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17日訊】美國國稅局為2022年報稅季的年度「十二條騙術」詐騙清單畫上句點,並提醒納稅人避免被誤導使用虛假的避稅手段。
國稅局提醒納稅人要警惕那些兜售這些騙局的人。作為其使命的一部分,國稅局高度關注涉入各類稅務違規行為的高收入納稅人,從最基礎的不報稅,到涉及濫用聯合保護地役權、濫用國內小型自保保險計畫的複雜交易。
「一些避稅手段承諾減稅或完全避稅,聽上去好到令人難以置信,被推廣給毫無戒心的民眾」 ,國稅局局長Chuck Rettig表示。「納稅人不應該自欺欺人地相信他們可以向國稅局隱瞞收入。我們持續關注這些交易,參與這些交易的人將面臨嚴厲的民事處罰或刑事指控。」
國稅局廣泛致力於向納稅人進行告知,其努力之一便是發布「十二條騙術」清單。民眾應該警惕,不要讓自己陷入收取高費用的濫用型騙局以及「十二條騙術」中其它騙局的困境。
近年來,國稅局加大了對濫用型騙局的打擊力度。作為這項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國稅局首席法律顧問辦公室今年早些時候宣佈,將額外聘請多達200名律師,來幫助國稅局打擊濫用聯合保護地役權、小型自保交易以及其它濫用型騙局。IR-2022-17(英文)。
上週,國稅局開啟了2022年「十二條騙術」清單 (IR-2022-113),其中包括納稅人需要避免的四項被大力宣傳的濫用型交易。隨後國稅局發佈了一些針對普通納稅人的常見騙局。這些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騙局可以侵害任何個人或組織,竊取敏感的財務資訊或金錢,在某些情況下讓納稅人來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今天是「十二條騙術」的總結篇,國稅局重點強調了其它四個騙局,這些騙術通常針對正在尋找避稅方法的擁有高額資產的個人。對投入這些騙局目標人群的招攬,通常比廣泛撒網的騙局(例如每個人都可能收到的電子郵件詐騙)更具有針對性。
將資產隱藏在納稅人自認為的匿名帳戶中,或者根本不提交稅表以期待躲避審查,都是已經存在數十年的避稅騙局。國稅局仍然致力於制止這些欺瞞手段,這些騙局克扣了每年公平納稅、負責任的納稅人的權益。
國稅局警告任何考慮使用這些騙局或類似騙局的人,新的不斷發展的資料分析工具和強化的檔匹配功能,讓國稅局可以繼續推進這些領域的工作。這類「十二條騙術」騙局涵蓋:
在離岸帳戶中隱瞞資產和數字資產報告不當:國稅局仍然專注於阻止那些將資產隱藏在離岸帳戶和持有加密貨幣或其它數位資產的帳戶中的避稅行為。
國際稅務合規是美國國稅局的重中之重。複雜的國際避稅騙局和跨境交易中出現的新模式和趨勢,加劇了人們對涉獵國際事務的個人和實體缺乏稅務合規性的擔憂。隨著國際稅收和洗錢犯罪的增加,國稅局通過幫助美國納稅人了解和履行其稅務義務,並在全球範圍內以誠信和公平的方式執法,繼續保護美國稅收制度的完整性。
多年來,許多人被認定為通過試圖將收入隱藏在離岸銀行、經紀帳戶或提名實體中來逃避美國稅收。然後,他們使用借記卡、信用卡、電匯或其它安排來獲得資金。一些人利用外國信託、雇員租賃騙局、私人年金和結構化交易,來試圖隱瞞帳戶或保險計畫的真正所有人。
稅法定義上的美國人的全球收入都要徵稅。錢存入離岸帳戶這一單一事實並不意味著它就脫離了美國稅收體制的約束。在偽證處罰的制約下,稅法定義上的美國人必須報告來自離岸基金和其它外國資產的收入。
國稅局使用各種來源來識別蠱惑他人在海外隱藏資產的詐騙分子。
主流金融組織以及經濟體中的許多其他部分正在採用數位資產。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全球數字資產的激增,帶來了數字資產相關的稅務管理上的挑戰,部分原因是人們錯誤地認為稅務機關無法檢測到數字資產帳戶。一些肆無忌憚的詐騙分子繼續煽動大家相信傳言,並斷言納稅人可以輕鬆隱瞞他們持有的數位資產。
