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林一山綜合報導)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香港在各範疇都出現巨大變遷。親中媒體《南華早報》報導,在過去25年,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恒生指數」大換血,已經被中國大陸科技股主導。現在前10隻恒生指數成分股當中,7隻都是中國公司。有人批評香港股市已經淪為「中國離岸金融市場」,距離全球金融中心越走越遠。另一方面,受制於中美關係、中概股退市、強硬清零政策、《港區國安法》等因素,中共要達到經濟目標亦有難度。
中資股占恒指三分之二比重
恒生指數在1969年推出,最初只有33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今年6月13日開始,成分股由66隻增至69隻,新增的股票包括「中芯國際」(0981)、「中升控股」(0881)、「東方海外國際」(0316)及「中國宏橋」(1378),「瑞聲科技」(2018)則被剔出。「中芯國際」、「中升控股」和「中國宏橋」都是中資股,而「東方海外國際」也被中資「中遠海運控股」收購。
根據《南華早報》6月16日報導,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恒生指數具代表性的成分股包括中華電力、無線電視、國泰航空等,但如今,阿里巴巴、美團、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等中資股已經在69隻成分股中占據主導地位,占據了大約三分之二的比重。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規模從1997年的9,62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7.8萬億美元,中資股在香港股市中的代表性也變得越來越主導。雖然中國公司僅占香港上市公司數量的53%,但在今年5月底的48億美元香港股市市值中,中資股占據了78%市值。
滬港通後中資湧入香港
報導提到,香港在過去13年,已經7次成為股票上市的首選地。由於香港在地理位置上接近中國大陸,以及跟中國大陸的聯繫,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到龐大的市場尋求巨額回報。自2014年11月滬港通啟動以來,中國對香港市場的影響尤其顯著。2016年12月,與中國交易所的貿易聯繫促進了資本湧入香港股市,最初是來自上海的資本,之後是深圳。
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建行國際」駐香港策略師Cliff Zhao在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形容,恒生指數的主要目的是客觀反映香港市場的多樣性和最新趨勢,中國資本湧入香港,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在香港上市和到美國投資的結果。
恒生指數公司指數策略研究主管Gary Chiu在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恒生指數仍被視為香港股市「最具代表性的基準」,它正在加強以提供市場的「平衡代表」。他又預告,恒生指數成分股將擴大至80隻,然後再擴大至100隻,但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前10隻恒指成分股 中資占7隻
目前,69隻恒生指數成分股占據了大約60%股市市值,在過去15年間,增長了5倍多。如今前10隻恒生指數成分股當中,有7隻都是中資股,其餘3隻是「香港交易所」、「滙豐控股」和「友邦保險集團」。
《南華早報》指出,中國科技股已經主導了恒生指數成分股,取代了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金融服務股。有人批評,香港已經淪為「中國離岸金融市場」,使香港可與紐約、倫敦相提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野心受到打擊。
報導又指,在某程度上,香港市場已經感受到痛苦。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面臨退市壓力,以及中國強硬清零政策等因素,使香港股市錯過了全球反彈。另外,香港複製中國大陸嚴格的防疫政策,例如檢測和隔離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將香港與世界其它地區隔開,阻礙了遊客入境,商業活動放緩,將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觀察近2年的「恒生科技指數」走勢,發現指數由2021年2月19日的最高位10,560.97,大跌至今年3月15日的最低位3,472.42,跌幅高達67.1%。恒生科技指數於2020年7月27日推出,追蹤於香港上市的30家最大型的科技公司,絕大部分都是中資科技股,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集團、京東、嗶哩嗶哩、小米集團、中芯國際、金山軟件等等。
今年5月13日,港府統計處公布今年第一季的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數字較上年同期實質下跌4.0%,終止先前連續四季的按年增長走勢。港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在今年第一季面對巨大壓力,第五波疫情和實施的防疫措施,嚴重打擊廣泛的經濟活動和經濟氣氛。
150隻在美中概股或被下市
中美博弈升溫,或間接令越來越多中概股來港上市。今年5月2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再公布8隻中概股進入預備下市名單,包括寺庫、醫美國際、中國天然資源、魔線集團等,累計已有150隻中概股被列入預備下市名單。
根據美國2020年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必須使用符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標準的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不過,中共長期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讓中國公司將底稿交給美國監管機構。連續3年被SEC認定使用不合符規格的審計報告,就會被下市。
今年4月下旬,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美就審計監管合作進展的談判順利,相信不久後能達成合作協議。有專家分析,擁有國企背景的中概股多數會選擇下市,而科技企業則先到香港上市,等待日後中美談判狀況。
6月15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目前正極力向中國政府爭取,容許在港上市中概股納入港股通,以增加誘因吸引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提升香港金融競爭力。
日前,瑞銀在5月24日公布最新報告,指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將中國全年GDP增長預期從4.2%下調至3%,摩根大通5月23日則從4.3%下調至3.7%。中共期望的全年5.5%左右增長目標,恐成泡影。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