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綜合報導)因為持續的Omicron病毒大流行和全方位封控政策使中國經濟體的前景黯淡,中國歐盟商會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經營的歐洲公司中,近四分之一的公司正在考慮將投資轉移出去,達十年來最高比例。
中國歐盟商會週一(6月20日)發布說,相較於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陸續恢復疫情前的常態,中國(中共)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加劇了企業的營商挑戰。這讓中國歐盟商會眾多會員企業不禁開始思考,還要將多少籌碼留在中國。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報告在概述中寫道,2021年在華企業面臨的前三大挑戰中,49%的受訪企業將新冠疫情視為首要難題,中國經濟放緩位列第二,有24%的企業反映此問題。50%的受訪企業表示2021年的商業環境變得更加政治化。監管壁壘持續導致企業錯失商機,反映該問題的企業達42%。
在中共當局推出清零政策以來,中國嚴格的邊境關閉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並將延續到第三年。清零政策迫使數億公民部分或全部封鎖,並造成廣泛的供應鏈中斷。中國經濟在衰退邊緣搖擺不定。
「今日中國(中共)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其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有弊無利。」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女士表示,「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選擇擱置在華投資,並重新考量自身在市場所處地位。企業正在觀望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多久,許多企業也在為未來的項目尋找中國以外的投資目的地。」
中共清零政策對國際企業造成長期影響
根據中國歐盟商會週一(6月20日)發布的報告,約有23%的企業在回覆調查時,考慮將公司目前或計劃的投資從中國大陸轉移出去。這項調查是在4月底進行的,當時上海仍處於封控停工狀態,吉林等地的限制措施也擾亂了正常的商業活動。
歐盟商會報告表示:「由於駐華員工(包括中外員工)無法前往歐洲總部進行信息交流、培訓和專業知識共享,中國業務正變得越來越孤立。」
「(歐企)總部的高級決策者也被剝奪了第一手的中國經驗,這導致(他們)對中國的了解減少,因此對中國(中共)的容忍度也降低。中國勞動力多樣性的喪失也將影響創新。」報告說。
歐盟商會的警告強調了中共清零政策對國際企業造成長期影響,迅速封鎖、關閉邊境和嚴格的大規模檢測導致經濟和社會成本滾雪球。
另一方面,因北京拒絕加入國際社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支持俄羅斯遭受重創的經濟,導致歐洲企業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惡化的擔憂加劇。
這項調查顯示,在中國經營的歐洲公司中有7%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他們正在直接審查投資,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自2月莫斯科入侵以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已經下降。
歐盟商會表示,當前重新評估在中國大陸投資決策的歐洲企業數量是十年來調查中最多的,而在2月份參與問卷調查中有11%的歐企考慮撤離中國,只有最新調查比例(23%)的一半不到。此外,約有372家企業對2月份的問卷調查做出了回應,而4月份的調查有620家企業做出了回應。
歐洲企業別無選擇 只能尋找其它投資地點
歐洲企業考慮將當前或計劃中在中國大陸投資轉移到國外的比例創下十年來新高。企業強調了長期存在的不滿,例如中共強制技術轉讓、與中國競爭對手相比的不利待遇,以及模糊的規則和法規。
中共政府目前的「清零」政策沒有結束,忽隱忽現的封控還看不到盡頭。「這使得歐洲企業總部別無選擇,只能尋找其它投資地點。」歐盟商會副主席许倍帝對表示,「世界並不會等待中(共)國。」
在考慮轉移投資的公司中,16%的公司表示正在考慮搬遷到東南亞,18%的公司說正在尋找亞太地區的其它國家。約19%的企業說會選擇歐洲,12%的企業說選擇北美,11%的企業選擇南亞。
5月份,中國工業生產意外增長,而消費者支出和房地產市場繼續萎縮。今年餘下時間的前景仍然不被看好,因為北京繼續依靠封鎖和其它封控措施來控制病毒傳播。
外國企業在防疫封控期間一直在掙扎著復工復產。在中國大陸經營的外國企業從1月到4月的利潤下降了16.2%,比中國私營企業的0.6%下降幅度要大得多。而在此期間,中共國有企業的利潤上升了13.9%。
舍恩-貝漢津說,目前還不清楚房地產和汽車行業,這兩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何時會復甦。
超過四分之一美企轉移供應鏈
在中國大陸的美國公司最近也傳出正面臨挑戰。上海美國商會上週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在華美國製造商正在將其全球產品的生產轉移到國外,同時加快其在中國境內的供應鏈本地化。
製造業、消費和服務業的10家美國公司中,有9家下調了今年對中國的收入預期。
在調查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公司中,只有31%的公司表示在全力運營。在那些未滿負荷運轉的公司中,大多數表示他們的員工去公司上班有困難。
歐洲商會報告還顯示,在4月份的問卷調查中,近60%的受訪公司由於中共清零政策,而下調了今年的收入預測;約78%的受訪公司表示,由於中共清零政策,中國大陸的商業環境已經變得沒有吸引力了。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