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綜合報導)警方表示,2022年首4個月錄得77宗假冒電子支付平台,以及135宗假冒郵遞服務的釣魚騙案,損失金額分別約90萬元及470萬元,有騙徒假扮電子支付平台PayMe職員,以協助登記消費券等藉口騙取資料;警方同期另錄得127宗電郵騙案,損失金額高達3.3億元,最大宗騙案涉及一間美資投資公司,損失960萬美金(約7,500萬港元)。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表示,2022年首4個月接獲的網路釣魚騙案主要涉及假冒郵遞服務和電子支付平台。假冒郵遞服務的騙案數字為135宗,與2021年同期相若,而損失金額約470萬元;假冒電子支付平台的騙案有77宗,損失金額約90萬元,警方留意到有疑犯利用語音通話,假扮銀行或電子支付平台職員,尤其是PayMe,以協助登記消費券、系統升級等藉口,騙取事主的網上銀行、支付平台密碼、一次性密碼等資料,盜取事主賬戶的金錢。
2022年首4個月錄得127宗電郵釣魚騙案,主要涉及商業用戶,較2021年同期減少約35%,損失金額高達3.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四成,不過電郵騙案仍佔整體科技罪案約三分一。2022年最大宗騙案涉及一間美資投資公司,該公司員工收到假冒電郵,騙徒聲稱自己是公司客戶,要求匯款用作購買兩個新加坡住宅物業,員工不虞有詐,先後4次將合共960萬美元(約7,500萬港元)存入騙徒的兩個香港銀行戶口,直至2022年年初才發現被騙報警。
警方2022年4月舉行釣魚電郵演習,邀請61間公司和機構參與,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中小企等,合共逾3,000人。警方在1個月內向他們發出5封不同主題的電郵,有近35%參加者有點擊電郵,近八成的參加單位有最少一名員工點擊電郵。最多人點擊「包裹領取通知」電郵,有逾兩成人,其次是有16%的參加者點擊「稅務問題」電郵,以及有11%人點擊「雲端儲存續期」電郵。
網罪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葉卓譽表示情況不理想,疫情下在家工作的情況增加,遠端登入公司系統,黑客可能透過入侵員工電腦進入公司網絡進行攻擊。◇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