法、只得採取這一步,即便此舉可能令公眾看到黨內的惡性拉鋸戰,習也不惜犧牲這些使得權力天秤向他傾斜。

20大前 領導人吹捧風曾再次浮現

4月22日,習近平以「全票當選」廣西的二十大代表。廣西是首個選出今秋中共二十大代表的省份。

17日,廣西在一次黨代會後的公報中首度對習近平使用了「永遠擁戴領袖、捍衛領袖、追隨領袖」的字眼。「永遠」代表終生,「領袖」過去僅指毛澤東一人。

對於黨的最高領導人在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哪個地區並沒有明確規定。習近平曾先後當選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前兩次都是在上海選區當選的,後一次是在貴州。二十大這次選在廣西。

貴州和廣西都是貧困省。當時擔任貴州省黨委書記的陳敏爾在十九大後調任重慶,接替失寵的孫政才,並被提拔為25名政治局委員之一。

現任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是劉寧,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被認為是政治新人、技術型官僚。

中共官媒公號「政知道」曾報導說,中共最高領導人在某地方「當選」黨代表,代表「信任」。

不過,廣西的這次高調捧習發言隨後在黨內引發廣泛批評後撤回。廣西南寧市委宣傳部推出的習近平「口袋書」(也稱紅寶書)已經被召回和銷毀,連之前的宣傳網頁都已全部刪除。

中澤克二透露,據信,負責意識形態和宣傳的最高官員、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在與習近平充分溝通之後,對地方的過度行為進行了約束。

19大上 領袖崇拜風也曾喧囂一時

在過去,也多次出現過地方官員吹捧習近平,然後又消失的現象。

在2017年的全國代表大會(19大)北京團發言會上,習近平的親密助手、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稱習近平是一位「英明領袖」。

他還使用了一句文革中流行度最高的讚美毛澤東的話,稱習「得到了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愛戴」。

當時外界只把蔡奇等的發言當成吹捧習近平獲得提拔機會的利己行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在為2018年3月修訂憲法做準備的一部分。

隨後修憲時取消了中國國家主席兩個五年任期的限制,為習近平獲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五年任期鋪平了道路。

在廢除主席任期限制後,2018年夏季短暫的習近平「人民領袖」宣傳勢頭就消失了。據悉,黨內元老和有文革經歷的非主流人士均對領袖個人崇拜表示了廣泛的擔憂。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認為,當局出台讓元老保持沉默的文件,很可能是因為經歷過2018年那些元老集體抵制個人崇拜的事件後,習想在二十大之前未雨綢繆,在政治上阻力不要過大。

李林一表示,其實這也是雙刃劍,習可以不讓人說話,但是黨內對習的不滿憋在心裡,最終也還是會爆發。所以這種文件只能暫時推後一些內部矛盾的爆發,但是會使得這些矛盾累積起來,最後形成更大的爆發。

關注北戴河會議 誰能勝出

過去中共高層的傳統儀式是夏季召開閉門的北戴河會議,現任領導人在海邊度假村聽取退休元老的意見。由於COVID-19仍在中國肆虐,今年的北戴河會議將如何召開尚不可知。

中澤克二說,作為中辦主任的丁薛祥在習近平與黨內有強烈意見的元老之間進行艱難對話上能發揮關鍵作用。如果他在這一角色上取得成功,他或許可能在20大上獲得晉升,也許晉升為政治局常委。

「習近平的目標仍然是被賦予一個偉大的頭銜,他的許多親密助手都在互相競爭,以幫助他在角逐中取得成功。他們正在為生存而進行激烈的權鬥。

「自然,他們將被分為贏家和輸家。誰能勝出,將在未來幾週內決定。」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習近平獲選廣西代表 廣西捧習釋不尋常信號
【中國觀察】廣西省委吹捧「領袖」的背後
捷克參議長維特齊:希望再次訪問台灣
北京現「三個太陽」異象 引發熱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