國稅局敦促納稅人不要被誤導去相信這個關於數字資產的謊言,從而可能導致因未報告涉及數位資產的交易而受到民事欺詐處罰和刑事指控。
「在我們國家的稅法執行期間,國稅局能夠識別和追蹤國際帳戶以及數字資產的所謂的匿名交易」, Rettig表示。「我們敦促每個人都遵守報稅和申報責任,避免陷入最終結果對他們不利的騙局。」
不報稅的高收入個人:美國國稅局繼續關注那些選擇無視法律而不報稅的人,特別是那些年收入超過100,000 美元的人。
國稅局希望告知那些盡最大努力提交稅表並繳納稅款或簽訂納稅協定來繳稅的納稅人,該機構正在追蹤不履行其報稅和納稅義務的那些人。好消息是大多數人都按時報稅並支付他們應繳的稅款。
那些即使法律要求報稅也選擇不報稅的人,尤其是那些年收入超過100,000美元但不報稅的人,代表了稅務合規方面的一大障礙,仍然是國稅局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
納稅人如果錯誤地認為不報稅是明智之舉,請看這個重要提醒。未報稅罰款最初遠高於未支付罰款。按時提交準確的稅表並在需要時制定付款計畫比不報稅更有利。未報稅的罰款通常是逾期申報每個月或部分月未繳稅款的5%。罰款一般不會超過未繳稅款的25%。未繳稅款罰款通常是未繳稅的每月或部分月未繳稅款的0.5%。罰款將不超過未繳稅款的 25%。
如果一個人未能報稅被認定為欺詐,則罰款通常從每月5%增加到逾期報稅每月或部分月的15%,對於遲交的每個月或一個月的部分時間,最高罰款通常從25%增加到75%。
濫用型聯合保護地役權:在聯合保護地役權中,發起人通過對未開發土地(或者,對於一些特殊的保護地役權,歷史建築的外牆)的誇大評估,以及通過使用沒有合法商業目的的合夥安排,來對允許保護地役權的稅法條款進行歪曲。這些濫用型騙局其實就是通過大幅誇大的稅收減免來玩弄稅收體系,並為騙局發起人帶來高額利潤。
國稅局敦促納稅人避免陷入這些肆無忌憚的發起人所兜售的交易中。如果某件事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麼它可能就是騙局。人們可能會因參與有問題的交易(例如濫用聯合保護地役權)而面臨嚴厲的罰款。
在過去的五年中,國稅局審查了數百個聯合保護地役權交易,其中數百億美元的扣除額被不當申報。這是一項使用大量資源和數千小時工時的國稅局範圍的努力。國稅局全方位審查這些交易,並計畫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這樣的努力。數以百計的此類交易已被告上法庭,未來可能還會有數百筆交易被告上法庭。
「我們正在投入大量資源來打擊濫用保護地役權,因為這對於稅收管理的公平性很重要」,國稅局局長Rettig表示。「工薪階層年復一年地支付他們應付的份額,但高資產人士卻可以在房地產投資的偽裝下,通過高估的保護地役權捐贈來逃避數百萬美元的稅款,這是不公平的。」
濫用小型專屬保險計畫:在濫用「微型專屬」結構中,發起人、會計師或財富規劃師說服密切持有實體的所有人,參與到缺乏許多保險屬性的騙局中去。
例如,承保範圍可能會「保障」不合理的風險,無法匹配真正的業務需求或重複納稅人的商業承保範圍。這些騙局下所支付的「保費「通常過高,並被用來規避稅法。
最近,國稅局加強了對可能使用濫用型離岸專屬保險公司的變體的執法力度。濫用小型自保交易仍然是被高度關注的重點領域。
國稅局已經進行了數千件參與者審查和發起人調查,評估了數億美元的拖欠的額外稅款和罰款,並啟動了一項成功的和解計畫。有關和解計畫的更多資訊,請參見IR-2020-26(英文)。 國稅局的活動由獨立上訴辦公室運營,自2017年以來,國稅局已經在稅務法庭和上訴法庭對所有小型專屬自保案件所做出的裁決中,取得了勝利。◇
責任編輯: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