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面鏡子,蘊含著許多大道理,但卻有很多人不相信。鏡子映人、映物,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隨緣不變,體不動而用常顯,這種一切隨緣物來則應、物去不留的智慧,有些人恐怕一輩子也學不會。
愛美是人之天性,大多數人每天都會照鏡子欣賞自己,使用鏡子檢視外表打理儀容,然而內心修為也需要另類鏡子時時檢視,看到鏡子中自己的缺點才能改善,擁有優質人格素養,就能自然散發出迷人魅力。
以鏡為師‧用心觀照
◎修養內在的第一面鏡子:別人的態度
所有關係都是雙向的,兩件事物能否相輔相成,亦或是變成雙面刃傷敵傷己,則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因此,佛家講「萬物唯心造」,就是指你所感受到的煩惱、痛苦與快樂,都是你自己內心「造」出來的。所謂「境由心生」裡的「境」就是我們內心鏡子的反映,只有自己才能檢視其中的喜怒哀樂的真相。
舉個例子說,有個人總對我態度很冷淡,細細探究原因才發現,原來我對他的態度也不親切。就是類似的道理,從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來反思,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內心對待他人的外在表現。
有一位鬱鬱寡歡的丈夫請教婚姻專家,他覺得婚姻乏味。諮詢後,專家回答他,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枯燥、單調,不能期望婚姻的另一半要義務取悅丈夫,繼而帶來快樂,你對她乏味,她給你的回應就是乏味,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改善婚姻關係。所以,案例中的婚姻專家建議丈夫,主動且快樂地做令太太開心的事,那麼太太也會有所回報讓丈夫喜悅的。
古書《孟子‧離婁下》篇提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誠心誠意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真誠以報。別人態度就是修養我們品行最好的鏡子,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
◎修養內在的第二面鏡子:對生活的態度
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宋朝大文豪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暢談佛學。有一天,他們倆人一起坐禪。
蘇東坡說:「禪師,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
佛印說:「看起來像一尊佛。」
蘇東坡譏笑說:「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微微一笑也不答話。
蘇東坡很高興,覺得戲弄佛印,回家後告訴蘇小妹。
蘇小妹聽完後反而笑他:「相由心生,佛印禪師內心清淨心裡裝的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你心裡妄念紛飛,污穢不淨的念頭裝的是大便,看別人也會像大便。」
我們心裡想什麼,生活就會像鏡子一樣把內心想法反應出來。
俄國著名大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後來信仰宗教,信神讓他自律嚴格,於是改吃素,戒煙、戒酒、戒奢侈,三餐飲食非常簡單,像苦行僧一般,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做,例如耕地、劈柴。他對生活嚴謹的態度,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他時刻自省的內心。
西方有句古諺云:「As within, so without;as above, so below. (如其在內,如其在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內外、上下都是一個整體。而人的內在心靈世界與外在物質世界,也是一個協調一致的整體。
但是,「人」卻很少去檢視內在的想法,如果心中思維紊亂無章,渾渾噩噩,這個人生活也必然是一團亂且毫無秩序。例如,每天早晨都想多睡十分鐘再起床,生活就會把內心思想投射出來,外在顯現就是會賴床。
換句話說,內心難過想哭,生活就會不盡如意;相反地,內心如果愉悅,生活就會過得歡樂、開心。只要我們內心長保笑容,生活就會比較快樂。
想擁有美好人生 先修養自己內心
人的一生中,我們都曾遭遇過很多波折,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論帶給你的是幸福或磨難,應該都值得珍惜,因為緣聚緣散都是一面良鏡,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懂得運用自己長處的人及改進缺點,而成為更好的人,以正向的心態對待一切。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有一百個悲傷的原因,我一定會想法子找到至少一百零一個快樂的理由,讓生活永遠有前進的動力,這是我時時用正念、善念擦拭內心的祕訣。
我覺得一個內心良善的人,不管別人對他如何,他所展現出來的風範就是平和、善良,因為這就是他的內心修為——祥和美好。要想擁有美好人生,那麼先修養自己吧!就讓我們從「心」出發。@*
●博得好人緣很簡單 記住3個祕訣就夠了
●珍惜時間 為自己活出璀璨人生
●老天爺出考題:生命是一連串學習的過程
責任編輯:曾臻