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最難就業季」 中共再提城鄉工作引不滿

人氣 7789

【大紀元2022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安採訪報導)今年畢業生人數創新高,但伴隨著疫情衝擊、企業經營危機等影響,大學生面臨「最難就業季」。中共再提大學生到城鄉就業,引發熱議。

近日,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印發通知,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原則上2022年所有新招聘崗位全部向高校畢業生開放」,「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到村擔任村務工作者」。

民政部負責人稱,具體任務包括在社區提供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的機構加快發展,增強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引導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開展服務;設立一批城鄉社區實習實踐基地等。

對此,網友表示,「上山下鄉再次復活!」「高校畢業生越來越不值錢了,還不如個泥瓦工大廚吃香……」「他們子孫在歐美,卻號召我們後代去農村。」「上兩年的畢業生都還在找工作。」「強烈建議官員領導的子女帶頭報名。」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公布的數據,4月份全國城鎮失業率為6.1%。16歲~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18.2%。在早前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預計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1076萬人,畢業生人數創新高。加上疫情封控衝擊經濟等影響,今年被認為成「最難就業季」。

鄉鎮吸納大學生能力有限

這並不是中共首次號召大學生到城鄉就業。2020年7月,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印發通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

在基層工作的王女士6月12日告訴記者,一個鄉政府(後改為區辦事處)工作人員只有幾百人了,很多沒有編制,是人事代理甚至合同工。現在提倡大學生畢業後到農村當村官,但是她認為農村的工作很複雜,大學生沒有社會經驗,很難做好農村工作。

「從農村科技角度來說,農校畢業的,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大學生倒行,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她說。

大學生村官由來已久。早在1995年,江蘇省率先開始招聘大學生擔任農村基層幹部。有大學生村官在網上吐槽,說自己是「四不像的身分」、「三不管的處境」,因為沒有編制,是打雜的。

在《大學生村官:為何總想快點跳離——以西部7縣市為例》一文中,對600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問卷調研。發現由於農村發展前途不明朗,導致多數大學生村官決定離開農村。

調查顯示,超過75%的人認為,擔任村官,是自己在就業壓力下的選擇。對於3年後的去向,期望考公務員的占52%,考研的占2.4%,進入社會重謀職業的占9.7%,迷茫沒有打算的占30.8%,決定留在農村繼續創業的僅僅只有5.1%。

與大學生村官相比,選調生待遇則更有保障。「但是條件非常嚴格,要求應屆畢業生,學生幹部,黨員,分數等。全省選了幾百個,一個學校才十幾個人,分配到鄉鎮。以後就是公務員、行政人員。」王女士說。

企業經營萎縮 人才需求不旺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就業難越來越突出,主要是經濟主體沒有了。再加上動態清零,造成企業經常停產,很多企業都在萎縮,對人才需求不旺。

他說,「典型的交通運輸業、旅遊業、餐飲業、住宿酒店業、航空業這些產業都明顯的受到了巨大衝擊,這些企業就關門了,很多地方都躺平了。大量的外資撤資,企業經營的主體都沒有了,大家去哪去就業呢?所以這是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李恆青指出,青年失業率超過了18%,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數字。同時它裡頭還隱瞞著的今年待就業的110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目前不算在失業人口中。甚至有的學校為了業績造假,沒有就業協議就不發畢業證。

「所以現在這個形勢異常嚴峻。還有更大的一個事實被掩蓋的,就是農民工這個大的就業主體現在找不到工作。從2019年冬天疫情開始他們返鄉後,沒有再回到城市。這是大量的隱形的失業,政府都不管了。」

盲目辦學 教育產業化

上週五山東考生才結束高考。有考生家長告訴記者,考生都反映數學考題很難,參加過數學競賽的下場後都哭了。而高考Ⅰ卷,出現了以「本手、妙手、俗手」三個圍棋術語展開的作文題目,不少人直呼沒下過圍棋的根本看不懂。

由於部分省市的作文跟數學考題難度高,引發網民熱議並衝上微博熱搜。有網民質疑,官方出題艱澀,恐意在拉高大學教育的標準,以將多數學生分流到技職教育系統。

原山東濰坊學院歷史系教授劉因全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國大學的辦學方向,學科的設置有問題,盲目的辦學,大學和職業中專比例不合適。現在大學裡假大空的東西太多,花了不少錢但不實用。職業大學和中專培養學生專長,能讓學生有一技之長。

李恆青認為,當初發展教育讓孩子們去讀大學的時候,政府考慮更多的是要完善它的教育體系,讓教育產業都掙錢。所以說中國政府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這一系列的亂象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城鄉社區能夠解決就業的這個機會並不是很大,重點是要恢復企業家繼續經營的信心,因為政府有很多的打擊經濟發展的辦法,政策很多不確定。」他說。

劉因全也認為,現在大量的外資撤離,大企業們被打壓以後,吸納職工就業的能力也大大地減弱了,就想到叫基層特別是農村、社區來吸納就業,來緩解這個壓力,但是成效不大。

「因為城鄉社區提供的崗位一是檔次比較低,不會有多少吸引力的,專業不對口也會造成人才的浪費。數量也有限,不會太多。」他說。

失業率高 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

李恆青認為,如果失業率過高,老百姓收入太低了,民眾就會有非常強的對這個社會的不滿情緒,就造成了很多的不穩定因素。

「這些家庭自費上大學,沒想到出了校門就面臨著失業,這些孩子進入這種狀態的以後是什麼樣一種心理狀態?要麼就回家去啃老了,內卷了,躺平了。這個火藥桶隨時可能會炸。」他說。

對於通過發展養老機構等來創造就業崗位,李恆青指出,要看跟社會實踐能不能對接,中國社會老齡化了以後,社會服務太需要人了,但是也需要錢,社會有沒有資金來提供這樣的服務呢?

他以北京為例,根據生活水平、服務的條件,私營養老機構每個月費用在4,000到10,000元錢不等,如果老人身體狀況不好,需要陪護,就得到15,000元,這只是中端的服務。「中國目前的家庭收入能夠都承受了嗎?」

他說,「敬老院吃住條件非常差,醫療條件非常差。中國社會未富先老,這個社會是不是有這麼一筆財富能夠來支撐這個產業,很難。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產業能不能帶動整個就業呢?經濟基礎不存在。」

李恆青注意到,最近,一些城市推出來一些高端人才招聘計劃,給出特別優惠的條件,包括幾十萬的住房補貼、車位等,「但是符合他們的優惠條件的所謂的人才有多少呢?本科畢業的學生能有嗎?不可能有的。」

他指出,一個良性的社會,應該是充滿了就業的機會,在各個層次、各個層階都是有就業的機會。「它要建立一個邏輯,說你找不到工作,怪你自己,你就不是人才,不能怪社會,不要造成社會不穩定社會。他們通過這種辦法,完全靠宣傳達到二個目的,一個是欺騙,另外一個是維穩。」

責任編輯:高靜 #

相關新聞
【財商天下】北大博士當城管 富裕中產一夜返貧
封鎖加劇失業危機 中國數千萬青年求職難
揭大學生「被就業」黑幕 陸媒暗批教育部
分析:中共清零 人力和經濟成本正在上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